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建设魅力学园
2018-05-28谢宗军
谢宗军
近年来,教师中有3人获评为南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5人获评为自治区推行壮文先进工作者,40人次获市级以上民族体育竞赛或壮文竞赛指导奖;教师撰写的有关民族文化教学研究的论文有36篇获市级以上奖励,5篇被收入自治区教育厅编印的《壮汉双语论文集》;学校有6本小学壮文教材相继编译出版……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六塘民族小学(以下简称六塘小学)多年来开展民族教育取得成效的印证。
六塘小学早在1985年就开展了壮文进校工作,是首批广西壮文实验学校之一,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近年来,该校秉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民族特色学校,抓好壮汉双语(下文简称双语)基础教学,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全方位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双语教学:打好基础,注重方法
2013年3月,六塘小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中加合作项目“广西壯汉双语教育模式与政策研究”的专家成员。专家们走进课堂,观摩双语教学,与教师座谈交流,深入了解该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对该校的民族教育给予充分肯定。
“我校的双语教学能够吸引国际教育专家的关注,这很不容易!”六塘小学校长滕永志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在全校开设了壮语课,不仅编写了实用的教材,还配备有专职教师开展壮语教学。”
据滕永志校长介绍,该校一至六年级都开设有壮语课,并自2014年起将壮语课作为独立课程,使用的壮文教材由自治区教育厅编写,课时则按照自治区壮文课程标准来安排:一年级、二年级每周4节,三年级、四年级每周3节,五年级、六年级每周2节。
“通过声母、韵母读音或组合规律对比,能够找出壮语拼音和汉语拼音的异同点。”六塘小学教师陈桂娇介绍说,“壮语与汉语拼音同为26个拉丁字母,书写大致相同;有些声母、韵母读音相同或相近,复合韵母的组合不同并呈现一定规律。”实际教学中,该校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壮拼”和“汉拼”,帮助学生掌握声调和拼读方法,提高学生拼读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壮汉兼通”的教学目标。
该校注重抓好壮文基础教学,以壮文拼音教学为主,要求达到“四会”,即学会“声、韵、调、拼”,并有一定的直呼能力和正确的书写音节能力。具体教学中,该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本地方言与标准音进行对比,让学生掌握以方言促进标准音的学习方法。在双语同步教学中,该校注意发挥本土壮语优势,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作业布置上,该校教师尽可能壮汉兼顾,达到壮汉互促、壮汉兼通的训练目的。
“学校的双语教学注重夯实基础,讲求方法,学生学得快、学得好。”六塘小学双语教师蒋兆美说。
师资保障:专职任教,多向培养
滕伟婵是六塘小学的一名双语教师,1997年中专毕业后,进入该校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如今已成长为学校的双语教学骨干。“很多农村学生从小掌握了一定的壮语口语能力,我在教学中便注意结合这一特点,不断总结可行的教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她说。
在多年的双语教学中,滕伟婵善于学习和反思,教学成绩突出,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区小学生壮语作文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全区标准壮语讲故事比赛荣获二等奖,同时还编译有《敌后武工队》《张衡》《神鸟》《群英会》等10多册壮语连环画教材。2017年,她获评为自治区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先进个人。
滕伟婵老师的成长,得益于六塘小学重视双语教师的培养。“优秀双语教师,对提升壮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滕永志校长说。六塘小学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升全校双语教师的整体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定期组织各年级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观摩、研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以老带新”方式,安排专业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指导,让新教师尽快掌握双语基础教学能力;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邀请双语教育方面的专家到校为全校教师授课,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城区级、市级双语教学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双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详细的教师业务档案,根据综合能力评选表彰优秀双语教师,实现“以评促教”。
此外,六塘小学还特别开设了壮族文化知识培训课,让每一个教师都充分了解本土文化,为开展民族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以前我对本土文化了解比较少,学校开展的培训让我对壮族的语言、民俗、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深入了解,对开展教学很有帮助。”该校教师黄晓彤说。
如今,六塘小学教师“人人懂壮文,人人能开展壮文教学”。近年来,该校涌现出黄秀花、农志、陈桂娇、陆福列等一批优秀壮语教师,他们致力于双语教学、教材编译等工作,成长为学校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
校园活动:民族特色,扎根传统
“我最喜欢抛绣球,每周活动课我都会跟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玩,觉得好玩极了。”六塘小学学生农美思说。抛绣球是该校民族体育活动的一个代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因条件有限,该校在引入这一项目时,把原本较为复杂的绣球改造成了轻便、安全的毛线球、海绵球等,不仅让传承民族文化变得简易可行,还培养了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与抛绣球一样,该校将滚铁环列为学生主要体育项目之一。据了解,滚铁环是当地壮族传统民俗体育项目,自娱性较强,根据这一特点,该校将该项目放在低年级开展,滚行距离根据学生年龄而定。“它有助于锻炼低年级学生身体的平衡性、肢体协调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该校教师陆丽群说。
近年来,六塘小学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注重将一些特色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目前,该校已将背篓绣球、高杆绣球、竹竿舞、三人板鞋、滚铁环、扔沙包等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由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知识和技巧讲解,让学生既懂得民族体育项目的由来,又掌握参与这些体育项目的规则、技巧,达到传承和发扬的目的。
“这些民族体育项目结合当地的节庆习俗,主要以嬉戏娱乐和竞赛为主,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活动,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学生成长很有帮助。”滕永志校长说。
目前,六塘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民族“读书月”、民族艺术节、民族常识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组建学校舞蹈队、民族体育队,利用体育课、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丰富课外活动内容;壮文作文评比、讲标准壮文故事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升民族文化感知力;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民族知识、民族政策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文化;每年“三月三”和“六一”期间,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展示壮族舞蹈、壮族山歌、壮族戏剧等,让师生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感受壮族文化的魅力。
立足本土实际,着眼民族特色,六塘小学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2015年获评为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2017年获评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校。谈及下一步的发展,滕永志校长表示:“我校将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努力实现‘壮汉兼通,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富有民族文化气息的魅力学园。”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