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阳明《瘗旅文》的经典化

2018-05-28张道锋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想史

张道锋

摘 要:王阳明散文名篇《瘗旅文》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关注,它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到选入《古文观止》才完成了这一过程。《瘗旅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史价值,它多方面契合了儒家思想,展现了王阳明作为圣人的胸怀。

关键词:《瘗旅文》 经典化 思想史

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盛誉,多年以来对其哲学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他的诗文却很少有人关注。虽有宁波电大的华建新等人对其文学做系统研究,然而仅仅停留在文学鉴赏的层面。表面看起来是构建体系的宏观研究,其实不免失之肤廓。王阳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有待挖掘整理,这不仅是在文学研究的层面,更是在思想史的高度上。本文试图以王阳明散文名篇《瘗旅文》作为例子,通过阐述它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揭示王阳明散文中蕴藏的思想史价值。

王阳明的散文名篇《瘗旅文》作于正德四年(1509),也是他被贬贵州的第三年。文章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描述客死他乡的三个外地人如何被埋葬,埋葬以后作者内心的挣扎与困惑。且将原文迻录如下: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这篇散文因为被选入《古文观止》而备受关注,逐渐成为经典。那么它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篇经典作品呢?当然不是。王阳明去世四十余年后,谢廷杰将他的作品汇集成编,这就是隆庆六年(1597)刊刻的《王文成公全书》,《瘗旅文》位于《全书》的卷二十五。初刻于崇祯年间的《阳明先生集要》文章编卷三收录此文,但也已经是晚明的事情了。整个明代的古文选本,关于《瘗旅文》的线索寥寥。直到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才开始将其收录,这也是第一次《瘗旅文》作为选本的形式出现。《文章辨体汇选》作于何年,学术界不甚了了,即便是贺复征的生平,也迄无定论。尽管如此,根据吴承学先生的考证,此书收录作者本人的《杨尔宁经山诗草题辞》,里面提及杨尔宁卒于顺治四年(1647),则本文的写作当不早于是年,那么此书的编订也必然在顺治四年以后。

康熙三十二年(1693),黄宗羲的《明文海》编纂成功,其中卷四百七十四赫然收录了《瘗旅文》。从这时起,这篇作品开始逐渐经典化。因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编成的《古文观止》也收录了《瘗旅文》。甚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的《贵州通志》艺文部分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如果说在《明文海》和《古文观止》中,《瘗旅文》只是和王阳明其他作品并列,那么很显然的,到了贵州方志的编纂,它已经成为王阳明谪居贵州的代表作。

虽然《瘗旅文》被广泛关注已经迟至清代顺康时期,但是王阳明散文的被关注却比这早得多。茅坤在《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中对其散文推崇备至,认为他的文章极具古文范本的價值,归有光的《文章指南》即已收录王阳明散文达八篇之多。①作为主盟文坛的唐宋派散文家,茅、归等人的言论自然能够反映时代风气。但当时的文章选本竟没有一家选编《瘗旅文》,说明王阳明的散文虽然在其生前就已经备受关注,但《瘗旅文》却仍然无人问津。选本是一种成熟的文学批评形式,选家通过选本为时人和后代提供创作和鉴赏的典范。每个时代皆有其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标准,文学作品声誉显晦的背后,反映出时代审美风尚和读者期待视野的转移变化。所以,《瘗旅文》到顺康时期开始为人所关注,成为一篇经典作品,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

《文章指南》所选王阳明散文篇目分别为《博约说》《象祠记》《尊六经论》《春王正月论》《龙场生问答》《读孟尝君传》《玩易窝记》《送毛宪副序》。这七篇文章有四篇直接谈论经史,其余如《象祠记》阐发“致良知”观点,《龙场生问答》阐述君子与贤者的道理,《送毛宪副序》和《博约说》也是以阐发义理为主。归有光在《论文章体则》的《通用则》的开头说:“文章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如伊川先生《周易序》、阳明先生《博约说》,此皆义理之文,卓见于圣道之微者……文章不足关世教,虽工无益也。”可见,《文章指南》编选的原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义理性,《瘗旅文》却并不以此见长。

茅坤对于古文的看法则略有不同,他在《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中这样说:

