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案例分析
2018-05-29陈天虹
陈天虹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 ,基础教育中校本课程的研究如火如荼。与此同时 ,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也不甘落后 ,每个学校都力求凸显自己的研究特色,我校结合学校及周边的基本情况开发校本课程。本文选取我熟悉的培智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课堂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实践,加深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基本达到学习目标,但也有许多不足需改进。
【关键词】培智四年级;校本课程;食品安全;课堂实践;个别指导
我校直属于靖远县教育局,2012年开始招生,主要招收靖远县范围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包括轻中度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等,本文我选取了熟悉的培智四年级学生,共有6个学生,他们普遍存在智力障碍的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可以说培智四年级是我校班级中,学生程度差异最大的班级。
我校为了更好的适应培智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提出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开发校本课程,以适应培智学生的发展要求,现以《食品安全》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本节课上,我先拿出两个馒头,分别是新鲜的馒头和发霉的馒头,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哪个馒头能吃,哪个不能吃,为什么?引出课题《食品安全》。开始本节课内容,首先,出示一些美味食物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此环节学生非常感兴趣,老师也了解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食品的认知程度,在此时,提出疑问,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辨认食品是否安全,预防食品中毒呢?对于培智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因此,老师先让学生观看挂图,之后提问疑问,面包上有什么,还能吃吗,开封后搁了一段时间的食品怎样才能知道有没有变质,牛奶、豆浆能在温室下放很久吗,学生回答很简单,只是说出能不能吃,但是,不能说出原因,程度差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出示多种好坏食品图片,有腐烂发霉的馒头与新鲜的馒头、变质的小菜与刚出锅的小菜、金黄的蛋糕与染色的蛋糕、新鲜的牛奶与发霉的牛奶等,一种食品以多种方式出现,这样学生不仅知道有霉点的食品不能吃,而且在吃之前会注意食物的颜色,这样反复对比,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的区分好坏食品。最后,动手做一做,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品,请学生来当食品检验员,检查食品是否安全,例如,拿出金黄的蛋糕与染色的蛋糕,让学生来看一看,闻一闻,看他们是怎么选择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重点内容讲解完后,适当的进行拓展学习,通过听的方式,让学生再放松中学习一些生活常识,如,饭前一定要洗手,无证摊贩东西脏等,加深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这节课内容贴近生活,选材是学生熟悉的食材,如:人们每天吃的馒头、美味的蛋糕、香甜的牛奶、日常小菜等,由于培智四年级学生能力差异较大,重点讲解部分和实践都以学生都喜欢的食品为例,有发霉的蛋糕,也有颜色不同的蛋糕,一种食品以不同的样式出现,通过对比使学生正确的区分食品的好坏,还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区分方法,颜色不同的蛋糕,我们看一看就知道了那个能吃,那个不能吃,但是牛奶只看,可能分辨不出好坏,培智的学生又不会看保质期,所以只能通过闻一闻来辨别了,甚至有些程度差的学生通过看和闻都区分不了食物的好坏,因此,我们请家长帮助学生来辨认,并囑咐学生,在家人不在的情况下不能盲目食用任何食品,此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我们边放松,边听儿歌,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儿歌简单易懂,学生能够很快的学到了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加深了对本节课的理解。
这节课基本达到了目的,但有由于学生差异太大,教师对学生情况不是完全掌握,课堂设置有许多不足的,第一,课堂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讲较多且不适合,如自闭症的学生,他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在讲解部分基本能融入课堂,但在实践部分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看见自己喜欢的食品就想吃又吃不到,如蛋糕,这样学生的情绪发生变化,可能扰乱课堂;第二,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讲解部分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实践部分和放松剩下时间较少,对于培智学生来讲,动手做一做比较重要,学生也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儿歌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了。因此,本节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注意各个部分时间的分配;第三,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课堂实践部分准备的素材较少,培智学生知识较狭窄,有可能可以区分蛋糕的好坏,在生活中出现其他的食物,就会束手无措,因此教师应在上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食材,可以是学生喜欢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或者出示一些食品的图片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题项目: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