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海深处”的跋涉

2018-05-30王晓霞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内科

王晓霞

北京天坛医院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每年接诊脑血管病患者30万人次,开展手术10000余例。支撑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柱石,是一支40多人的脑血管病知名专家团队,他们的领军人是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拥军。

18年前,王拥军在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就在这时,天坛医院戴建平院长打电话给他,希望他回国工作。王拥军用了3个多月移交所有研究和管理工作之后,就到学校办辞职手续。

“你在这儿不顺心?”医院负责人不解地问。

王拥军摇摇头。

“那一定是给你工资低?可在这个楼里,你是薪水最高的中国人。”

“不是钱的事儿。”王拥军回答,“这里做实验不缺我一个人,但是中国缺从事脑血管病临床和研究的医生!”

7月29日,在位于南四环边上的北京天坛医院新址,我采访了王拥军,听他讲述了在脑血管领域跋涉前行的故事。

“领导者应该是造梦者”

王拥军回国后,担任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与同是这家医院的王忠诚院士所在的神经外科相比,神经内科在国内没啥名气。王拥军在两个月里,与49位医生交谈,号准了神经内科的脉搏:医生缺乏上进动力;部门缺乏发展战略。

“领导者不仅是管理者,更应该是造梦者,让有志者看到希望、实现理想。”王拥军告诉我。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王拥军把49位医生划分为6个学科小组,定出学科方向,授予组长管事、管人、管分配的权力,改变了以往科主任大权独揽的弊端。

第二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它关系着能否让部门所有人看到騰飞的希望。当时,我国综合性医院几乎所有神经内科在治疗脑血管病时,都是只管治,不管康复。病人治疗几周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康复机构继续治,但那时康复效果大打折扣。王拥军决定,在北京天坛医院创立第一个治疗和康复同时进行新型医疗模式—卒中单元。他说服了院领导、医护人员,直到说服了市里有关部门,争取了一笔专项资金,把神经内科病房重新改造,招聘了20多位脑病康复师、语言师,让他们先期介入治疗,与医生一起查房、诊断、研究治疗方案,在治疗时,就同步开展身体康复、语言恢复活动。

一年后,有关部门做了统计,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疾病致残率下降25%,致死率下降15%,治病费用下降了10%,被国际上誉为治疗脑血管病的“北京模式”。2003年,国家卫生部在全国推广了这个经验。

“让中国跟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

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疾病第一大杀手。每年有超过150万患者死亡,超过癌症和心脏病,而且这个数字还以接近9%的速度增长。但我国脑血管病治疗和研究却存在着差距。

有一件事至今烙在王拥军脑海里。

2006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大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这次会上要决定2012年的“世界卒中大会”举办地。中国是申办国之一。王拥军盼着中国获得主办权,能推动中国脑血管事业。但是最后的举办地不是北京。一位德国教授与王拥军通电话说,他们觉得北京会议条件很好,但全世界看不到中国脑血管病研究的成绩。

这话刺激了王拥军:没有新的科技手段,没有新的研究数据,脑血管病的防控总是原地踏步,怎么能让中国跟全世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怎么能使中国的1100万脑血管病人早日摆脱痛苦?

2012年,已担任副院长的王拥军,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脑血管病临床实验:“CHANCE计划”,要找到一个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的模式,让更多的医生有据可依、有案可查。

王拥军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支持,让全国114家医院、5170位脑血管病受试者参与,90天全程跟踪,24小时观察,一对一实时监控。2013年2月,王拥军带领团队把“CHANCE计划”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在世界最权威的医学综合杂志——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这一年,国际卒中大会在夏威夷召开,组委会特意让王拥军在闭幕式上作了专题发言。

从这一年起,中国脑血管病研究和治疗从数据和证据的进口国,变成数据和证据出口国。中国已累计减少74万例脑血管病复发,降低医疗费150亿元人民币。

“让阳光照耀新秀成才之路”

王拥军说,作为一名领导,要有一种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担负起“育苗”责任,让阳光照耀新秀成才之路。

研究一个医学问题需要很多数据证明,以前有关部门干一个星期才能统计出来。王拥军听说有个叫潘岳松的小伙子懂计算机编程,却窝在一家医院管理部门,便把他引进来,让他用计算机统计浩如烟海的脑血管病研究数据。现在,无论谁开展科研活动,都愿意把潘岳松叫到身边,把原来一个星期的工作量,浓缩到输入几个指令便把数据统计出来了,速度快得惊人,被王拥军称为“统计天才”。

王拥军培养学生,主要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发挥各自所长,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将科学的思维方式,清晰的表达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方式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在他看来,慧眼识珠,找准学生定位,训练有素,注重方式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则。

“CHANCE计划”开展期间,王拥军把他的学生王伊龙派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部学习临床研究方法。学习期间,王拥军安排王伊龙每隔一两个月就回一次国,把先进的研究方法带回来消化吸收,与中国方案融会贯通,让中国方案更具国际化。现在,王伊龙已经成为脑血管病博士生导师,能独立领导大型临床实验。

王拥军的在读博士生陈玮琪说,王老师不仅让我们站在中国脑血管病研究最顶尖的平台对接国际视野,在巨人的肩膀上追求卓越,还每时每刻耳提面命,精心指导。他曾要求我一个月发表一篇文章,我觉得这么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但他说一定要写出来。为此,他给我我提供思路和指导,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帮我解决。在他的督促和鼓励下,我成功了。我写的文章还在国内最具权威的脑血管病杂志《中风》上发表。

目前,王拥军领导的脑血管病研究中心近100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中,有一半都有承接过国家级研究课题,并荣获了首批科技部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内科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BIM技术在北京天坛医院迁建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BIM技术在北京天坛医院迁建项目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探索
BIM技术在北京天坛医院迁建项目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北京天坛医院“云平台”素描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