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产学研转化壁垒让“创新花”结出“产业果”
2018-05-2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拟并购速汇金遭否,支付宝进驻美国的计划泡汤;华为与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T 在手机销售上的合作被取消;美国商务部禁止中兴购买美国企业敏感产品……近期,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一系列并购和合作上的频繁“碰壁”事件让世界哗然、国人痛心,同时也警示我们:“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中国一定要加强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实现了自主创新,才能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 鼻子”,才能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把握国际博弈的主动权。
中国不仅这样说,也正在这样做: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现金奖励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通过将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与科技人员的个人收入挂钩,激发调动各类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积极性,催生更多具有转化价值、能够形成产业的技术成果;工信部发布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完成LTE网络IPv6端到端贯通、固定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应用基础设施改造、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等重点任务,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升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业界实际运算性能最高的完全自主设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魂芯二号A,1秒钟内能完成千亿次浮点运算,超过当前国际市场上同类处理核4倍,可广泛运用于各种高密集计算领域。中国在自主创新的科技强国征程上正着力谋篇布局、绽放光芒。
然而也要看到,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实验室与产业化之间仍有一面“无形的墙”:科研成果因供需信息不对称、体制机制不灵活,导致科研人员手握成果难以走出实验室,只能将论文束之高阁;企业发展急需新技术、新产品,却受困于自身科研力量不强的人才瓶颈。因此,要推动自主创新,就要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里解放出来,把科研人员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出来,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大的突破。这就需要发挥产学研各界协同合作的凝聚力,破除制约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成果转化的壁垒。
打通产业、创新、资金三大链条。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凝聚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了业界实际运算性能最高的完全自主设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魂芯二号A。(新华社供图)
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加强同市场的协同;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持续稳定地抓战略、抓重大、抓前沿、抓基础。
形成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保护,让科研人员依靠发明创造取得更多合法收益,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形成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让企业与大中院校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扶持培养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扶持、培养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咨询机构、科技信息中心、知识产权法律中介机构等一批自主创新的知识型的中介服务机构,并依托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类型的中介服务机构,解决产学研深度融合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努力实现战略性关键技术突破;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鼓励和支持企业做研发时形成“研发一批、储备一批、转化一批”的三步骤良性循环,形成自主创新的持续性。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影响未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产学研各界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厚植创新沃土,凝聚各方合力,以协同合作推进原始创新,以成果转化彰显自主创新,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学研自主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