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分、话题及其他
——互联网时代电影界一瞥

2018-05-30钟冀昱

剧影月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烂片

■钟冀昱

这是一个电影业火红、影迷狂欢的年代,也是一个鱼龙混杂、浪涛中隐藏着漩涡的年代。正是借助互联网,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网络上给电影打分的网站、APP越来越多,但却“标杆”不一,众说纷纭。网络电影评论既如争论蜂起的论坛,也如七嘴八舌的茶馆,甚至如同吃相难看的骂街。一部热门影片引发的话题,会涉及形形式式的社会观、人生观……

互联网时代,看电影比过去“爽”多了。每月推出的国产和进口新片少则六七部,多则十几部;买票又极方便,除了影院门售,越来越多的观众会选择有各种优惠的电影网站、特别是各类手机购票APP;“好看”的片子也越来越多,进口佳作的上映也日益与世界“同步”。

正是借助互联网,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现在,影片票房过亿已是寻常事、甚至是影片“成功”的某种及格线。专业数据显示,今年2月(包含“春节档”)短短28天,月总票房已超过101亿,观影总人次达2亿6千多万。到3月底,春节开始上映的影片中,《红海行动》票房超过35亿,《唐人街探案2》超过33亿,《捉妖记2》超过22亿。

众说纷纭的电影打分

给电影打分的网站、手机APP很多,其中,豆瓣对电影的评判、打分,已成为业界的某种“权威”和媒体、大众评判一部片子是否值得推荐、观看的重要借鉴和依据。该网站由大数据自动测算,其逐日、动态、即时更新的评分机制,相对较为客观、独立。用豆瓣创始人兼CEO阿北(杨勃)的说法,就是“中立地还原观影大众的平均看法”。然而,2016年底,因对《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等几部国产片的低分、低星级评价,曾受到包括央媒在内“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激烈批评,引发声势不小的“恶评事件”。也许是出于逆反心理,这几部片子的动态打分自此更加走低,恶评反而增多。许多网友力挺豆瓣:“不好看就是不好看”“电影烂还不让说了?”之后央媒又婉转、辩证地指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做电影的与其跟网友较劲,不如反思下自己的态度或水平,拿出立得住的作品”。

其实,一个社区文化(电影)互动、评论网站、移动APP,若是同购票直接挂钩,出于利益考量,程序设计的“标杆”难免会偏低,这有可以理解的一面。而豆瓣与购票无直接关系(在其上面点击购票,会链接、跳转到猫眼网页),参与打分的群体数量极大,且评分程序设计较为严谨,对中外佳作影片,打的都是七八份,偶尔才有九分以上。但其他网站、电影票APP则不,对电影佳作打分动辄八九分,还有可理解的一面,而一些“热闹”却肤浅,或“好看”却时代、社会内涵贫乏的影片,有时也能得八九的高分。在10分制下,豆瓣与其他网站、APP之间的打分差距,大体要达1.5—2分左右。有意思的是,看到“高分”才跟风进影院的后续观众多了,影片虚高的分数反而一步步下降了,这倒是个有趣的讽刺。

即使对豆瓣的评分,不少网友也有分析。在知乎的“话题”上对此就有广泛的讨论。有的认为影片打分观众需要有一定参与数量(如至少上万),才有实际意义,有的认为影片打分“评价高的未必有多好,但评价低的是真心低”,有的认为影片公映后开始几天的分值,由于水军恶意刷分等原因,不是很可靠,有的对从5星到1星打分人数的“分布图形”作了种种颇有见地的分析,还有的提出,可以与另一些有影响网站的数据如“烂番茄”的“新鲜度”分值作对照。而豆瓣则表示,它在程序设计上已有自动识别、删除(水军)“非正常评分”的机制,“门槛”很高,在它上面,“声称能刷分的基本是在骗人。”

