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8-05-29朱梅
朱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正在迅猛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参与,打破了语文教学只需“粉笔和黑板”的模式,全面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并且在教与学的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欣赏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来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欣赏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欣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92
要想在语文课堂运用好互联网络技术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质量,首先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深度学习”领悟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关注教学实际工作,将语文创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多媒体技术有效辅助、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单一模式,扩大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直观体现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感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教与学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应与课文内容做到有机整合
正是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不注意为教学的重难点服务。教学课文内容时全部利用教学手段,有时候就显得滥而无用、华而不实,不是教师在授课,而是电教资源在牵着教师走。所以,要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教师必须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做一些关键性的课件,在串联重要环节的同时,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可感、可视、可听。例如在语文的生字词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学习中几乎每节课都要学习新的生字词,对生字词的学习除了传统的识记方法之外,我们可以把容易遗忘的、容易混淆的字词制作成动画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文并茂,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参与,加深记忆,解决字词识记的难点。
生字词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生字词教学课堂中,语文老师虽然想尽办法,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以完成教学目标,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生字词的字音和理解,笔者经过尝试发现,把生字词做成微视频的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学习前先播放视频进行观看,这对学生理清文意,学习生字词有很大的帮助。
二、利用信息技术应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在认真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五彩池》这一篇课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对五彩池的美做了生动的描绘。如果只靠教师的说教和学生的朗读,效果还显得远远不够。这时,如果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把有关五彩池的优美风景以配乐的方式栩栩如生地、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候再利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理解“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等重难点,学生就会很轻松得理解,较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集声、光、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利用它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城市的标识》时,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城市的高楼、挨挨挤挤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在自由回答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课文中描写城市雷同而没有个性的句子,再结合出示的图片想想这样的城市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样一来,学生很轻松地从枯燥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走向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来,这无疑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在理解第二部分时,结合课文内容,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会对树作为城市标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在理解课文的难点句子“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和“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时,学生就会热烈地讨论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树代表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的说是树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的说是树代表着我们的心灵家园。大家通过认真思考,懂得了树具有鲜活的生命,在城市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独一无二的;呼吁人们珍惜树、珍惜生存环境、珍惜一切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遗产。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应注意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课本上、禁锢在课堂内,应该大胆地向网络借鉴相关资料,力求把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让这一种感觉像他们亲自经历一样。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十分新颖、绝妙,为什么诗人要用“绿”而不用“满”“过”“到”等词语。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江水浩荡,两岸碧草葱茏,一望无际。多媒体画面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很快从碧草葱茏的“绿”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綠”字的妙处:春天惠风和畅,春风吹过,江南水乡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绿”不仅有色彩感和动态感,而且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此环节的教学,是将学生从抽象的画面带入到可视、可感的直观形象的画面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利用信息技术去探索、实践,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
[2] 张颖.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