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2018-05-29胡耀宗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大数据时代

胡耀宗

【摘 要】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在目前受到了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冲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意识形态的洗牌,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由于新媒体、微信平台、多层次的媒体理念,对于高校学生及高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使得人们意识到了在新媒体视域之下如何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净化,需要创新性的发展和利用新媒体的传播高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大数据具备很数量多且繁杂的信息属性以及高端前沿的技术特点,正在全面改变着人类的分析与观察思维,以及掌握世界的思维方法和变革路径,变成了人类取得新知识以及构建新价值的原动力。面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面对着非常深刻的改革,怎么使用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学生思维和理念的积极转变

以往學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抽样调查方法,高校教育者便可以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既有成效,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那就是学生的思想情况无法全面地被了解和掌握,致使教学成果达不到课程要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目标。

(二)教育内容和空间的有效拓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主要由获取的信息来决定,获取的相关信息不能全部传输给学生,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获取、筛选以及传播等,保证学生获得的信息是积极的、有价值的,通过正确的信息来熏陶学生们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观念。大数据的应用,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获取、处理以及传播信息等方面更加便利,有效拓展了教育内容和空间。

(三)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提升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往往只是课堂,教育途径通常都是学生交流、教师讲授、社会实践等等,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和途径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学生们对这种教育模式的接受程度往往较低,课程教育时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用于各种课程教学,在信息获取的广度和厚度上提供了便利性,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数据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信息问题与个性化教育

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人民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了,而人类需要也增加了,变得更加多元化,价值选取也更加多元化。在教育行业中,学生性格有一定的差异性。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使用的是以往的办法讲解课程,该种方法无法很好的展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大数据给教育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

(二)技术阻碍和数据障碍

事实上,挑战与机会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学生数目有2000多万人,中国的人数过万的学校是有很多的。在这样大面积的数据下,学生每一天所参加刷卡以及购物,去图书馆等,均会出现一定的数据数量。经过对这部分数据的仔细分析与处置,研究其潜在的一些价值,能够探索出如今的大学生兴致喜好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改变

(一)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遭遇多种多媒体平台的影响,与其避而不谈,不如融合其中,高校学生和教师作为主要的文化载体,其知识含量和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能够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就可以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的改善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多媒体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快速实时地处理问题,开放式的沟通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的被拉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引人入胜。

(二)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给教师工作提出了比较高的规定。大数据条件下的工作基本特征有着信息量很大以及有效信息密度更低,数据更新更快的特征,这就对于以往的高校教育工作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确定教师课程质量的必要依据,是学生质量提高的基本。在信息条件下,教师获得信息能力以及辨识信息能力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均是不能缺少的。在这个层面,部分高校教师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三)有效把握大数据,积极构建教育新模式

对于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应有效把握大数据,紧紧抓住契机,使得教育新模式符合学生需求,最终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在深入了解学生行为和思想方面,传统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局限,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科学性,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够利用不同的载体和途径为教育者提供更多信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瓶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社交平台等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还可借助网络中的案例和资料,或者借助网络咨询服务,分析学生们的思想变化,进而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避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总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摆正心态,创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而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大数据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研究[J].贾绍俊,刘忠孝.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

[2]大数据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流变[J].赵宇馨.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3]关于构建高校教育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李晓辉.科技视界.2014(02)

[4]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J].韩俊,熊典.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

[5]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J].骆静.才智.2018(02)

[6]基于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J].陈石研,唐于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01)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大数据时代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