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工机构人员流失问题

2018-05-29张云霞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张云霞

【摘 要】目前,广州市的社工机构已经进驻每一条街道,为众多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工行业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工行业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了解到人员流失问题是社工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与离职同工的访谈了解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办法,为解决社工行业人员流失问题奉献力量。

【关键词】人员流失;专业支持;个人发展

2006年社会工作开始作为一项国家职业制度进行建设,人事部、民政部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这标志着国家正式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同时中共中央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目标和“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要求,标志着执政党已经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全党行动计划,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任务。1

社会工作发展至今,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知晓度和认同度也越来越高,但是纵观社工机构的现状,人员流失问题是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员流失问题在各社工机构都有一定的表现,相对来说,社工支持性较强以及专业发展较好的机构,人员流失问题相对较小;而其他一些发展不够完善、社工支持不足的机构,人员流失严重。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新入职同工是人员流失主体,而工作时间越久的同工稳定性反而越高。面对这一种现象,笔者通过与离职同工的访谈了解原因,从而针对如何改善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社工机构人员流失原因分析

对于入职一年以上的同工来说,他们在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以及人脉关系,离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相反,新入职的同工更容易离职,对于这部分同工离职的原因,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发展方向的选择。有同工表示,做社工与我自己的专业是不对口的,之所以选择从事社工,是因为我正处于过渡期,等找到理想职业时我应该会选择离职;也有部分同工表示,现在正处于职业选择的迷茫期,不清楚自己未来究竟会怎么走,因此选择社工这样一份时间相对比较规律的职业当做一个跳板,等有了更好的工作时会离职;也有省外同工表示,虽然我现在留在广州做社工,但最后还是想回家工作,因此离职只是时间问题。由此可见,个人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影响同工是否从事社工的重要原因。

(二)遇到问题时专业支持不足,从而选择逃离。有些同工在初入职时,有很高的热情去面对工作和服务对象,但当工作遇到问题时,因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而机构提供的专业支持不足,会打击到工作的热情,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这部分同工会选择用离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有同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在理论学习时觉得社工真的可以做很多事,帮到很多人,但在实际服务的开展中却发现自己的工作流于表面,让我真的沒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而此时,同工并没有接受到来自督导、机构、同事等各方的情感支持,因此最后会选择离开社工行业而选择进入其他行业。

(三)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有些同工来说,工作环境及工作氛围是否和谐融洽是离职与否的一个重要原因。社工本身是一个帮助他人的职业,而工作其中的社会工作者都是有善心、有耐心的一群人,同事之间也并没有企业里那种激烈的竞争关系,因此大家之间的相处应该是很和谐的,但是工作中却发现有时候并不是,我自己虽然想要融入这个环境,但是真的很难,所以我不想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了。

(四)薪酬待遇问题。对于社工行业人员流失问题来说,工资低是主要原因之一,对很多同工特别是男性同工来说,薪酬待遇问题是导致其不能长久从事社工的最主要的原因。有同工表示,刚毕业时不用考虑太多,觉得做社工也挺好的,但是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到了不得不考虑成家问题的年龄,而社工的工资真的不能支撑我的生活,我必须选择工资高一点的职业。

二、社工机构人员流失率问题的解决建议

对于社工机构来说,降低人员流失率有利于维持机构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社工服务有质量有秩序地开展,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对家综地了解和认可,因此,笔者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个人实践经验,对如何降低社工机构的人员流失率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机构同工个人成长规划和培训

机构对于新入职同工会帮助其做职业规划及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对于新同工来说,这是必要的,但是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机构的个人成长规划和培训都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来留住同工。在同工刚入职时,机构通过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来帮助他了解机构文化、学习工作技能、了解社区和服务对象,从而在工作初期建立同工的工作基础和信心;同时,机构也要帮助同工做好成长规划,使其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尽可能的留住人员。

(二)增强机构督导力量,发展同工之间的专业支持

督导是同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的重要支持力量,机构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具体来说,新入职同工可以通过与督导的交流来更加明确地定位自己,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可以处理工作中的困惑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机构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内部支持,主要是发掘同工之间的专业支持,遇到问题时,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同工之间的交流来获得情感以及专业方面的支持。

(三)营造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增强机构凝聚力

对于部分同工来说,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是他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机构可以通过机构文化的建构、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来吸引同工、留住人员。具体来说,一方面机构可以利用团建机会,丰富团建形式,强化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适当的开展全体同工之间的互动游戏与情感表达,增强同工之间的情感联结;此外,对于新入职同工,可以开展简易的欢迎会,促进新同工与其他同工之间的交流,促进新同工的尽快融入。

(四)高校背景的社工机构应积极利用社工实习生资源

对于有高校背景的社工机构来说,每年都会有一批毕业实习生,因此,机构需要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来为机构注入新鲜血液。机构接受实习生为他们提供实习地点,对机构来说,可以通过这一机会吸收优秀人才,具体来说,机构可以设计一套合理完整的实习生管理制度。在实习生初入家综时,机构需要明确其工作和责任,并为实习生提供专业支持,每个部门可以安排一名社工来协助或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进入实习阶段,同时,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机构可以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有效处理工作中面对的压力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实务能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每个机构都有其服务社区的理念,其实对于实习生来说,机构不妨也可以将其当做社区居民,帮助他们了解机构、信任机构、融入机构,从而使得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留在社工机构继续工作。

(五)提高社工的薪酬待遇

关于社工薪酬待遇较低的问题,政府也在通过相关政策的出台逐步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初深圳市民政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深圳社工薪酬待遇偏低的状况将有望改变,平均工资标准将从5000元/人/月提高至万元以上,有深圳市的带头,广州社工的工资也有望提高。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来促进社工行业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社会工作”一词被连续四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此外,不少社工行业发展较快地区也通过系列政策来吸引社工、留住人才,如深圳盐田区、广州佛山市等民政局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由此可见,政府肯定和重视社工行业的发展,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虽然目前社工从业人员面临着各种困难与挑战,但前景一定是可观的。

参考文献:

[1]柳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长沙民政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6卷第1期。

[2]蔡慧,《我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研究与反思—一以广州明锐社工务中心的项目购买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3年。

[3]姜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分阶段分析及对策探讨》,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4年。

[4]马丽,《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工具选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5]马丽,刘利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工具分析——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例》,《社会福利》,2015年4月第9期。

[6]曹政华,《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生存状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注释:

1.柳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