网络评论种种:论坛、茶馆、骂街

评分、打分体现的是电影的网络“人气”,而形诸文字的网络评论,某种意义上则是其“具象”。如果评论的影片涉及社会“热点”,形成“话题”,那就更“热闹”了。如去年底的《芳华》、今年初的《无问西东》以及春节档的《红海行动》,就都有多达十几万网友参与影片的评论或短论。有的文章阐述影片意蕴之深切,分析、对比镜头之细腻,令人叹服。有时候,一篇有意思的评论值得阅读、欣赏,其后面多达几十、上百的跟帖、“神回复”,观点、视角之新奇、出乎意料,“辩驳”之尖锐泼辣、针锋相对,会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大众的、自由的、欢乐的、噪杂的、认真的、直感的、理性的、丰富多彩的广阔园地,一个波翻浪卷、鱼鲸追逐的海洋,一个鲜活的、充满人间烟火、众生喧哗的世界映像、映像世界。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络的大众电影评论,由于艺术审美层次的高下差别,更由于许多评论者是从个体的社会经历、阅历、个人好恶乃至性格、情绪出发来“评论”的,所以一旦影片触及社会、人生、人心的痛点、共鸣点,引发“话题”,就会激发出五光十色、精彩纷呈,乃至不乏偏激、意气用事、碎片化、粗鄙化的“评论”。于是,网络电影评论,有时是交锋、论战的论坛,有时像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的茶馆,有时甚至是唾沫横飞的骂街。

2017年12月中旬,热门影片《芳华》上映,3天票房破3亿,评论、议论蜂起。因片子涉及青春、文革、战争,严歌苓原作侧重对文革“血色年华”的反思,而冯小刚影片则是一曲对被时代碾碎的青春芳华的挽歌,影片还将文革中的爱情、理想的悲歌和文革后变革大潮中的多元人生与理想幻灭形成对照,自然会触发各个年龄层次当代人种种人生的共鸣话题。

有网友认为,影片“讲述了若干个时代,致敬了若干个时代,深情地凝望了若干个时代,然后,又薄情地虚无了若干个时代”,“你永远都说不清自己置身的时代,是最好还是最坏,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面临过的疑难?过去很失常却也很超常,今天很正常却也很庸常,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沦陷?”还有某网友评说:“漩涡般裹挟每个人的时代风向才是(影片)唯一的主演……面对这个合谋的故事,严歌苓、冯小刚,是在各取所需,观众也是各取所需。”

去年底和《芳华》同日上映,还在国外拿了“金天使奖”的励志新片《爱的帕斯卡》,似乎可以算是个“茶馆”、“骂街”的典型例子。该片以某已故西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为原型,描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情感人生。然而,上映首周末,分账票房最终勉强5000元出头。此信息一披露,网络上霎时炸了,不到几小时,“评论”蜂拥而出。有的说:“为啥不能评负分?”“好恶心的片子。”“这部片子侮辱大家的智商。”“花了钱(买票看电影)的人为什么就不可以喷了?”

也有不赞同的:“请尊重对电影有盼望的人……现在的电影都是以感官享受为主,励志的电影还是应该鼓励的”。有的互“怼”起来:“智障吧?”“你是说我智障?哦。你随意。反正网上骂人没有成本。”

由于影片主演之一杜某某,多年前在某颁奖典礼上,作为主持人曾有过“单膝跪地”向韩国某男艺人求合影“作秀”、遭到网友责骂“哈韩”的“丑闻”,于是再次成为了被痛斥、“围剿”对象。反对这么做的网友则称:“怎么只有说人的,倒是没见到几个人真正评电影的。”还有的却感到有趣:“本来我不清楚脑残是什么意思,现在清楚了。”“哇,评论比电影还好看。”

