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城市地名用字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拓展内容

2018-05-29全彩宜周斌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用字汉语汉字

全彩宜 周斌

【摘 要】 地名是一个地方地理、语言、文化、历史、生活的浓缩。地名用字里有大量常用汉字,以地名用字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拓展内容,不仅是来华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汉字、识记汉字、使用汉字的有效途径,也是汉语教学与当地文化传播相融合的一个理想切入点。城市地名用字字形规范、汉字重复率高、汉字构件构字能力强。地名形式构造规律,由“专名+通名”构成,通名用字往往标示类别,构词能力强。专名用字往往优先选用通用规范汉字,这些汉字常常也是基本词汇。

【关键词】 对外汉字教学;城市地名;地名通名;地名专名

怎么看待“汉语国际传播”?有学者认为要逐渐从“国家的眼光”转变为“世界的眼光”,其目的是为世界各国建造通向中国的友谊之桥。所以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汉语言文字教学,与之相伴的文化教学应该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浸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最初对目的语文化的新鲜感和兴奋感过去后,一部分学生陷入了对目的语环境的生疏感中,有的甚至对周围的语言社团产生抵抗情绪,不仅没有利用目的语环境输入更多汉语汉字信息,反而以使用母语来消除自己在异国的各种心理不适,摒弃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对抗使他们与目的语环境更加疏离。反之,实现文化适应的同学,课堂表现积极,课外结交到当地友人,或者常常到当地各处游览。他们在课堂表达中常常分享这些经历,或者就生活中遇到的语言文字问题向教师请教。

初、中级留学生,常常向教师请教的问题,不是课本上的词汇、语法,而是生活中碰到的各类语言文字问题。其中,常见的一类就是出行,比如到哪儿买电脑、怎么去;市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坐公共汽车去吗?面对老师热情地介绍百度地图等导航软件时,他们大都表示课堂上没学过那么多汉字,看不懂。我们还发现,即使汉字在课堂上学过,一旦它们出现在地名组合中,就难以被认出来了,因为留学生们习惯以词为单位记忆汉字,而不少地名用字是以语素的形式出现在课本的多音节词里。所以把地名文化和地名用字作为汉语课堂教学的拓展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辅助他们克服“因词记字,离词忘字”的习惯。

地名还凝聚着一个地方的语言、历史、地理、文化信息,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以此为切入点,也便于融入文化内容和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对目的语环境感到陌生和抵触的学生们,尽快克服自己的心理距离,融入目的语环境,最终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提高汉语水平,了解当地文化。

一、从汉字教学视角看城市地名用字特点

(一)地名用字蕴涵着当地的自然和人文信息

对外汉字教学上,对初、中级阶段的来华留学生来说,认读标语、广告等语句信息,可能遇到生字的概率比较大。一句话里总是碰到几个汉字认不出来,读不顺畅,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会受打击。所以先选择路牌、站牌等有地名信息的标牌,汉字字数少,重复率高,字与字的组合搭配多样,尤其是通名用字,出现次数多、搭配汉字多,这更加适合识字量不大的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除了指称位置的实用功能,地名组合和字形里,往往蕴涵着当地地理风貌、语言变化、社会发展、价值观念等丰厚的文化信息。

如因地貌原因,四川地区多用“坝”“坪”“坎”作地名通名。“坝”的方言词义和普通话词义是对立的,在普通话里,“坝”指拦水的建筑物,在西南官话里,“坝”指河谷被冲击以后形成的平原,山与山之间的平地也叫坝。因为四川地区多山地、少平地,坝子成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坝”是好的地方,在“坝”上能发生很多事情,比如“坝坝席”“坝坝戏”“坝坝电影”等,“坪”与“坝”共同点是“平坦”,但它是普通话词汇系统中的一员,普通话里有“草坪”。“坪”与“坝”都是西南地区地名常用的通名,“坪”指称的似乎比“坝”指称的地方面积大。所以在多山的重庆地区,“坝”的组合能力更强,只要有块平地,似乎都可以叫“坝”,如操场也有人叫“操场坝”,新建的社区小公园被命名为“耍耍坝”,主城区区名有“沙坪坝”,火车站有“菜园坝”,公园有“珊瑚坝”等等。而“坪”字用得相对少一些。而且“坝”字总是在通名位置上,而“坪”还可以是专名的组成部分,如×坪坝,×坪场。山城重庆,通名用字还常用“坎”,这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就很少见。

有些信息与社会生产活动相关。如重庆市著名景点“磁器口”,得名与当地的瓷器交易有关,“磁”曾经是“瓷”的异体字,这个信息就必须由教师适当点拨才能揭示出来,一旦揭示出来,就会让学生对“磁”“瓷”的形、音、义留下深刻的印象。地名及记录地名的汉字是值得开发的汉语教育资源,所以我们不妨由表及里,从地名用字入手,在对外汉字教学设计的框架内,尝试对地名用字进行研究和利用。从汉字教学的视角,来分析地名用字。有些汉字频繁出现,反映了当地的民俗。如“龙”,重庆地名专名中多“龙”,如小龙坎、大龙山、龙头寺等等,这与当地古老的民间信仰有关。有些地名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遗产,如临江门、通远门,这是以重庆古城门命名的,还保留着城门遗迹。

