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讲坛
2018-05-30
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部长刘爱平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青年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设中积极作为》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青年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并对基金会更好地参与平台建设提出建议。她表示,目前,共青团鲜明提出“改革再出发”的号召,明确提出“完善团的事业化工作平台,构建‘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基金会’的一体化青少年服务工作力量”,这对事业化平台更好运转、发挥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青年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的成员单位,她建议,光华科技基金会应该发挥好人才聚集的优势、资源募集的优势、链接社会的优势以及新型智库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共青团改革和中心工作。
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邴浩以《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高校青年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他认为高校青年文化自信包括对于自身文化有深入的学习与认识;基于对于外部文化认识的理解与尊重,主动参与文化建设,持续增强文化自信。与之相适应,高校青年文化自信形成机制是文化的自我认知、外部比较、实践参与以及三者之间持续的互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朱煦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关于青年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以《新时代青年文化建设实践》为题对青年文化建设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当下青年思想动态的特征和网络生态对青年思想的影响,他建议光华研究院在参与新时代青年文化建设实践中,继续发挥光华讲堂的力量,开展与青年学生的对话交流;在内容上,既要拓宽视野,又要回答现实问题,更要集中在文化理念、文化品位、文化情趣等方面的涉及;建立光华研究院微信平台,与青年朋友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机制性、持续性地开展青年文化建设实践。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陆士桢以《社会治理创新视野中的青少年服务》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她从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视角提出建议:坚持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群团组织的准确定位。始终把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作为政治责任,高举旗帜,突出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组织引领;努力推动青少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注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重新认识定位青少年工作者的角色。成为青少年服务的提供者,青少年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青少年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行为的倡导者,青少年政策的影响人;把握共青团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核心观念。即需求导向的福利服务,强力介入的专业技术以及多方合力的有机运行,全面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格局的形成。
会上,嘉宾们还围绕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光华研究院如何服务“文化自信”中的青年文化建设、如何参与“青年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及“青少年成长服务平台”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以下是部分嘉宾发言摘录 :
李荣盛(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常务副馆长)
希望光华研究院开办的光华讲堂能够把文化脱贫的责任承担起来,也希望大家将《暖闻》这样正能量的信息传递出去。阅读,从正能量文章读起。
宋磊(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营销总监)
建议研光华究院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工作。可以把光华讲堂的几百个课程筛选出符合精准扶贫,符合农村务工青年需求的内容来,让我们的研究员在有企业支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到农村去讲课。
毕重人(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研究员)
建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书海工程”与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多宣传,让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花少量钱、做有意义事的公益项目。光华研究院在举办光华讲堂的同时也可以对基金会的公益项目进行宣传。
杨才旺(央视微电影频道总编辑)
建议将《农家书屋》杂志增刊《暖闻》拍成微视频传播出去,还可以建立一个公众号,与别的公众号一起捆绑,形成规模效应,用商业模式做公益,调动大家热爱做公益的积极性。
靳融(天津市南开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
可以通过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书海工程”的平台,用好出版社的资源优势,在社区里或者在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动员企业参与捐建图书馆,基金会给企业冠名,既可以满足企业对企业文化塑造的需求,也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能在社会倡导和引领青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建设。
周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
光华讲堂是否能与互联网结合?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接受度不如微讲堂和微视频。我们学院的新媒体实验中心愿意积极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服务,创新光华讲堂的授课方式。比如围绕中华文化,是否可以推出多媒体的讲授短片,不但可以更好地吸引广大青少年们的注意力,同时它的传播度也非常广泛,有利于扩大光华讲堂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