一些国内门户网站则对这部影片发表了一些较为平和、客观的评论。而知乎上,号称以“理工男”为主体的网友,对此番争论,还有“真是可怕”、“低素质的野蛮人”、“网络暴力”等的说法。之后,片方称为了不影响学生考试,影片暂时“下架”,拟于今年1月重新上映。直到今年4月8日,影片终于再次上映,然而安排放映的影院和票房依然极少,或平和或偏激的“评论”依然蜂起。

其实,知乎、豆瓣等互动网站,专业电影网站、门户网站电影频道等,都早就有了过滤和限制措施,对骂街式低俗短论,污言秽语的人身攻击,甚至在价值观乃至自由民主理念上借题发挥,都会进行处理。以豆瓣为例,不仅在“社区指导原则”中倡导理性、宽容,明示了它“不欢迎”“不允许”的言论,还在《电影公共区域短评规范》中明确列出将被“折叠”“删除”的种种例句。然而“漏网之鱼”还是不少,别说完全绝迹,基本清扫干净恐怕都有待时日。这就是欢腾、喧嚣大海中的污泥浊水、黑浪暗流。也许,在某些具有“轰动效应”的电影话题上(其实互联网各论坛上的其他话题也大体一样),有那么些放肆“骂街”之类掺杂其间,会增加网络媒体“看客”的点击率?但愿,这只是我的多虑和误解。

话题:“好片太少,烂片太多”

在网络电影评论话题中,有关好片、烂片的争议不少。“好片太少,烂片太多”,就是其一。而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

这里先不说有关“好片”“烂片”内涵的争议,但不得不承认,现在每年的国产新片中,烂片确实不少。以至于国产片的总体水准,明显低于进口片。但首先,拿国产片和进口片相比,不合适。因为每年数量有限的进口片,毕竟是有关部门、专业人士从数量浩瀚的外国影片中精心“选秀”挑选出来的,和国产的全部影片不具备可比性。其次,要说烂片,外国(包括美国)的各类烂片也多的是,只是都被我们摒弃在了国门之外。已熟稔于在网上浏览外片的许多资深网友,对此早有体悟。如觉得(豆瓣)多少分以下的片子根本不值得、也绝不看,说看这些垃圾就是浪费生命。

然而,国产烂片不少,又确实很让人惊醒。一是现在有些无底线的搞笑、穿越、低俗、胡编乱造之作,由于“热闹”“好看”,在高票价、大消费之下,有时也能获得不俗票房,有的甚至能票房过亿,这与当今时代“泛娱乐化”的文化思潮不无关系。二是国内电影生产的“工业技术”近年来突飞猛进,迅速、大幅提高,特技、场景、数字化等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本来是好事,将给国产影片“如虎添翼”,但遗憾的是,高水平的电影制作技术,有时候却可悲地成了一些思想、艺术质量中低档乃至劣质影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隐身衣”、“遮羞布”。这在神话、玄幻、穿越、历史、武打类等电影中尤多。

中国已经是不可小觑的世界电影大国。电影票房已跃居世界前列,4万多的银幕数已略超美国,居世界第一,且以每天26块的速度快速增长(2016年底广电总局官方数据)。国产电影要努力提高思想内涵、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更多优秀作品,还面临着“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战略任务。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既不能单纯追求票房,同时也要尊重市场,尊重票房,尊重普通观众的感受,循循善诱、引导观众逐步提高艺术审美水平,规范、发挥网络电影评论的“正能量”,这才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电影业的必由之路。

注释:

1:开头部分第2节“专业数据”来自猫眼APP(专业版).

2:第一大段第1节里的“央媒”是《人民日报》.

3:文中第二大段第7小段内的“杜某某”、“韩国某男艺人”,分别为杜海涛、权志龙.

猜你喜欢

烂片
“烂片生长赖观众”并非完全没道理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机智神回复
神回复
“垃圾观众”
同是“烂片”,为啥骂国产那么狠
神回复
烂片经济学
影评人桃姐:如果不看这部电影,今年的烂片你就白看了!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我的年度烂片和烂片“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