对初、中级留学生来说,课堂学习中扩展一点儿地名用字,不仅实用,而且增加对目的语环境的亲切感。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讲地名用字,或复习或拓展,因为这些汉字,很多都是高频汉字,如我们对重庆轻轨一、二、三、五、六号线和园博园线的站名用字的粗略统计,在初级汉语教材中都已经出现的就有79个。

(二)地名用字字形规范,形义关系比较透明,汉字重复率高

1. 城市地名用字基本上都是通用和规范汉字。地名的正确读写,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内容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名标准化工作就开始进行,即分批分期对各类地名进行用字、读音的审定,剔除了相当数量的生僻字、异体字、不规范简体字和生造字,保留下来的地名以及新造地名,用字都基本上被《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覆盖。2013年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此表为准。城市地名用字多在该表的一级、二级字表里,该表的三级字表还收录了乡镇以上地名用字、部分村级地名和部分自然实体名称的用字。这部分汉字,属于地名专用字,即只用于书写地名或与地名相关的称谓。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当然首选一、二级字表中的汉字。如表示地理特征的“山”“江”“石”,街道名称的“路”“街”、机关单位名称的“校”“园”“院”、表示方位方向的“南、北、上、中”及“家、院、云、花”等常用汉字,并且也是基本詞汇。

2. 城市地名用字的组合有规律,汉字构件构字能力强。地名一般由“专名+通名”的方式构成,道路、车站等地名以三到四字为常,其中专名以二字居多,通名以一字居多。读出来的节奏往往是2/1节拍的,如“牡丹/园”“西直/门”“六里/桥”“四惠/东”,往往平仄相间,因此地名是便于练习汉字读音的,尤其是对声调的感知。

通名用字往往标示类别,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街道:路、道、街、巷、弄、胡同等;

(2)自然地理实体:坪、坝、坡、坎、山、岗、岩、江、沟、湾等;

(3)人文地理实体:楼、亭、营、庄、寺、门、园、苑、村等;

(4)方位词:东、南、西、北。

专名用字虽然比较复杂,但以下四类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值得注意:

(1)常用姓氏:李、王、刘、张、方等;

(2)表示材质、颜色、性状的:石、水、土、木、大、小、尖、红、黄、新等;

(3)方位词:前、后、东、南、西、北;

(4)动植物名称:鱼、茶、花、龙、凤等。

专名用字和通名用字不是泾渭分明的,部分汉字既可用于专名,也可用于通名。但就一个具体地方而言,地名用字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倾向性。

就通名来说,街道类词语数量基本固定,几乎所有路牌、站牌都要出现,语义上层级分明,学习和掌握起来方便实用。表示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具体到某一城市,汉字数量就比较有限,而且往往是当地地形地貌的直观反映,这类汉字多为形声结构,形符和声符常常可以独立成字,或者是汉字常用偏旁,构字量大,如“山”“土”“平”“贝”“可”“阝”“氵”。

专名用字的情况比通名复杂,总的来说会优选通用规范汉字,字义以指示方位、区别地貌、流露人们愿望为常。具体到某一地域,专名用字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倾向性和重复率。根据这些类别和规律来甄选汉字,使教学用字以义聚合,充分利用透明的形义关系,理论上是可以提高汉字教与学的效率的。

从地名用字的常用度、组合规律性及(下转44页)(上接42页)构件的构字能力强的特征来看,地名是很好的汉字教学资源。通过查地图、认路牌、看站名等地名识读活动,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良性循环。

二、地名用字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实践

学校往往会组织来华学生参观城市景点,作为文化教学的组成部分。师生可以用街巷名称或者交通站名作为切入点,通过讲授法、实物展示法、实地教学法,通过地名词汇讲授、地名图片展示及选择相关街巷或进行实地教学[4],这些设想在昆明、重庆、南宁等地高校都得到了实证经验的支持。

所谓讲授法,是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地名用字,或重文字分析,或重文化感知,由此过程让学生事先掌握汉字汉语知识。根据需要,在講授过程中使用图片等形象展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最后通过实践考察,亲身感受街巷周边环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验与讲授内容相关的部分。例如在重庆的学习者,乘坐轻轨游览时,车辆行驶在架空的轨道上,穿楼而过,可以临空眺望近在咫尺的嘉陵江、山岭、山岗、水湾、江滩、平坝、广场,在一趟轨道交通之旅中,学生切切实实地体验到高坡陡道,行路曲折的地形特征。这与讲授中的“江”“沱”“沟”“渡”“津”“溪”“渝”“洞”“泥”“湾”“坝”“坪”“山”“岗”“岩”“坡”“岭”“坎”相映成趣。公交汽车的站名也反复出现这些汉字。据统计,重庆市轻轨2号线、3号线和6号线,共70个站名,包括这些汉字的站名,合计37个。站名中的“沱、渡、津、溪、湾、坝、岗、坎”等字,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结合这些汉字意义的简单介绍,留学生掌握了更多关于自然地理的词汇,甚至可以用这些词汇简单介绍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或通过对这些汉字偏旁的归纳整理,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学过的表意偏旁和表音偏旁,对形声构字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3):1-4.

[2] 李若男. 四川方言词汇与对外汉语教学[D]. 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庞森权. 谈谈地名规划中的选字组词[C]. 中国地名研究所论文集.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317-324.

[4] 余凯.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名文化教学研究[D]. 云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用字汉语汉字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字这样记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汉字这样记
汉语与拼音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感恩的层次
新版《新华词典》收字分类指瑕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