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漆画教育如何走进美术课堂

2018-05-29陈锐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漆画漆艺肌理

陈锐

一、漆畫教育现状

漆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脱胎于漆器制作,它以天然大漆(腰果清漆)为主材,集合蛋壳、漆皮、金银箔、螺钿等材料,采用画、贴、磨、沥等技法,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美。时值今日,漆画艺术在美术领域已经获得一席之地,很多国家级美术比赛中设置了漆画类评比,漆画家们频频走出国门展开世界范围的交流活动。在美术教育领域,一些美术学院和普通院校的美术院系开设漆艺专业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漆画教学基本上一片空白:翻阅中学美术教材,跟漆艺有关的内容,仅有初一美术欣赏课中出现的大红漆器一例,漆画图例竟一个没有。而其他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蜡染、陶瓷等门类,在教材中屡屡出现,也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课程内容。虽然有些老师通过第二课堂、兴趣班的形式,小范围教授学生一些漆画技法,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大部分学生却没有机会接触到我们传统工艺美术中瑰宝——漆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二、漆画走进课堂的必要性

(一)漆画走进课堂,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漆画艺术的传统由来已久,在河姆渡时期就有漆器的考古发

现,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对漆艺的文字记载,《韩非子.十过篇》中讲到:“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漆画艺术凝聚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美学价值。

除我国之外,日本、韩国和越南非常重视本国漆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各具优势;民众对漆文化的认识水平也非常高。相比我们这个漆艺的起源国家,在漆文化知识的普及、现代漆画教学、漆艺人才培养和漆艺技法的创新等领域,远远落后于近邻,形势不容乐观。

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把漆画介绍给一代,让学生们对祖先留传下来的这门艺术产生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渐渐喜爱漆画、制作漆画、研究漆画,只有这样,漆画艺术才能获得发展的土壤,进而枝繁叶茂。

(二)漆画走进课堂,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需要

(1)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理解民族艺术文化的内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正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感知美的眼睛。漆画之美耐人寻味,既含蓄神秘,又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它承载着中国人千年积累下来的审美意趣和文化情感,中学生需要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共鸣。

漆画走进课堂,对学生感知、想象、理解民族文化;获得多元审美经验;提高鉴赏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促进学生对综合材料的关注和把握,理解材料的美感

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绘画和颜色早已不是唯一的选择,材料学的发展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纸浆、砂石、树皮、玻璃、钢铁一些可以想象的物质材料,都可以为艺术家所用,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艺术殿堂里给人带来视觉愉悦的艺术品。早在现代艺术流派发展之前,漆画早已完美地综合使用了各类材料。

(三)漆画走进课堂,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的需要

漆画的制作过程繁复,历时漫长,需要极大的耐心、信心,耐得住寂寞;做错做坏的地方修改起来不容易,需要实现有计划、有预想,并且能够承受失败,善于在失败中寻找机会、吸取经验教训;漆画材料需要自己发现、寻找、使用,更需要学生具备面对变化和积极要求创新的能力;找到新材料后,大家在一起探讨如何使用,共同分享探究的结果;完成一幅作品后,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方面都能促使学生产生优良品质,有利于他们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三、漆画教育走进课堂的形式与方法

漆画工艺复杂,对物质条件要求苛刻,制作时间长,效果呈现比较缓慢,一般一幅作品从构思到完成,最少也需要1个月不间断地工作,这是漆画走进课堂最困难的因素。一节美术课只有45分钟时间,按照学校教学安排,每周一到两节美术课,这么少的时间不可能提供足够的时间制作完成漆画作品,因此,漆画教育如果要走进课堂进行普及,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简再繁、先引导兴趣到再深入研究、先小组合作再个人承完成,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漆画作品,更不能把培养漆画专门人才作为课堂美术教学的目标,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漆画之美,了解漆画的历史,能够掌握几种简单的漆画技艺,对漆画产生认同感。

在实际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把漆画带入美术课堂中来:

1、引导欣赏

通过美术欣赏课或其他课堂展示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漆画欣赏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对漆画产生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如初一《美术在你身边》一课有工艺美术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把漆画欣赏穿插一两例,让学生知道民族工艺美术有这样一个类型。

2、品味肌理

肌理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视觉和触觉结合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在现在美术中地位愈加重要,也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如初中美术教材中《生活中的肌理》、《运用肌理的艺术》。从肌理的角度来看,漆画正是一个再适当不过的例子-它利用各种天然肌理和人造肌理产生不可预测的视觉效果,这也是漆画语言不可替代的原因。引导学生品味肌理效果,可以由此及彼,从漆画中提炼总结肌理美感,运用到其他画种或艺术门类中去。

3、感受材料

漆画的材料很丰富,很多匪夷所思的物质材料(鸭蛋皮、麻绳、漆皮、贝类等)适当使用都能产生独具魅力的美感,其中蕴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也值得借鉴到学生的艺术创作过程中。

引导学生了解材料、运用材料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触摸漆画作品,谈一谈光滑同一的画面与变化多端的画面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些材料我们可以如何在平面中运用?在课堂作业中,也可以布置一些使用综合材料完成的作业,促使学生在观摩漆画材料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这些材料构建画面。

在漆画教育刚刚起步的今天,普及漆文化任重道远,漆画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还比较简单,但我相信,通过不断摸索探究,可以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手段使漆画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而不仅仅停留在小众收益的层面上,使大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传统审美的熏陶,美术素养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漆画漆艺肌理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漆画作品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