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2018-05-29蒋雨寒郭涛徐晨马雪娟钱怡伶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蒋雨寒 郭涛 徐晨 马雪娟 钱怡伶

【摘要】公示语是对外宣传的窗口,是信息发出者与公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不容忽视。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宿迁市景区内的各种公示语的翻译为例,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的生态环境;公示语翻译

【作者简介】蒋雨寒,郭涛,徐晨,马雪娟,钱怡伶,江苏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

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将公共理论和生态系统的最本质要求融合起来,进行具体的翻译工作。与此同时,公示语作为社会上广泛分布的公共标示语,是一个城市的特殊表情,“公示语是否广泛应用是一个城市开发程度的间接体现,应用是否规范是对这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检验,翻译是否得法是这个城市整体素质的间接展现”(罗选民,黎士旺,2006)。本文站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通过对宿迁景区公示语的解析,探索研究生各样公示语的翻译。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指的“一种生态途径的翻译研究,亦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它是从达尔文时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论证构建而成,是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主题概念为基石,以“译者为中心”理念为核心的翻译理论。持生态翻译学观点的学者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认为适应与选择是译者的本能,是翻译过程的实质。译者不仅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还要实施对译文的选择。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对于翻译方法来说,可简单概括为“三维”,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集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的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包含了源语、原文和译语系统是对翻译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与多元文化的环境系统,例如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是影响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重因素的综合体。

二、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宿迁市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

在宿迁市三台山公园,项王故里等风景区存在一些公示语如:“Take care of the grass,do not break the blooming flowers(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牌子上英译的“do”、“not”是连在一起的;“Parking Lot(停车场)”;“No Thoroughfare(请勿通过)”;“San Tai Mountain Forest Park(三台山公园)”等等。这些公示语的翻译良莠不济,出现了拼写错误、语用错误、逐字翻译、表达不清等诸如此类的翻译错误。这是因为翻译这些公示语的译者没以生态环境为背景,没有从生态化的角度来解读和探索公示语的翻译,也没有重视公示语的特有“三维“特征。一是语言维。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由于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进行公示语的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包括原文,原语,以及译语系统等在内的翻译生态环境,尤其是当公示语的句子较长时,句子结构的调整就更是无法避免的。前文中提到“Take care of the grass,do not break the blooming flowers(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这一公示语。原文“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行文运用排比对仗和典型的中国式五言句,易于理解和传播。该标语的英文翻译“Take care of the grass,do not break the blooming flowers”并没有采用原文的并列结构,在字词方面有较大改动,让人看不出它的对等之处。尤金.奈达曾指出,从语言学视角分析汉英二语,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意合强调运用句与句之间的排列组合,运用语意连接来显示句中关系,是一种隐性连贯;形合则注重运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将原本独立或附属的句子连接成意,属于显性接应。因此,汉语擅用短小精悍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含义,而英语客体思维明显,重理性,重分析,重句子的形式完备,指代具体明确。在这样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则需要对两种语言形式作适当转换。二是文化维。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公示语的翻译与文化息息相关,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如果译者不能够透彻地理解文字里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不同的文化观念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和冲突,从而给公示语的翻译带来困难和障碍。这样的翻译过程,不仅仅是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也是将原语信息转换给有着特定背静和文化的译入语读者。因此翻译再现原文精神的同时,也應考虑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性。三是交际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纽马克划分的三种语言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以及互换功能中,公示语属于呼唤型功能文本,其交际意图是要达到告知、警示宣传和呼吁的效果。因此,译者除了需要注重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还要注重交际意图的实现。

三、公示语翻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下的公示语翻译,要注重在语言翻译形式上进行选择,即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翻译时,要大致掌握语言的均衡化和共通性,这样才能凸显出语言之间的共性。因此,译者想要做好公示语的翻译工作,首先是要牢牢掌握生态翻译学视角中的语言翻译形式这一理念,从每种语言自身的语言结构入手,从生态循环发展的逻辑来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共性,从而保障公示语的高效化和集约化发展,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其次,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应在国内外文化差异上进行适当选择。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语言表达习惯等,这就需要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充分了解并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尽可能的体现译入语的语气和逻辑思维,体现对译入语文化的尊重,与此同时,也保证了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最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应在社会交际效果基础上进行适当选择。译者要考虑公示语的受众性、警示性、限制性以及提醒等作用,结合语言的发展历史、语言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方式来进行翻译,借此来突出公示语的公众传播效果和警示作用。

四、结语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放在了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考量,将译者置于翻译过程中的核心位置。随着国家和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公示语的翻译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译者,在公示语的翻译中,不能只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而需采用符合译入语读者语言习惯,文化观念的翻译方法,准确、有效地实现公示语的交际意图。此外,译者本身也应不断自我提升,不断加强母语和译入语的学习,并适应其所在的翻译生态环境,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正确得体的翻译公示语,使公示语更好的服务公众。

参考文献:

[1]王纯磊.探寻语言模因对英汉语符的解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Bright,William.(1992).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王纯磊.语言模因论观照下的科技英语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2.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
《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赣州红色旅游景介资料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俗语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
合作翻译—生态翻译学伦理原则视域下的典籍外译理想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