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农村寄宿制下对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5-29王霞

学周刊 2018年13期

王霞

摘 要:当前很多农村学校都是寄宿制管理,出现了寄宿生人数多、年龄大小不一、自理能力不强、自觉性差等问题,进而导致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学困生群体,并不是存在着先天性的学习障碍,很多原因都是后天形成和演化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来引导学困生重新爱上学习语文。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09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59

为了让学校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提高宿舍的管理水平,大多数寄宿制学校会安排在一些乡镇地区边缘,但是学生来源却是农村地区。环境的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脱离了父母的管束之后,如果学生们的自制力不强,就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他们今后的个人人生发展。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新增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那就是要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学校得到最全面的发展,不容许任何一名学生脱离正常教学节奏,要竭尽全力消除掉一直存在的“学困生”群体,激发起他们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真正完成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就如何提高学困生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一、学困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智力因素

在当前的小学生群体中,存在极少部分的学困生,因为与生俱来的智力问题,而影响到学习成绩。他们天生就在学习能力上要比同龄的孩子差一些,不管是在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还是在思维能力上面,都会出现反应比较迟钝的现象。这类学困生,并不是不认真学习,相反,他们的学习态度是非常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是很认真的;但是,因为他们的确受到自身因素的限制,所以,他们需要付出比正常孩子一倍甚至多倍的时间来学习,才能够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会慢慢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教师们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照顾,他们便会对自己丧失信心,逐渐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

(二)非智力因素

绝大多数的学困生,并不是因为先天原因而落后于人的,而是在后天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负面问题和影响因素。这类学困生不愿意在学习方面花时间、耗精力,不愿意付出辛苦去学习,也不愿意动脑筋去研究问题,所以他们的成绩都比较落后。但是,这些学困生相对来说是非常机灵的,而且很多的学困生数学成绩还是可以的,这就说明,他们并不是不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而是不具备学习的状态,不愿意学习,不用心学习。

二、提高学困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积极创设语文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永久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便会对语文知识充满无限的渴望与向往;没有兴趣,即使外在环境提供再好的服务、再多的帮助,学生也不会在语文學习中取得预期的进步。纵观当前的语文学困生群体,很少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先天性原因或者不可逆转的客观原因造成语文学习中存在困难,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对语文缺乏兴趣,对语文知识没有兴趣,对语文教师也持反感的态度。笔者建议,语文教师要想成功激发起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要想尽办法来创设与学生有着紧密关系的学习情境,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机会,找准学生的兴趣点。

(二)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关心、爱护

语文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对待学困生的态度,要用同等的方式来对待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学困生由于自己在语文成绩上面落后于其他同学,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受到教师的责备,他们不乞求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表扬,而是只要求不要受到教师的苛责。这种心理就是语文教师与学困生亲近的好机会,学困生的内心是非常脆弱与敏感的,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深入到学困生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勇气,其实并不存在太大的难度,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成绩差就放弃他们,而是同样给予他们厚望,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自己的语文学习,深度挖掘他们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对他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帮助一次没效果那就再帮助第二次,学生有了进步之后更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到学困生的自尊心,用教师的关心与呵护来唤醒学困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

(三)教法灵活,难度降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整体的难度系数不大,学生整体缺少的是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不如跳离我们以往通过就题练法从而学以致用的模式,而选择将问题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的方法,从而解决同类问题。在这里以作文为例,大多数同学对于议论文的写作会存在无从下手或者烂尾模式,大大影响了作文的得分。虽然从高一开始就进行了许多次作文讲评,可是学困生作文成绩不升反退,困于各种参考书上的作文指导中跳不出来,此时就可以将问题生活化。

(四)夯实基础,步步为营

既然称之为学困生,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必定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那么想要他们的成绩在一瞬间突飞猛涨,绝对是痴人说梦。同时在语文考试中,学困生必定有一两处短板,得分偏低,这是老师和学生必须去接受的现实。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没有补救措施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从难度比较小的学生的“长板”出发,如高考中占5分的默写和6分的成语病句。每天占早晚吃饭空闲将小绿本看几遍,在这里应以篇幅比较小的绝句和律诗为主。针对于词,可以选择当下流行的音乐进行配乐背诵,甚至可以作为每天午睡后的班歌,效果较好。而对于难度较大的文言文,则可以每天背诵一小节,在上课前师生问好后就像唱山歌一样,进行全班齐背、对背。通过以上的方法,学生在默写这一专题平均分普遍提高,从而弥补了文言文专题严重丢分的落差。

总之,我始终相信,世界上没有笨学生。我们虽然称之为学困生,但他们只是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而不是因为智力方面的问题。所以作为老师,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明确的是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只有他们从内心中对学好语文有信心,才能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智.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学困生重树信心[J].小作家选刊,2013(10).

[2] 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3] 乔继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方法[J].科学教育,2007(5).

[4] 徐志梅.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