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发展与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战略选择

2018-05-29谢浩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经济

谢浩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南京教学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21世纪的世界在经历两轮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的全球化主张显然与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长期的全球化努力与逆全球化形势下积极的全球化态度,使得世界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充满期待。国际舆论中关于“中式全球化”“中国引领”“中国时代”等话语不绝于耳,但是考虑到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环境,以及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全球化应是一个由内而外、更加注重参与式改变的过程。关于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呈现显然更具中国特色,也更符合世界期待。

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期待

在经历了21世纪的两轮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虽受牵连但在总体上保持了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纷纷转向有限国际主义时,中国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承诺向世界表明其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鉴于中国正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和世界都期待中国能在全球化逆势中有所作为。但是这种作为并非扛起全球化的大旗或领导世界经济,而是能力与理想相匹配的大国担当。

1.走向中心:中国的积极态度与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4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世界经历两次经济危机之后,在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且不均衡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这边风景独好”的发展态势让世界为之瞩目。近年来,中国相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中国综合国力增长速度普遍快于其他世界大国,与美国的绝对差距不断缩小。由于深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由重速度向重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型,中国经济增幅在2011年之后有所回落,平均增速降至7%左右(同期全球的经济增速在3%上下)。即使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仍显示,过去5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达35%,并将在2020年底前继续保持30%的贡献率。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和中国持续推进的改革进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将会与日俱增,中国走进世界中心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

中国走向世界中心不仅表现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还着重体现于近年来中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繁荣和提升世界善治等方面的积极态度与具体行动。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倡议在国际社会的曝光率、关注度都有了极大提高。2013年,中国相继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经济占比超世界四成的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支持。之后,中国又相继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区域性合作项目。除此之外,中国还利用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G60汉堡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世界性平台,不断重申“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并向世界发出全球化邀请,倡导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见表1)。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性的大国,其经济实力虽离主导全球化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特别是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将自身的长远发展与全球化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内,中国通过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进一步贡献全球;对外,中国立足自身实际逐步承担起大国责任,与他国一起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大国责任: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和平发展引领特征

中国经济全球化是应全球化发展之运而生。经济全球化出现逆势的实质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以资本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发展困境。对此,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1]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一言以蔽之:“难题不在于全球化本身,而在于其实现方式。”[2]正是西方国家主导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全球化才导致了全球化发展的逆势。

21世纪的两轮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西方经济全球化风向开始右转。经济大国纷纷回归保守主义、拥抱民粹主义,试图在全球经济萎靡期寻求独善其身的良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立足自身实际、顺应世界历史大势所做的全球化努力和承诺,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世界担当,其鲜明的全球化态度和积极的全球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强国在全球化行动中的缺位,很好地弥合了21世纪的全球化裂痕,使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多数国家服了一颗定心丸。

中国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改变全球化进程并提供可供世界参考的全球化模式。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中国的发展,就是世界的发展;中国的机会就是世界的机会,中国的方案就是世界的方案。”[3]中国经济全球化与学界普遍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等概念在内涵上有较多的重合,比较注重全球化方案中的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与中国主张等,如贾文山所说的“中式全球化”[4],马丁·沃尔夫关于“中国将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浪潮”[5]的判断等。这些提法与“东方全球化”“美国全球化”“西方全球化”同属一种论述方式,均强调某一主体对全球化进程的引领或主导,是一种国家权力和实力相结合,进而将某一主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推至全球的过程。传统“某国全球化”的概念必然通过资本导向性的权力获取方式,强制主导和引领全球化。而中国经济全球化则强调以自身的发展为基础不断将中国的影响推至全球,强调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扩大中国方案的接受范围,更注重利用价值引导和行为示范的方式获得全球认同。

表1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全球化努力与承诺

中国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包含中国发展、中国影响、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等元素。其一,中国发展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的困境说到底是发展的困境。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首要前提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世界的发展。另外,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稳定、发展、开放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其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增进全球认同、凝聚全球共识的软实力。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并非是通过西方传统的强制手段获取的。中国经济全球化不仅在于其实力是否雄踞世界,更在于其观念能否赢得人心。[6]中国影响达及全球是中国方案成为全球选项的重要前提。其三,中国主张是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总结和提炼的发展理念、观点和看法,如当下中国结合全球化发展实际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等国际关系理念[7],以及中国在多个场合强调的“包容式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等。这些全球化主张都是中国全球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表达了中国引导全球化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转变的意愿。其四,中国方案是中国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国际环境所提出的一系列倡议和行动,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实时态度[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中国在不同时期给世界提供的智慧和方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正为全球所认可。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方案不断被更多国家和地区所熟知、接受。其五,中国道路是决定中国经济全球化方向的根本。中国的全球化模式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全球化道路,涵盖了中国自参与经济全球化以来所有的全球化选择、方案与构想。中国的全球化道路根源于高度自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近代以来世界的全球化实践。中国道路不同于强制性的西方模式。相反,中国深知国情、世情对各国选择全球化模式的重要性,始终强调对他国自主选择权的尊重。对于一个落后国家如何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自身发展、再以自身发展贡献全球这一课题,中国经济全球化比西方模式更具普遍性意义和世界性参考价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9]不仅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追求,更是其在未来永葆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这正是中国经济全球化深受世界期待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经济全球化所体现的中国特色