八大家而下,予于本朝独爱王文成公论学诸书及记学记、尊经阁等文,程朱所欲为而不能者。江西辞爵及抚田州等疏,唐陆宣公、宋李忠定公所不逮也。即如浰头桶冈军功等疏,条次兵情,如指诸掌,况其设伏出奇,后先本末,多合兵法,人特以其稍属矜功而往往口訾之耳。嗟乎,公固百世殊绝人物,区区文章之工与否,所不暇论。予特附揭于此,以见我本朝一代之人豪,而后世之品文者当自右定义云。

很显然地,茅坤特别钟情于王阳明讲学类的文章,至于文章工整与否,“所不暇论”,也就是不那么重要。这个观点和归有光重视义理的阐发是不太一样的,归氏主张经史之学的阐发与义理的结合,而茅坤则更清楚地在向文以载道靠拢。不管怎么说,以这样的标准来编选文章,《瘗旅文》算不上优秀,自然入不了当时主流文学家的法眼。其实,不论是归有光还是茅坤的古文观点,都受到明代中后期文学风气的影响。当时的唐宋派散文家总体上主张效法唐宋时期的散文,主要的模仿对象就是唐宋八大家。但是在创作主张上,他们特别强调文以明道。唐顺之强调“浸涵六经之言,以博其旨趣,而后发之”。(《答廖东雩提学》)唐顺之的观点特别能反映当时文坛的风尚。

《瘗旅文》不是说教的文字,并不以阐发义理见长,但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史价值。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优秀的祭文,其中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袁枚《祭妹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这些祭文的主人都是至亲之人,《瘗旅文》却是为三个素昧平生的人所写。古人安土重迁,儒家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王阳明却因为仗义执言被贬西南,心中之激愤可想而知。如今看到三个客死他乡的人,不免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这种同情不光是针对三个外乡人,更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王阳明一生磊落,绝不会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问道“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究竟是何原因已经不得而知,但王阳明的思考很宝贵。儒家的伦理和个人利益之间究竟如何取得平衡,人们追求利益是对是错?

能够为萍水相逢的人撰写祭文,是王阳明高于前人之处。孔子对自己的弟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解释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就是推己及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与尔犹彼也”,王阳明因为戴铣事件被贬蛮荒,他所经历的苦痛正是死生之间的徘徊。如今看到和自己命运想同的外乡人,自然联系到自己身上。他身上蕴含的强大儒者情怀瞬间得以激发,将自己内心的各种情感力量投射在对方身上,也注射在文字中间。

尽管王阳明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但他仍然表现出了作为圣人的超然态度。“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茲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即使终有一日会死去,也必然遨游终日,遥望故乡。“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矣,未尝一日之戚戚也”,这才是他真正的人生态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坚韧不拔的传统。

清代初年文坛有著名的“散文三大家”,这些人尤其擅长碑传文一类人物的描写,他们对散文的要求是纯正,文风纡徐婉转,这与《瘗旅文》的风格不谋而合。这也许是这篇文章能够在顺康时期得到重视的原因吧。康熙三十四年(1695),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古文观止》,收录了王阳明的这篇《瘗旅文》。这部古文选本迅速成为当时私塾教育的专用教材而广为人知。三百年来,《古文观止》的影响力长盛不衰,以至于鲁迅先生在评价此书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不可轻视。正是因为被选入《古文观止》,《瘗旅文》完成了它的经典化过程。《瘗旅文》的思想史价值也渐渐浮出水面,与其说能够选入《古文观止》是它的幸运,毋宁说《古文观止》独具慧眼才是一种幸运。

注释

① 笔者按,《文章指南》旧题归有光编,《四库提要》疑此书为乡塾教授之本.即使非归氏所著,此书却受其推崇.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

[3] 王守仁.阳明先生集要[M].背景:中华书局,2008.

[3] 华建新.王阳明散文研究[M].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5]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6] 归有光.文章指南[M].济南:齐鲁书社,1997.

猜你喜欢

思想史
略谈李贽的“童心说”
思入价值问题的理论深处: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启示
试论原典阅读在高校思想史课程中的应用
历史学科高考复习中的知识整合策略
新“法家三期说”的理论阐述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论经济思想史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影响
《汉志·诸子略》“九流十家”次序考议
出版:思想的翅膀
中国特色民生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