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

2018-05-30肖玉徽

物流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信息技术

肖玉徽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000)

1 引言

新技术、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物流的可追踪化、可视化、动态性、网络性特征越来越凸显,现代物流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水平及认知思维的要求也越来较高。在物流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物流信息化水平、能力及思维认知等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通过笔者对该课程教学情况的不全面统计和自身长期的教育教学观察发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梳理和解决。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学习和掌握物流行业常用的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LMIS)的基本理论、构建及应用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综合性、交叉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相关信息技术及信息化平台处理物流及供应链信息化业务的能力,包括灵活运用条码技术、RFID、EDI、GPS、GIS、EDI、大数据、物联网等物流信息技术与集成工具的能力;掌握LMIS建设和开发模式及流程;具备LMIS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的能力;熟悉物流行业常见的仓储、运输、货代、客服等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构架以及开展业务活动的信息流程,培养信息化能力和认知水平,培养信息化认知思维。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基本知识体系

3.1 第一部分:信息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知识

这部分主要学习数据和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关系;掌握物流信息概念、特点、作用、分类,熟悉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系统的一般模型;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分类及与信息技术的关联等;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功能,掌握LMIS的功能及其软硬件构成,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LMIS的内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是LMIS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3.2 第二部分:物流信息技术知识

这部分主要介绍物流行业常应用的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分为物流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存储、交换与利用技术和物流信息跟踪与网络技术三大类。物流信息采集技术主要学习流通行业常用的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等;数据存储、交换与利用技术主要学习数据库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EDI、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物流信息跟踪与网络技术主要学习GPS、GIS等;主要讲授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基本术语、功能、种类、结构及原理、性能指标及其在物流及流通环境的应用等知识,是LMIS的技术支持部分。

3.3 第三部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本部分主要介绍LMIS作为特殊的信息化产品的建设过程。LMIS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复杂程度高、影响大的社会技术工程,减少LMIS的盲目性,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较高的适应性,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本部分从企业物流信息现状开始进行科学、严谨的LMIS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实施及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的全过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学习,这部分内容是本科阶段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3.4 第四部分:应用层面

本部分主要是将前面三部分的知识融合运用,属于LMIS的应用层面。大多数相关教材都是选取一些典型的行业所运用的LMIS为例,如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或以企业资源规划为核心的LMIS,在阐述系统基础知识后介绍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

图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知识体系

通过调查统计,目前在大专院校开设本课程的主要学习重点是第一和第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本课程的讲授重点是第二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属次重点;研究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基本以第二和第三部分为重点。

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实践性和应用性难以拓展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无论是基于物流管理还是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对实践性和应用型都有很高要求,对物流信息技术和LMIS建设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更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尤其是对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来说,课程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LMIS的在不同行业环境的应用和分析,但因物流信息技术和LMIS建设的技术性、工科性、理论性强等特点,造成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项目较难拓展。

4.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难度较大

LMIS构建部分的内容具有很浓的工科性,课程交叉性强,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多学科,没有较好的信息系统及相关知识做基础和铺垫的话,这些技术性知识对于管理类学生来说比较吃力,而且这部分内容的逻辑性强,案例少,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

4.3 课程设置不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对于具有“面大线长点多”特征的物流行业,无论是企业物流活动还是物流企业活动的网络化都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里仅有一两门课程属于培养物流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课程,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门课程作为支撑,薄弱的基础知识不足以支撑强大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不能支撑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4.4 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不能与时俱进

处于信息技术迭代快、经济发展快的新时代,很多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对物流行业影响都非常大,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AI技术、AR技术在物流行业都有实际运用和应用场景,但由于教材出版的周期性及其他要求等原因,造成很多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及时加入新的技术知识,造成知识的滞后和陈旧。

4.5 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单一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教师的学科研究能力、教学教学理念、授课方式方法等在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中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部分老师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巩固理论知识和拓展应用;同时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不能针对课程的特征及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据调查,90%左右的高校均仅采取以期末纸质试卷为唯一考核形式。

4.6 教学软件动态性差,不能真实的模仿物流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目前中国物流教学软件市场比较活跃,但其软件的系统性、集成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较差,其表现主要是软件静态、不能较为真实的模拟物流企业运作及企业物流供应链运作的动态性、复杂性,大部分软件把物流环节简单分为仓储、运输等环节,在信息入口和出口简单做数据处理,无庞大的数据库支撑,所以很多软件显得非常“傻瓜”,尤其是对于目前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及电子产品的软硬件的操作能力及水平,一个静态的软件往往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掌握,这样的软件如何支撑按学期来授课的课程教学使用?!

5 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对策建议

5.1 专业定位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面向企业物流与供应链与物流企业运作及管理工作,具备企业物流经营管理、物流业务管理及物流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才,其对于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的要求是在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及LMIS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在于应用。而物流工程是基于规划、设计和系统集成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物流相关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人才,其对于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侧重点是基于物流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系统集成建设等知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其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点也应不一样。

5.2 基于信息化在物流行业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设置

基于信息化在物流行业的重要性,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设置,把培养学生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信息化认知思维的人才培养任务不单单落实在一两门课程,而是根据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物流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如:《智慧物流技术》、《大数据概论》、《AI概论》等课程,其内容可采用系列专题等多种形式。

5.3 建立高水平的开放性学习研究平台

建立高水平的开放性学习研究平台,提高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认知,如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传感技术、RFID、VR等技术的综合交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供应链模拟实验平台,自动拣选实验,自动堆垛实验,VRAR,无人装卸、无人车实验等。尽管这样的实验平台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其解决方式也有多种。如:校企合作、学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或一定区域范围内高校资源共享或校校合作等。

5.4 加强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高校应建立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配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方式上要尽可能多样化,如:多媒体、视频、参观、实验、竞赛、主体项目设计等多种方式,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巩固理论知识,增加课堂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考核方式方也应多元化,不局限在期末纸质卷面的答题情况,可以通过技术方案解决问题能力去考核,如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文件资料的方案设计,基于无限传感器技术的高校教学设备管理的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无人快递超市的方案设计等。

5.5 引导学生参加开放性的学科竞赛

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种开放性的学科竞赛,如:全国物流大学生设计大赛、交通科技大赛、科创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些竞赛在设计的时候本身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素质素养是一种锻炼和培养,同时,这些大赛的完成很多会应用到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知识,进一步的深化了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5.6 加强物流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目前,物流教学软件供应商把物流活动简单的看成了货物流动,所以也就孤立研发简单的仓储、运输等教学软件,实际上,物流是融汇商流、信息流及资金流于一体的活动,物流活动的具体实施、流入流出方向、流量、移动模式等是决定于商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情况而定;所以物流教学软件不能就“物流”而“物流”,不能仅仅只把物流活动信息化,应该根据物流行业的真实情况,尽可能的采取多种模式高仿真或全真实的展示物流行业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

[1]王雪峰,杨芳.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7,(4):174-178.

[2]梁维意,肖玉徽.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14-216.

猜你喜欢

物流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