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女主剧的人物塑造“假大空”现象探析
——以《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

2018-05-30杨继敏

剧影月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历史

■杨继敏

所谓“大女主剧”,按照搜狗百科的解释,“是指以女主角为剧情核心,由多名男性角色助力其成长,最终让女主角走向人生巅峰的剧作。如《甄嬛传》《芈月传》《锦绣未央》《大唐荣耀》等,多属这一类型”。

《芈月传》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女人、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波澜起伏的传奇人生故事。《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的是清朝末年陕西女首富周莹的传奇一生,历史上的她17岁加入吴家冲喜,18岁公公相继去世,一人扛起吴家家业,从商25年,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一生波澜传奇。这两部剧是典型的大女主剧。纵观大女主剧中女主形象的塑造,看似典型、立体、生动,背后却流露出“假、大、空”的弊病。

一、人物塑造中的“假大空”表征

(一)剧目表演“假”——以现代思维嫁接历史人物

社会背景与生活环境塑造人物的形象,电视剧艺术在展示人物形象必定要符合现实,保有人物形象的真实性。《芈月传》中女主孙俪出场芈月已有十五六岁,剧中设置的她没有父母的管束,生活的自由不羁,去厨房偷糕点,被厨娘四处追赶,碰到来厨房取祭品的黄歇,在黄歇的帮助下逃过一劫,两人相识一见钟情,呈现出从21世纪穿越到战国时期楚国宫殿里的才子佳人的浪漫邂逅故事,演员穿着古代的衣服演绎现代的戏。人物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与时代背景不符,此时属于戏剧化塑造人物形象。全剧是现代思维嫁接历史人物在演戏,台词情感到位,但是缺乏一种角色的真实感。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周莹在嫁入吴家之前随爹在外流浪卖艺,被爹卖入沈少爷房中做丫鬟时,性情散漫不拘一格,和当时环境里的丫鬟表现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作为丫鬟和少爷(东家)对着干,在给沈少爷端茶时,不听从其指令,对少爷大打出手,房中的丫鬟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少爷提要求整天吃吃喝喝,瓜子点心随手抓,茶壶对嘴喝,周莹是一个丫鬟,在封建专制的社会背景里,丫鬟的行为和孙俪表演的有些差别,缺乏真实性。看似人物形象刻画得很生动实则缺乏真实,这是在使用现代思想观念演绎旧时女子的处事作风。

(二)人物剧情“大”——人物命运跨度大内容同质化

大女主剧中的女主人物从少年演到老年,人物命运跨度大,传奇人物的一生演绎逃脱不了内容同质化的剧情。大套路化剧情:主要表现为N男独宠女主一人,为女主上位保驾护航。女主遇到困难每次都有男主来救,女主人物的能力以及演员塑造形象的张力全都隐退,导致人物形象塑造无法深层次立体化让人回味无穷。女主过人才能都是幌子,女强形象全靠编剧金手指,人物表演无发挥空间,失去了人物形象的精髓。

中年是主角大显身手一展才华的阶段,往往这一时期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立体,大女主剧里的人物在中年阶段的表演可以说成为剧情事件发展的承受者,演员被错综复杂的事件带动立体呈现人物角色的多面性。《芈月传》中年时期本应该表现芈月卓越的政治才能,剧中反而很大笔墨讲述她在遇到困难,然后在落魄之时被各种恩人搭救,借助别人的力量东山再起(如楚国黄歇的呵护,落魄他国被恩人搭救,晚年靠义渠君东山再起),没有通过人物在事情上的老谋深算或很精明地解决问题的表演。观众知道了她经历了什么困难,在什么人的帮助下度过了困难,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如此失去了演员塑造那个人物形象表演的精髓。

《那年花开月正圆》看似是一个商战戏,从头到尾看下来,孙俪演的大当家没有展示她惊人的商业才能,在商场上是因着老谋深算,因着自己的聪明的才能让吴家生意倍加兴隆。而是因为有五个爱慕她的男子为她保驾护航,王世均踏实衷心的管家替少奶奶打点好店里的一切,赵白石、沈星移是轮番献媚,只要周莹有困难马上英雄救美,爱慕周莹的图尔丹也是为周莹雪中送炭,助她轻松解决土布倾销不出去的困难。并没有用扎实的演技征服观众周莹就是商界的大佬,错综复杂的事件盖过了演员人物形象的刻画,或者说人物形象刻画的很虚,流于表面,事业经不起推敲。

(三)剧目整体表现:“空”——形式大于内涵

21世纪后诞生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以及豪华专业的“服装化妆道具特效”团队,剧情场景更加壮观美丽,人物服装造型更加精美赏心悦目。女主从少年演到老年,之前在电视剧里跨度大的女主人物一般由老中青三代演员扮演,如经典影片《武则天秘史》青年时期由演员殷桃扮演,中年则换为刘晓庆,老年时期则是斯琴高娃演绎。现在的大女主剧其一生全部由同一位演员扮演,妆容可以达到人物在不同年龄段的妆容,在服装、妆容乃至配音上都可以显得真实,但在表达人物情感或人性上有所欠缺,使得剧整体上形式大于内涵人物形象“空”洞,这是时下大女主剧呈现出来的弊端。

