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8-05-29刘晓伟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互联网+

刘晓伟

【摘 要】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的解构和重构,对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干预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深入融合,整合教育资源,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30年前,国家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极大的提升了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接受。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经历萌芽期、探索期、初步发展期、迅速发展期,走到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鼓励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平台和通信技术,打造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生态。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中学生的新变化,构建出符合当代中学生新需求的心里健康教育模式。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一)心理教育队伍庞大,但教师不够专业

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以下人员担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庞大,但普遍专业能力不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中学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不多,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繁杂,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多有忽视。

(二)教育内容单一,学生认可度低

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都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很多活动内容数年以来重复开展,内容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未能达到心理教育的目标,收效了了。校内心理咨询是受学生的认可度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中学生遇到心理难题,79.8%中的学生首选向朋友倾诉,仅3.2%的中学生选择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的调查中,位列第一的是心理健康书籍,校内心理咨询机构仅位列第八位。

(三)心理教育意识良好,但措施落实困难

中学各级部门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但是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意识上,指定的措施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同时,学校从基础条件和制度层面的保障措施没有到位,部分学校没有设立单独的心理咨询室,在场地和设备上存在问题。有一些学校心理课程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员分开管理,对心理從业人员缺少发展和激励考核机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消极怠工,有些同学表示去咨询室找老师的时候,老师多数时间不在,长此以往,学生对心理咨询失去信心。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学科教育教学难度大,且教学成效不易考察衡量。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起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网络阵地

目前,每个中学都在推行建立自己内部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的全面覆盖使得线上的学习与交流都非常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校园网有着很大的关系,平时学生通过校园网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比如学校的通知、各种学习资料等。由于校园网有着如此强大的功能,所以学校可以抓住这个强有力的媒介,把校园网可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在校园网这个平台上建立专门的心里健康教育专栏,围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做好,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面。“心灵驿站”也是很多中学都倾向于设置的一个专栏,学生要是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在线预约心理老师进行解答。在校园网上还可以设置一些心理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心理存在缺陷的学生及时发现并给予关注与关怀。在校园网上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趣味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等娱乐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也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增强。

(二)提高心理咨询中心的信息化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普遍重视的一个方面,中学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并且在心理健康的咨询与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一些教育的模式还比较单一,教育理念也比较滞后,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在这方面收益。而且由于学生个人原因不愿意透露自己的隐私,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随着现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网络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可以有效的排除尴尬,很方便快捷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够广泛方便快捷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还是由于网络的局限性在某些方面,真人面对面咨询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所以讲网络咨询和咨询中心咨询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是一种良好的方式。

(三)加强师资队伍能力水平建设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对于建设而言,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对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与理解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潮流,有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有效驾驭与指导,及时有效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将迎来新一轮重大变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应对这一变革,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改革的时代需要,更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路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技术,及时解构并重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各个环节的协同与整合,构建起基于“互联网+”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桂玲.“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李卉.“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9):5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互联网+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