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追求真语文

2018-05-28钱晓丹

关键词:荷叶识字文本

钱晓丹

《荷叶圆圆》一课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课文以散文诗的形式呈现,洋溢着儿童诗特有的浪漫和童真,许嫣娜老师在执教时,站在儿童的视角,用她的才情和智慧去感知文字,充分发掘文本的言语特色和育人价值,采用丰富灵动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一、基于儿童的需要:紧扣年段目标

1.教生字,重方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孩子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书写时不仅要按笔顺规则,也要注意观察间架结构,更要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要达成以上目标,识字教学既要有理趣又要有情趣,更要有智慧。一是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境,将看似单调的识字活动有机地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丝毫没有孤立的突兀感,学生即便是在学生字了,也始终沉浸在文本营造的童话氛围里。二是许老师善于利用汉字的造字起源来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难点,规避了书写时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2.促表达,多元化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引导学生规范地表达,促生他们的思维力,是许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谁更喜欢荷叶?”学生在文中主人公和荷叶的对话交流中出现了多元的表达。老师尊重学生的表达,并提出了规范生动表达的建议,提升学生表达的能力。许老师时时注意与学生的情意互动,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带着积极的体验,一遍又一遍地走入文本,呈现多元的表达,生成了丰富资源。

二、致力儿童的发展:深挖育人价值

1.通过朗读感知诗的语言

课文的语言既有诗歌的浪漫,又富于童真童趣,说它是散文诗,它更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作者用上了不少叠词,“圆圆的、绿绿的、呱呱地、亮晶晶……”让语言的表达更适合儿童阅读,也增添了无比的灵气。许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也利用好了,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诗言诗语中,深度触摸诗的语言所传递的美好。培养了他们的语感,也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教师的指导直面学生,目标明确,引导时层层递进。许老师尊重学生,所以不同的孩子把“呱呱呱”读出了个性化的节奏,她也富有童心,像个大姐姐一般,要孩子们带着欢喜来读这圆圆的荷叶,在许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评价和引导中,孩子们用朗读把一片片最大最绿最圆的荷叶送到人们眼前。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也被充分激发。

2.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文字之奇妙之处在于它们能营造出一种虚与实结合的境界,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认同为故事中的主角。而诗歌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用更精简凝练的表达,创造出虚怀若谷的意境。低年级的儿童在阅读的的时候,常常会游走在真实与童话的世界之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一个现实之外的文本世界。而这往往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许老师在课文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幻化为故事中的一只小青蛙、一只小蜻蜓、一颗小水珠、一位小朋友,用不同的想象和荷叶产生各种各样的伴随关系。演一演“躺”的样子,姿势对了,感觉更要舒服。怀着真正愉快的心情,孩子们将阅读变为愉悦的生活。语文课,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精气神。

三、尊重学科的特质:体现积极语用

1.咬文嚼字

文本中有许多有意思更有意义的字词句,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会学习方法的金钥匙。语文课要咬文嚼字,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只有细细咀嚼,才能品出个中滋味和奥妙。咬得准、嚼出味儿,这是许老师的课堂又一大亮点:文章不写“戴帽子”,而是“顶帽子”,是因为荷叶是一顶不同寻常的特别的帽子,只有用“顶”,才能表现出它的与众不同。在这里,学生懂得了言语表达要准确适切。将古诗与课文中的“立”相联系,突破难点,让学生随着语义字意理解蜻蜓轻盈的姿态。她眼光独到地扣住它们,带领学生深入细致玩味,将文字的意蕴、用法都一一探寻。这样做,不仅仅深化了语文味,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迁移表达

在最后一部分的教学中,表达的迁移和情感的迁移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许老师在学生对课文语言表达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荷塘美景这一动人的情境,巧妙地加以遷移,使得语言表达巩固既有形式又有内容,且更富有情感。最后,许老师还让学生在情境中,再次读题和文中的核心句子。此时,形式、内容、情感达成了一种默契,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猜你喜欢

荷叶识字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荷叶像什么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荷叶圆圆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