《芈月传》中从芈月和芈姝嫁到秦国,秦王宠爱芈月,让芈姝及其儿子失宠,芈姝主动与芈月反目成仇时,芈姝和芈月的人物服装妆容变得更加庄重老气,凸显出人物年龄感,但是看上去与人物不搭,年轻的驱壳顶着年老的服装妆容在演戏,不真,缺乏人物角色的真实感。芈月执政时期,身穿华服在大殿前说服大秦的将士们,华袍一甩,站在高台上对着下面的将士演说:“将士们我承诺你们,从今以后,你们所付出的一切血汗都能够得到回报,任何人触犯秦法都将受到惩处……”多么壮观的场面,多么霸气的政治家。观众惊叹于美丽的妆容和华丽的服装以及精美的道具布景,加上富有感染力的配音,仿佛演员的表演成了驱壳,没能让人体会到孙俪饰演的芈月多么霸气。包括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武则天登基大典的那一幕表演,观众印象更深的恐怕是价值过亿的龙袍,而非是范冰冰演绎的武则天登基的霸气人物魅力,使得整体上形式大于内涵。

二、大女主剧人物塑造的优化对策

随着大女主剧的强势霸屏,收视市场的占有,各大制作者纷纷把精力投到大女主剧上来。剧情内容同质化,明星阵容强大,为女主私人打造传奇大剧,导致大女主剧的人物塑造呈现出“假大空”的困境。从大女主剧的收视率和观众的热议程度来看,大女主剧甚得人心,但是考究剧情内容人物角色塑造演绎,缺乏经典电视剧的魅力与内涵。从艺术角度来审视,大女主剧在人物塑造上还是需要做一些适当的改进。

(一)历史人物演绎需考究真实还原

大女主剧中的人一般都是传奇历史人物,其人物都有史有据。演员在演这类戏时要考究人物生平史实,不可戏剧化创造演绎人物形象,而要向广大观众还原再现当年历史人物的生平。

1.翻阅历史文献考证人物特点

传奇历史人物有历史文献记录,不但有官方的记载有些甚至还有野史。这些文字资料是演员需要去查阅达到认知人物的基础。对人物生平事迹有所把握,总结人生履历,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去理解人物所做的事情,把演员自身融入到当年的历史中去体验人物的所作所为。

2.从政治经济文化载体种窥探人物

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的成就载体留下,特别是传奇历史人物,如武则天在位会留下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有关她的文物,从这些载体可以窥探出人物的内在性格等信息。演员需要去揣摩分析在演绎人物的时候做正确的发挥创造。

(二)人物才能展现勿靠编剧金手指

近年来的大女主剧都是打着女强人、女权的幌子,事业经不起推敲,在男主的帮助下走上人生巅峰,全靠编剧金手指,没有深刻揭示展现出人物角色的魅力。历史人物卓越的才能需要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让观众欣赏到历史人物的卓越与伟大。

斯琴高娃在《大宅门》里扮演的白文氏,前半段绝对主角,人物形象十分复杂多面,她是贤妻慈母,是手腕了得的领导人,也是有着严重封建思想的大家长,既力挽狂澜,带领白家走出困局,也一手导致了媳妇杨九红和孙女佳莉间的悲剧母女关系。让观众对白文氏产生敬重又惧怕、钦佩又讨厌的矛盾情感。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事件中白文氏通过表演形象刻画生动准确,让观众对此形象记忆深刻。

(三)演技为本、“服化道效”锦上添花

时下的大女主剧大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服装化妆道具特效”的魅力盖住了人物演技的精髓,本末倒置了“服装化妆道具特效”锦上添花的作用。

1.人物基调的正确把握

观众对于传奇历史人物会有所认知,演员在银幕上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基调要准确,要符合人物本身而不是演员本身或者说演员塑造虚拟的人物。《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的身份多变,演绎要符合生活符合历史,一旦把握错了,会让观众感觉很假。

2.人物细节的真实刻画

细节刻画是最能呈现人物所处时代的特色,也最能彰显人物演绎的真实感。剧中人物使用的服装,剧中人欣赏的音乐等要考究年代,这些事物诞生的年份和剧中人所处的时代是否吻合,这些都会让演员演技加分。

三、结语

在大女主霸屏的今天,2017年更是成为“大女主年”,待播出的有范冰冰的《赢天下》、周迅的《如懿传》、杨幂的《扶摇皇后》以及马思纯的《将军在上》,经过前几部剧的分析,这类剧有同样的通病,女主人物塑造的“假大空”,表演套路化缺乏真实性,打着女强、女权口号,事业经不起推敲,小聪明小把戏无法真正刻化角色的内涵,最后被男主保护,靠男人上位,人物形象塑造沦为边角料,谈恋爱虐心才是实质。这一现象值得探讨与改进。

[1]毕磊.热播女性叙事电视剧传播动因及特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7):164-165.

[2]宋冬雪.试论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人物形象[J].中国民族博览,2016(5):204-205.

[3]张悦,卢兆麟.“影片不可包含表面行为”:演员与真实表演[J].电影评介,2008(11):20.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历史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新历史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