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2018-05-29田甜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趣味化教学创造能力教学情境

【摘 要】趣味化教学在近几年中被普遍重视,在农村小学中对开发学生智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小学教育美术课堂中,实施美术情境趣味化教学,符合农村小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将多媒体以及相关辅助教学设施引入特殊美术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从心智还是实际水平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改变了传统美术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有不可替代的好处,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达到自身最佳发展水平。

【关键词】趣味化教学;游戏;创造能力;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

长期以来,在美术课堂中,一直以传授基础技能为主,没有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以美术教学多是采用简单的临摹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教学生照搬照抄,即“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采取适合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实施美术情境趣味化教学,符合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将多媒体以及相关辅助教学设施引入特殊美术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从心智还是实际水平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改变了传统美术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有不可替代的好处,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达到自身最佳发展水平。

在美术材料相对匮乏的农村,就地取材不仅使农村美术教育具有创新性,而且增加其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美术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一、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可以将课堂教学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学生更乐于对与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技能展开学习,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品质。

例如:在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我的小手变变变》这一节美术课的时候,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站在阳光下,用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小手,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使其在阳光下形成各种脑洞大开的造型。同学们的热情更是达到了最高点。树枝、树叶、泥巴、石头······,都是农村常见的事物。把树枝涂上颜料,并贴上用卡纸剪成的树叶、花朵、果实的形状贴在树枝上,一棵花树、果树栩栩如生;树叶贴花,利用树叶的形状去拼一幅作品;泥塑更是趣味十足,它还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立体的造型,再涂上丰富的顏色,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又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二、注重多媒体教学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采用活动的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方法来传送教学的信息。当多媒体教学的画面一打开就会为教学内容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强化他们的记忆。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新鲜感和热情。这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达不到的,只有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才可以达到那样的效果。根据教学课程的知识点,新颖性和趣味性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使学生把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接受知识。这样在多媒体教学下就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例如:在给高年级学生进行《冷暖色》这一节美术课是,用精美的大自然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时间,大自然呈现出能暖各异的色调。电子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更是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了色彩在大自然间美妙的一面。

三、建立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美术回到生活中,体现生活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孩子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他们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

例如在低年级《我们美丽的校园》一课时,让学生来到校园里,观察我们的校园的一角……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这样在学生发言后进行创作,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审美情趣会得到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绘画氛围,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

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并非纯粹是技能技巧的掌握和专业化的教育,要让学生在玩中有所学,在玩中有所得。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

作者简介:田甜(1989.10-),女,汉,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15年7月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专业,目前于陕西省城固县文川镇毛家岭小学从事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涛.谈高等特殊教育美术趣化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2004.

[2]石邦义.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J].特殊教育,2007.

猜你喜欢

趣味化教学创造能力教学情境
小学英语词汇趣味化教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英语生活趣味化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