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参与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方式也会有不同的体现。中国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属性和要求。人类历史发展始终向前的规律决定中国经济全球化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中,通过参与式改变,中国一方面不断以自身发展维护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不断通过中国方案促进经济全球化更加公正合理;二是面向未来,在“新世界”的胚胎成熟之前,中国将以全球合作为基础,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从资本主义性质向社会主义性质转变,为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形态”的到来而努力。中国经济全球化所体现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经济全球化是带有社会主义基因的先进的全球化理念[10]

全球化理念是全球化实践的灵魂,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发展前景。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全球化理念的引领。[11]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理念源于中国对一种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更符合人类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要求的新世界的追求。社会主义因素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所在。[12]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理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平等为基础,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二是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三是以合作为动力,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四是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13]本质而言,这四个方面都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展开的。说到底,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全球化环境[14],提供更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整体利益的价值引导,助力全球化既惠及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人民,最终迎来共建共享的全球化时代。这也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向社会主义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精神引领。

2.中国经济全球化是走出西方霸权迭代循环的新模式

从权力转移的角度看,已有的全球化历史是一个霸权迭代的循环,近代以来,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相继走上全球霸主的位置。但是,全球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世界中心论”“西方文明一元论”的论调已不吃香且终会过时,多元化、多极化必将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将日益强调包容、和平的发展,以往列强争夺领土和霸权、统治全球的历史已不可能重现。中国以其被动全球化受害者和积极全球化受益者的双重体验,对经济全球化有着更直接的感受和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长期以来坚持将“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作为自己身份的追求[9]25,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从不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9]59。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大变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全球化并不谋求取代美国而攫取全球权力。中国的承诺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其发展也不应该被视为一种威胁。中国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要摆脱西方逻辑,跳出西方霸权更迭的循环。这种全球化定位与当今中国极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和积极推动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是完全一致的。

当然,中国经济全球化也不主张颠覆现有的全球治理框架。作为现有全球秩序的受益者,中国不会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全球秩序的颠覆者角色,而是作为“保守性变革者”,一方面在既有框架下谋求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以自己渐进的实力和话语权推动全球秩序的渐进性变革。一言以蔽之,中国力图通过参与式改变抑或融入式变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既不充当保守者,也不成为颠覆者。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始终作为一支包容性、开放性、发展性的力量,与其他国家一起参与到推进共享共治全球化的建设中去。兼顾中国利益和世界利益,中国经济全球化将始终致力于实现友好的、包容的和共赢的发展。

3.中国经济全球化倡导构建开放性的全球合作结构

随着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G7)已经不再是世界经济的绝对中心,部分“边缘”国家(如金砖五国)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格局开始从单极走向多极,全球力量也从西方一元走向全球多元。权力分散、结构重塑的世界现实和大趋势,意味着以往靠单一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已不再符合全球经济的整体性、多元化要求。面对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经济全球化将始终将自身的发展利益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整体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倡导各国携手共建开放、包容、共赢的世界经济政治新格局。

(1)丰富全球化参与主体。未来,全球政策的制定与推出不会再局限于一两个大国,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也不再是一国特权,全球发展和全球挑战均需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在全球经济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应该更具包容性,反映发展中国家发展实际、发展利益的声音,应该在新的全球化中得到合理体现和公正对待。中国经济全球化在尊重既有全球治理结构的同时,更加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始终致力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丰富全球化的参与主体。

