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窗边的小豆豆》中学教育

2018-05-29郭晓琳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因材施教

郭晓琳

【摘 要】《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本文尝试从师生观、课程观、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几个方面来探究学习怎么做教育。

【关键词】师生观;课程设置;因材施教

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多元的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一个因“问题儿童”被退学的孩子在充满爱和理解的巴学园中成就自我的蜕变。《窗边的小豆豆》,一段真实的时光,一本学习教育的经典教材。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是指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形成浓厚的民主氛围,双方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且能够平等的参与各项活動。小林校长将这一师生观实施的很彻底:初次遇到小豆豆,先生没有摆出大人的架势,也没有问些什么问题,只是告诉她,把想说的话全部说出来,整整四个小时,先生没有打过一次哈欠,也没有露出一丝不耐,一直都在专注的听着,这让小豆豆从一开始就感到了巴学园的温暖,在这里找到了被接纳的感觉。校长先生能够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是和孩子们坐在教室里一起交谈。就算是孩子们做错了事情,也不会去训斥或者呵责。看到小豆豆把从粪池舀出来的东西堆成了一座小山,校长先生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一句“弄完以后要记得全部放回去哦”。正是因为这样,巴学园的师生关系才会像朋友那样和谐,巴学园才能培养出那么多的优秀人才。

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仍然屡见不鲜,完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还没有真正实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 教师要转变观念。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其次,要有平等的师生观;第三,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二) 尊重和理解是创建新型师生观的关键。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充分了解信任学生,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民主公平的对待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

(三) 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品质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灵活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实施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今各国都积极地进行着课程改革,巴学园中的灵活的课程观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在课程实施中,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巴学园中,老师先将一天的知识点全部写出来,然后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点及其对问题的思考方法;对学生来说,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因为在放学之前做完就可以,也能够基本完成。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样的课程实施才是真正的课程。

三、多元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被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提及了,而小林先生在巴学园中所践行的正是这一教学理念。在这里,有自由的座位,自由的科目,自由的课堂,老师能够清楚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性,对其因材施教。由于我们当前的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学生人数过多,实现这种自由的教学、真正的落实这一理念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住一个班级的“平均水平”,当然教师也应该在把握平均水平基础之上针对学优生和后进生设计课堂提问,促进他们的更好发展,这才是因材施教的目的所在。

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倾向于通过直观的方式来学习经验。而巴学园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让孩子们活跃的机会特别多。小林校长总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还陶冶了情操,学会了关心别人,那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也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先生倡导的“韵律操”了,利用韵律,使身体和灵魂能够理解节奏,帮助精神和肉体达到和谐,从而唤醒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创造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实践活动与学习的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

小豆豆是非常幸运的,她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在妈妈看来,小豆豆之所以会把桌子开开关关,会站在窗边邀请和招呼宣传艺人,会聚精会神的和燕子谈话,这种种行为都是源于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自尊心,是完全正常的,这个孩子,既不“怪”,也不“坏”,她只是个孩子。对于小豆豆的成长,妈妈是非常有耐心的。她为孩子找到了合适的学校,为孩子准备每天的午餐盒饭,当孩子衣服破了撒谎时,她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孩子是不愿意弄破这件衣服才撒谎的,真是个好孩子。”妈妈能够真正的理解小豆豆,并且给予小豆豆足够的尊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豆豆长大以后能成为那么出色的一个人,和一个懂她的母亲在背后信任她,支持她,尊重她是密不可分的。优秀人格的培养离不开人的引导和鼓励,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信任和鼓励,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儿童的世界,让自己变得更懂孩子。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黄甫全,曾文婕主编.小学教育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