APP下载

儿童本位:解读于氏课堂教学的智慧秘诀

2018-05-30张萍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四毛藤野秘诀

张萍

传承和发展于永正老师的“儿童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探析于氏课堂教学的智慧秘诀,对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秘诀1:“细节”发现宜巧妙引导

教学由“教”向“学”转变,是当前课堂翻转的趋势。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前提就是有效备课,备课就要关注细节,要见微知著。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前段,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

前提。

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在仙台》片段:

师:(谈话)一天,大约是星期六,他使人把我叫到他的研究室……第二三天便还我(鲁迅)作业,作业改得非常细,连文法都一一订正了。你们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藤野先生改得很认真。

生:藤野先生花费的时间很短。

师:你们说得很好。再看藤野先生是什么时间叫鲁迅去的他的研究室。

生:星期六。

师:“第二三天便还我”,第二天三天是星期几呢?

生:第二天是星期天,第三天是星期一。

师:那么藤野先生是什么时间改的?

生:星期天。

师:你们觉得藤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藤野先生顾不上休息给鲁迅改作业,他是个珍惜时间的人。

生:他连文法都改得那么认真,他是个负责任的老师。

……

由于于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把握,挖掘了教材所隐含的信息,并抓住这一信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学生经过一番探索发现,恍然大悟,原来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就隐藏在这几个字里面。当学生在于老师的指导下发现这一隐含的信息后,于老师适时对学生说:“作者这样写叫 ‘前后照应,我们这样读叫‘前后联系。”可见,教师在备课阶段一定要脚踏实地地钻研教材,惟有如此,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有效理解教材。教师准确备课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前提,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

法宝。

秘诀2:“精准”训练当一字不疏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于老师对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语义、词语等方面的毛病,有着异常敏感的觉察力,就如唐朝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一样,用心把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的运用,力求让学生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感受祖国文字的精准和精妙。

如《轧面条》片段:

生:我是民主路小学六年级(1)班的学生。孙师傅,听于老师说,您为了改善老师的伙食,在百货大楼买了一部轧面机,可是看不懂说明书,于老师叫我来教您怎样使用轧面机。

师:你的意思表达很明白,可是我们说话还要得体,有教养。这两个字请你考虑。(板书:叫 教)

生:“叫”换成“让”字。

师:“让”和“叫”有区别吗?

生:“叫”换成“请”字。

师:“请”字就好多了,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换成“委托”。(众赞叹)

师:这个“教”字,别人说可以,在这里自己说显得不太合适。你们别忘了,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年长的师傅。

生:换成“帮助”。

师:换成“帮助”能说得通吗?在心里说说试试。

(生摇头)

生:换成 “告诉”。

师:好!这样显得谦虚。请你连起来试试看。

生:孙师傅,听说您买了一部轧面机,可是看不懂说明书,于老师委托我来告诉您怎样使用轧面机。我感到非常荣幸。(众笑)

“一字不宜忽”,由“叫”到“委托”是对生活的理解;由“教”到“告诉”是对情感的顿悟。于老师对言语表达用词精准的提炼,展现了自身厚重的语文素养,引发了学生积极思维与情感的体验。在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提升了言语表达能力。

秘诀3:“激励”唤醒当发自肺腑

于老师说: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激励有多强,学生的互动就会有多强。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于老师发自肺腑的对学生的真诚激励。

案例:《四毛的故事》

生:放学了,四毛背着书包,拿着那张没考好的试卷,低着头,耸着肩,慢吞吞地往家走。(师: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得多形象啊!)突然,他看见路中间的一颗小石子,心情烦躁的他把小石子踢了一脚,说:“真讨厌!”(师:你看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心情烦躁的他”还有点外国文学味咧。)到了家门口,四毛刚想敲门,但又把手放下了。(师:写得多细腻啊!)他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举起了颤抖的手。(好啊,我看你的本事不亚于托尔斯泰,这几句话很像《穷人》中的描写。)四毛的妈妈正高兴着呢,她说四毛今天肯定会考个高分回来的,至少也会考99分,当她听到敲门声时,就笑盈盈地去开门。(师:“笑盈盈地”观察得多细啊!)“哟——我的乖宝贝四毛回来了。”妈妈高兴地叫道,“唉,宝贝,妈知道你准考得了好成绩,今天特意给你做的红烧鱼。”四毛强作笑容地说:“考得挺好的,看,99分。”( “强作笑容”,好!)(此时台下一片掌声)(师:老师们又鼓励你了,该怎么说?)谢谢老师们的鼓励。

于老师说:只要蹲下来看学生,只要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请他回答一个估计他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赞扬的理由不就有了吗?哪怕和他们说说话,多看他们一眼——亲切地,他们也会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同样褒奖的话,对张三可能起大作用,对李四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一点作用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是,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我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正因为于老师心中有学生,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才如此动人。

秘诀4:“引领”朗读当不着痕迹

听过于老师课的老师都会发现,朗读是于老师的绝活。但是于老师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自己朗读得好,还在于能把朗读的诀窍在课堂上传达,真正达到对学生言语表现性、精神存在性的唤醒和引领。

如《珊瑚》教学片段:

师:不要“嗯”,这段话里没有“嗯”字。

生:嗯……(生笑)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嗯……游动的时候摇摇摆摆。(生笑)

师:同学们,笑不好,笑会给这位同学很大压力。就算读错了,也不要笑。

(生继续读)

师:(蹲下身子,看着这位同学)谢谢你,你越读越好。不过,我给你一点建议,你勇敢地看着我的眼睛——今后,你一定要多朗读课文,每一篇文章都要读得准确、流利。当你把课文读得很流利的时候,说话就会流利,写作文就会通顺。一定要记住我的话。

师:咱们现在来与他合作一下,你们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他读中间部分。

师:是不是该给他掌聲啊?(掌声响起)因为这一次,他只有一个“嗯”,第一次好几个,这次只有一个,而且读得很流畅。(掌声再次响起来)

师:你们看,这位同学自始至终坐得那么端正,眼睛看着前面,他是不是又进步了?所以,应该把掌声送给像他一样有进步的同学。

“笑不好,笑会给这位同学很大压力。就算读错了,也不要笑。” “应该把掌声送给像他一样有进步的同学。”…… 一句句鼓励,一点点唤醒,唤醒的是尊重、是包容、是肯定、是信心、是勇气……

儿童的语文,也只有是“儿童的语文”,才是对于氏课堂最好的诠释。正如于老师在《语文教学实录荟萃》的扉页上写的那段话:“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

大爱无痕,大爱无疆。期许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能以于永正“儿童的语文”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引,教海弄潮,破浪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丰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四毛藤野秘诀
自强者的金光
快乐的秘诀
成功的秘诀
打车秘诀
写人的秘诀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捉迷藏
捉迷藏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