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川羌绣的继承和发展

2018-05-29田泽婷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田泽婷

【摘 要】羌族是我國西部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绣作为羌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社会的发展以及当代文化的冲击下,羌绣和羌绣文化的发展也深受影响,羌绣知名度低且受众群体少,发展一时陷于困境中。文化不容有失,羌绣以及羌绣文化需要传承与发扬。

【Abstract】qiang ethnic group is one of the ancient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western China, and qiang embroidery is an iconic symbol of qiang culture and has important inheritance signific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act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qiang embroidery and qiang embroidery culture has also been greatly affected. The popularity of qiang embroidery is low and the audience is small, and the development is in a dilemma.

【关键词】羌绣;羌绣文化;文化传承

【Key Words】qiang embroidery qiang embroidery culture culture inheritance

羌族的羌绣文化来历已久。史书记载,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就有羌绣的交易记录。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羌绣不同于“四大名绣”较世人所知。羌绣文化也鲜有人研究。本文浅谈羌绣及羌绣文化,并给出了一些羌绣文化传承的建议。

一、羌族与羌绣历史概况

(一)羌族与羌绣历史

羌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自甲骨文时期便有记载。不少史书中也曾提及“羌”字。《诗地理考》曰:“羌本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羌族之历史可见一斑。

北川羌族能才多艺,尤其以羌绣文。唐宋时期经济文化昌盛,巴蜀之地以西的贸易往来也尤为活跃,由此发展成了较为著名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原为巴蜀地区马帮为主要工具的民间贸易通道,因其发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因而得名茶马古道。

羌族崇尚美的艺术,而艺术来源于生活,羌族人民在劳作的同时创造了美轮美奂的羌绣。羌族历史悠久,羌绣更是羌族人民吸收了诸多经验发展而来的。羌绣色彩艳丽,绣工精细,图案颇具特色,不仅是羌族妇女心灵手巧,能才多艺的体现,更是羌族数千年文化的结晶。

北川是古代蜀地重要的茶叶、丝绸产地,茶马古道途经北川,将羌族人民的羌绣等手工艺品一并带到西部地区,使得羌绣得以在西部地区传播。羌族男子吃苦能干,羌族女子善为手艺,羌绣将羌族人民的优秀品质传播到巴蜀大地。

(二).北川羌绣的特点

羌绣为羌族人民劳动中获得灵感而创作,区别于中国的四大名绣,羌绣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羌绣针法独特:羌绣有挑花、绣花、盘花、刺绣等针法。羌族女子尤其善挑花刺绣,其中历经多代人传承的“云云鞋”,最是羌绣针法精髓的体现。羌绣配色独特:羌族女子的服饰多为蓝色或绿色,刺绣图案多以红色为主,其他颜色为辅。羌绣图案丰富:来源于羌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多为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随处可见的素材。观赏性强:羌绣构图严谨,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实用性强:羌绣多用在羌族人民服饰的装点上,小到袖口、领口,大到外衣、鞋子、裤子,随处可见。

二、羌绣现状调查

羌绣发展状况令人堪忧。现代衣物材料的革新、机械工厂代替手工制作、羌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等现象,羌族人民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服饰,这就导致羌绣的可用之地减少。而且羌绣的繁琐和小众性也限制了羌绣的发展。

近年羌绣鲜有继承人,绣娘多数为一些年级较大的羌族人,很难将羌绣完整的传承下来。加之羌绣的高难度,羌绣的发展一时陷入困境。

三、羌绣的保护

羌绣已经不仅仅是羌族的代表性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对我国古代文化记录的载体,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羌绣的保护紧靠传承者也是不够的,羌绣的使用者,欣赏着都有义务为保护羌绣尽一份力量。

政府应积极对羌绣进行宣传。同时将羌绣发展为一条产业链,从选材、刺绣到完工作品的销售,将其宣传与利益挂钩,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羌绣优秀的作品随着绣娘的减少也将会越来越少,将一些优秀的羌绣作品实行封存式保护。一方面可以对羌绣作品给与直接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羌绣的后续宣传。

四、总结

羌绣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羌绣文化更是极为重要的精神瑰宝。传统文化的发展势必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科技的进步,需求的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都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又并非绝对的,文化不是吞并的战争,文化是能互相交融的。撇除内外的影响,文化的传承也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夏蓓.两汉前羌族迁徙论[J].民族研究,2002(2):39-43.

[2]陈巍.震后北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王世琴.羌绣的保护与传承[J].大舞台,2013(3):279-280.

[4]梁文生.民族团结的纽带——茶马古道[J].中国统一战线,2010(7):61-62.

[5]佘港路国华.藏、羌、彝3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80-83.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