(2)倡导无差别的国际合作。中国经济全球化不是组建大国俱乐部,也不想形成意识形态集团,而是强调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之间的无差别合作。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中,中国没有对于种族信仰、国家规模、发展先后的分界线,始终强调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全球经济,平等共享全球发展。这样的体系不仅充分反映了广大中小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期待[15],也是全球经济均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构建开放的经济合作结构。开放、包容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区别于西方全球化特别是美式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历史上的诸多全球化困境几乎都源于主导国对新兴国的发展缺少包容。全球化的开放程度很容易受到零和博弈心态的影响而走向保守和消极。欧盟对成员国的甄选注重地缘政治的相近性,美国对贸易伙伴的选择注重国家的亲美程度。相反,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态度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和政策孤立化,特别强调合作结构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在中国对“一带一路”、亚太经合组织等开放平台的准入设计中可见一斑。中国的发展源于开放,世界的发展在于包容。不同于传统大国全球化的态度,中国对于开放发展、包容发展一直持支持态度。

三、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重心选择

中国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就其所处的大环境而言,中国经济全球化需从国内、国际两个实际出发,其在发展过程中又会反过来对国内、国际环境产生双重影响。从中国最终要走向世界中心的趋势和中国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来看,中国经济全球化也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对国内、国际两个维度进行实时权衡。而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重心选择需根据中国发展实际和世界发展环境而定。

中国经济全球化在国内、国际两个维度上的目标是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国内维度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其主要内容;国际维度注重以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为使命的世界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更加注重中国发展、中国方案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以中国经济全球化推进世界经济的公正化、合理化发展为其主要内容。就此而言,中国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向维度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标的外向维度转变的过程。鉴于国际环境的不可控性和极端复杂性,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维度应该是、也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其国际目标的逐步实现应以中国经济被世界需要的程度和中国改变世界经济的能力之增加为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全球化实践,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已经进入了必须把自身发展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来把握的新时代。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的全球化实践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外部化倾向。中国经济全球化正在伴随着中国影响、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而走出国门,继而影响世界,从而逐渐成为现实。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处于由内而外的过渡阶段,我们需注重内外环境的互动性以确定对国内、国际这两个维度的侧重。当下中国经济全球化战略重心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其一,中国发展的现实。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我们依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并且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去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二,中国发展的世界环境。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仍然是全球化运行的大背景,我国将长期面对不公平但又强势的资本主义规则和正在衰落但目前仍占优势的资本主义经济。鉴于当下的中国经济全球化处在一个内外兼顾但更加注重内部发展的阶段,中国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去积极推动全球化。在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的绝对性优势还没有完全丧失之前,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之前,在中国的国际权力与国家实力还没有实现对等、相称之时,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维度就难以成为战略重心。如勉力为之,操之过急,前车之鉴不胜枚举。前有目标超过实力从而导致国家行动溃败的“威廉二世陷阱”,后有理念超越实际而遭遇失败的“威尔逊陷阱”。

就目前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而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重心应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创造出一系列有利条件促进中国的发展。当下,中国经济已整体进入从中国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处于由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的转变阶段。中国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持续扩大,国内的产能和资本也伴随中共十八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快步走出国门而融入全球,中国经济的海外影响力与日俱增。在这样的由内向外的发展阶段,中国不应再局限于国内环境,而应以全球性的视野把握中国的发展。一方面,中国应一以贯之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优化国内环境,坚持以中国方案改善国际环境,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以期用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应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和多样的、中国化的国际产品贡献世界经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目标或最终目标如同建设社会主义一样不会一蹴而就,要求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现在走向未来。由后发中国推动的经济全球化必定是一个由内到外逐步推进的漫长过程。只要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理念建设符合历史发展大势、实践模式符合国内国际实际,中国经济全球化就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其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贡献,从而逐步接近社会主义全球化这一最终目标。

[1]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18(03).

[2]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让全球化造福全球[M].雷达,朱丹,李有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

[3] 胡鞍钢,王蔚.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中国角色与世界作用[J].学术界,2017(3):16.

[4] 贾文山.“中式全球化”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EB/OL].(2016-12-12)[2017-10-20].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12/9797245.html.

[5] 马丁·沃尔夫.中国将引领新一轮全球化浪潮[J].中国经济报告,2017(4):30.

[6] 金培.不完美但不可抗的经济全球化[J].中国经济学人,2016(1):19.

[7] 杨洁勉.全球治理困境和中国方案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7(3):55.

[8] 亚·弗·罗曼诺夫.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新态度[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2):33.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59.

[10]刘建飞.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J].红旗文稿,2017(13):17.

[11]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01).

[12]鄢一龙,白钢,章永乐.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90.

[13]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4(03).

[1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18(02).

[15]何亚非.从全球治理改革到重塑国际秩序[DB/OL].(2017-03-20)[2017-10-20].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3-20/doc-ifycnpit2364440.shtml.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全球化陷阱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