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场文化活动的创新
——以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为例

2018-05-30春华

剧影月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群众性广场群众

■春华

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扬正气、接地气,对于陶冶人们情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凝聚社会的正能量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小康文化幸福指数。

纵观这些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大致呈如下特色:一是观众的参与面不断拓展。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天自发到广场或户外开展文化活动的人群日渐增多,已从老年群体向中青年扩展。二是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参与活动的人们已从过去的纯锻炼型向文化娱乐型转变。三是活动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已不再满足过去的走出户外聊天玩玩。相当多的群众性活动正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演出质量提高,形成活动品牌。众多的广场文化活动,无论从规模与形式上都让人刮目相看。红红火火的广场文化正成为城市农村快速发展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

在为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叫好的同时,一些地方出现的情况也给我们带来困惑与忧虑,需要引起基层文化工作者的重视。

一、创新思维,提升广场文化活动层次

创新是时代的灵魂,也是文明进步的标志。群众文化活动的每一步发展同样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相当时期以来我们所见到的广场文化活动多呈自发性。即三五一群,几人一组,清晨而起,自由组合。在文化活动的形式上更是千人一面,多年未变。在我们苏北里下河地区组织的文艺类活动,几乎无外乎离不开一些传统的打腰鼓、荡湖船、跑旱驴、舞莲湘之类。健身型的活动也多是舞剑、太极拳、跳绳、抖空竹一些常规形式。近年来为适应城市文化广场的扩大,人们的表演在队伍的组合上也有所扩大,形式也力求变化。但总体上存在创新力度不够,文化特色不明显的现象。一些团队的表演也难登大雅之堂,因而开展的活动难以持久,缺少吸引力,往往热闹了一阵子就不得不偃旗息鼓,另起炉灶。

为提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含金量,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一些活动有所创新,对原有广场文化项目进行新的包装。从2016年起,郭猛镇文化站为适应群众需求,对全镇常规举行的一些广场文化活动进行新的创新,如新编排的《水乡荡湖船》,就一改过去的表演模式。这种由渔夫与女子组合的广场舞,做到立意鲜明,载歌载舞,人物表演风趣诙谐,动作轻松活泼。表演中随着人员的跳进跳出,调侃嬉闹,加上表演人员在队列中不停的变化穿梭,将一组水乡荡湖船民间表演演绎得酣畅淋漓,洒脱奔放,成为全镇文艺汇演节目中新的亮点,充分展示了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魅力。目前该节目的编排已得到了众多团队的认可,去年在全区举行的会演和文化惠民演出中,该节目一经推出,就立即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不少人认为这是对传统表演的有独特创意的颠覆。正因为这种别具一格的编排切中时弊,符合人们审美的需求,使郭猛镇群众性广场文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目前由郭猛镇业余团队独自创作的几个民间广场舞蹈,一改传统的老形式,以其充满时代活力的表演而广受观众的喜爱与欢迎。

二、重抓质量,适应广场文化活动需求

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是以群众自发性为主开展的文化活动。面对日渐增多的队伍和群众参与的热情,为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群众的需求,我们也对这种浓烈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一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富而思乐,开展文化活动成了人们的内在需求,这是搞好广场文化活动的基本动力;二是大量退休人员和农村富裕起来的老年农民加盟壮大了活动群体。这一庞大人群并有如下特点,一般衣食无忧,有固定收入,子女多已成家独立,自身闲置时间很多,其中不少人过去都有文艺活动的爱好,现正是重新焕发青春、展示才艺的大好时光。三是这部分人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学习进取意识强,有群体意识。如郭猛镇4个文艺团队中,有不少是学校退休老师与企业职工搞起来的。有了对基本队伍与人群的分析,使我们对广场文化活动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工作能有的放矢,使实施的对策更具针对性。

我们一是抓好业务指导。这两年我们将郭猛镇有兴趣学习开展广场舞的群众组织起来,按照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组建12支团队,邀请市县文化馆的老师前来辅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抓好区域联动。做到镇村联动,上下结合。在2017年8月举行的全镇广场舞邀请赛中,全镇共有22支队伍参与角逐。在这些表演的节目中,既有融本地浓郁水乡特色的民间舞,也有节奏强烈、青春勃发的现代时尚舞;有委婉缠绵、韵味流长的老年网球舞,也有动感明快,欢乐愉悦的健身舞。众多节目异彩纷呈,使人耳目一新,让人们对今日广场文化活动刮目相看。三是抓好活动载体。将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与镇区部门工作相结合,找准活动的着力点。如“三八”期间的活动以妇女团队队为主,“五四”期间以青年团队为主。去年重阳敬老节期间,郭猛镇与临近的四个镇、一个街道开展广场文化活动联动,并组织评奖。事实说明,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一旦提升了艺术质量,不但增强了观赏力,也能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的自信心与兴趣,此举也极大地提升观众的主动参与热情。

三、重视引导,推动广场文化持续开展

如何使这些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做到持之以恒,经久不衰,常搞常新,提升水平,这里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多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我们主动将文化活动开展的情况向镇主要领导做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关心,并能纳入全镇两个文明考核序列。宣传委员是乡镇党委中直接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她们的关心举足轻重。这几年我们在开展活动前做到努力完善方案,把工作做细,在得到领导的认可下开展工作;二是邀请领导直接参与。领导是无声的力量。在这两年郭猛镇开展的大量文化活动中,每次都有镇领导带头参加,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榜样力量,活动开展就十分的顺畅,参与的群众也特别的热烈,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三是搞好联谊,争取支持。活动需要人气,每次在开展活动前,我们一方面通过镇里的广播喇叭和宣传板报进行宣传,同时借助现代传媒,利用朋友圈微信、网上小视频等,扩大宣传效应,给活动预热。另外还通过上门联谊、争取企业与镇直单位的支持,这样,既能让所开展的活动形成规模影响效应,也能解决部分经费。

如今在郭猛镇,红红火火的广场文化活动已形成系列,做到“四有”,即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季季成高潮、全年有重点,如去年开展的“春之秀”、“夏之风”、“秋之韵”、“冬之美”这四个季度的系列活动虽各有不同的主题,但都能围绕广场文化的开展,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亮丽风景。实践证明,广场文化活动需要不断有所创新,重在提升质量;同时还要动员广泛社会力量参与,这样基层的广场文化活动才能常搞常新,精彩无限。

猜你喜欢

群众性广场群众
布鲁塞尔大广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广场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浅谈现代民间绘画的特性体现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性戏曲活动的引导工作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大力发展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