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认证视域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实践—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018-05-30李红卫

物流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我院物流

李红卫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1 学院介绍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下称“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10年,2011年获批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2015年获批陕西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获批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7年8月获批陕西省高职院校“一流专业”。

2 以《悉尼协议》为范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1)明确专业建设标准。《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学制为3-4年的工程技术教育,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匹配。

(2)细化专业发展方向。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细化专业发展方向,实现专业+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院专业方向有仓储物流、国际物流,即将开设的方向有快递物流、冷链物流。高职学生来源多样化,学生素质差距加大,人才分层培养,主要分为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专业分方向、人才分层次的网状人才培养结构。

(3)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以《悉尼协议》为专业建设范式,结合一流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点设计各类调查问卷,包括新生生源调查问卷、课程评价调查问卷、专业评价调查问卷、企业需求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构筑“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邀请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全体教师、学生代表,召开专业建设交流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学生需求,加强专业建设质量管理。

3 构筑“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

以“与专业建设紧密对接、与校企合作企业紧密对接,与教学团队紧密对接、与具体项目紧密对接”为指导思想,构筑“专业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1)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以“宽基础、强技能”为原则,与专业群的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共同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其中,“平台”是保证各专业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宽基础”的原则,“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专业的分流培养,体现“强技能”原则。“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使学生既有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专业的个性发展,实现专业+融合发展。

(2)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遵循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规律,围绕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孵化三个层级课程结构,开发创新创业课程。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引发创业兴趣、产生创业动机;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观摩创新创业案例,遴选部分拔尖创新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孵化课程,鼓励拔尖创新的学生挖掘创业项目,开展创业项目申报,进行团队组建,完成项目资源整合,演绎创业计划。

(3)健全职业素养课程体系。通过对合作企业的调查分析,开设商务礼仪、office办公自动化、企业安全质量管理等职业素养课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

4 建立“双主体”的校企合作机制

4.1 共建企业实训基地

按照“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开发企业实训基地,与西安恒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陕西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14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橙皮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21-201617,纯度:96.1%);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1)校企共建苏宁物流商贸双创人才培养基地。我院与苏宁云商校企共建苏宁物流商贸双创人才培养基地,以创新创业学院为载体,创新以培养物流商贸人才为导向的“专业共同体”机制、以真实生产为依据的“资源共同体”机制、以培育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的“师资共同体”机制、校企互溶互通的“文化共同体”机制,积极开展创新产品体验平台、自主创新实践平台、双创成果展示平台、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行动等双创平台建设活动。

(2)校企协同开发国际物流方向,试点现代学徒制。针对国际物流方向,与西安恒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陕西九仓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试点现代学徒制,引导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人才培养效果。

4.2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3年,我院投入专项资金334万元新建物流实训中心;2017,投入220万元改善实训条件。

(1)新建国际物流实训室。2017年,新建国际物流室提供进出口商品归类、报关业务、货代业务、国际贸易单证的填写和审查等实训。可以申请举办报关省赛或一定范围内的校际邀请赛;开展报关业务技能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也可以为陕西本地的报关行业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功能。

(2)扩建物流实训中心。2017年,扩建物流实训中心,采购CLASS物流仓储系统仿真软件、供应链沙盘模拟系统EV-SCM等软件,为教师提供“产学研”研究平台,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仓储规划设计服务;开设创新集成课程,以CLASS物流仓储系统仿真软件为切入点,提高学生仓储规划设计能力,探索专升本的特色课程,为物理管理专业职业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5 培育“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1)推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对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从行业经历、专业进修和专业研究的角度进行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物流行业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顶岗实习。2016年选派四名专业负责人参加境外国培项目,

(2)优化“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按照新任、胜任、骨干、专家型四种层次,对在职教师进行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新任”教师,重点培训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职业素质等的培训;对于“胜任”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重点培训学历进修、攻读学位、专业技能等的培养。

(3)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2010年至今,我院成功申报省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14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4本。其中,《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发展与政策研究》获得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6 将学生工作纳入专业建设范畴

(1)开展生源质量调查分析。学生发展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我们需要转变过去学生工作和专业建设分开管理的思维方式,将学生工作纳入专业建设。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式分析学生生源质量,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招生宣传;通过入学教育开展学业指导规划;注重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规划;开展党建活动、团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拓宽学生资助途径和方式。

(2)积极组建专业社团。专业社团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和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载体。物流社团围绕专业建设方向,以竞赛、就业、创业为导向,有效延伸和补充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社团活动与专业建设、创新精神与职业能力的相互促进与有机融合。

(3)积极开展各项技能竞赛活动。2013年以来,我院学生参加《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赛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技能竞赛,2013年荣获国赛二等奖,2017年荣获国赛三等奖。

(4)创新毕业生跟踪、回访机制。对毕业生进行定期回访与跟踪调查,建设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并建立跟踪档案,完成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定期举行优秀毕业生论坛,制定优秀毕业生论坛运行的长效机制,组织实施优秀毕业生论坛,通过论坛使在校生、实习生和准毕业生加强对专业岗位、社会需求、职业素养的培养。

7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学校+企业+专家+学生”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条件都是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应与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以及企业需求相适应。建立“学校+企业+专家+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方式,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教学质量可持续改进工作(PDCA循环)。专业建设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图,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设施建设、支持条件的质量监控和不断建设,有效保证最关键的环节—毕业要求的达成。通过毕业要求和学习成果的对比分析和多方反馈,检查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指导课程、师资和支持条件的科学调整和持续改进,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如图1所示。

图1 PDCA循环图

8 社会服务效果显著

(1)规范专业建设范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专业顶层设计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要坚持科学的专业建设范式,这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以《悉尼协议》为范式,从专业认证的视域,对接国际标准,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2)为物流专业群建设提供示范效果,带动专业群共同发展。我院现有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电子商务四个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形成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专业构成的专业群共同发展。

(3)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提供借鉴经验。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将专业建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能够在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的同类高职学校、相关企业行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流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4)提升专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我院毕业生直接服务于恒诚国际、海程邦达、陕西九仓、苏宁云商、京东商城、美达物流、华中快运等企业;海程邦达、陕西九仓成功签约韩国三星电子西安项目,三星产业园毗邻我院,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成为三星项目的主要生源。

[]

[1]刘文华.《悉尼协议》框架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2).

[2]郝玉玲.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J].中国冶金教育,2016,(4).

[3]黄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16,(1).

[4]陈晓倩.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视角[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5]顾京.论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

[6]沈洁.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

[7]何敏娟.开展专业认证,推动内涵发展[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6)

[8]夏松竹.以开展专业认证为契机,促进工程教育科学发展[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我院物流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决战“最后一公里”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