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奏响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旋律

2018-05-29赵燕

学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赵燕

摘 要:音乐不仅是小学的一门学科,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和尝试,从而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功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108

音乐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熏陶他们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也应当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音乐背景进行教学导入

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了解背后的故事对于感悟歌曲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音乐背景进行教学导入,带领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增强学生认同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悟。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的时候,就给学生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中华儿女内心的怒吼,这首歌曲中既包含感动,也拥有激动,夏衍作词,田汉谱曲,即便有反动派的追捕,但田汉毅然完成了谱曲,将中华儿女和祖国母亲的呻吟传唱了出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当学生不了解这首歌曲创作背景前,學生可能还不会有太多的感受,学习的热情不高,对歌曲的理解也不是太深,但当学生知道了歌曲背景后不但学习非常认真,注意力集中,同时很多学生的眼睛也湿润了,在唱歌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声音激昂、洪亮,唱出了中华儿女内心之声。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为学生准备音乐背景,课堂伊始进行有效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施展学生才华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保障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施展才华,根据自己听到的信息、意境和节奏,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而自由地进行联想、想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手拉手》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几遍音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信息,结合自己所能想到的在意境、歌词和旋律方面和这首歌曲有关联的其他歌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将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熟悉的事情添加到歌词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的提高。再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春天,加深他们对春天美丽意境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春天来临之际,大家手拉着手一起去郊游的场景,然后唱着《郊游》这首歌,学生的心情将会非常愉悦和舒畅。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尽情释放自己,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能够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音乐艺术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鲜艳的图片和有趣的动画直观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给予学生听觉和视觉方面的强烈刺激,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例如,在教学《粉刷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四句歌词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给予学生不同的视觉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在教学《大鹿》时,这首歌的曲调不容易把握,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将歌曲中的内容以动画形式播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找几位学生上台扮演小兔和大鹿,让学生切身体会歌曲中的内容。如此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会了相应的歌曲。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录音功能,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录制剪辑下来,并配以相应的动画视频,再呈现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抢答,强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

四、用多样化音乐活动发展学生

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审美体验,而且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大提琴、小提琴、电子琴、钢琴、口琴、横笛、竖笛等不同的乐器带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乐曲进行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音乐的社交价值。此外,鼓励学生自己制造简单乐器,激发学生兴趣。有数据表明,打击乐对于儿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小学因为资金有限,很难做到乐器人手一个。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必要时让家长参与帮忙,比如:将沙子装入易拉罐封口之后,就是一个简单的沙锤;将酒瓶盖用铁丝穿在一起就成了一组串铃;用小桶作鼓,小木棒作棍,也可以打奏出美妙的旋律。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运用自己制造的简单乐器反而更加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全面掌握学生学情,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实际,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吉姆斯.小学音乐新课程之我见[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6).

[2] 袁辉.“即兴”之道,奏响高效课堂——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即兴伴奏能力的问卷调查[J].音乐天地,2013(7).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