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立德立行的好干部

2018-05-28程姝张程程陈燕张康喆甘泉刘邓

关键词:政德私德总书记

程姝 张程程 陈燕 张康喆 甘泉 刘邓

“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3 月 10 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代表们说。

就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

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非一日之功。这次在重庆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多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围绕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既讲法治又讲德治等立德修身问题,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重要要求,质朴凝练、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重要遵循。

“政德,即政治品德。有什么样的政治品德,就有什么样的政治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绩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做官先做人”,做人首先要立德。政德好,社会风气就会好,治国理政的绩效就会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会强。

长期从事戏曲文艺事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近年来在演出中塑造了若干清官廉吏人物。他说,每次演出《九品巡检暴式昭》时,唱到“我成不了栋梁材柱石宫殿,我这小木杆也要为百姓撑起这茅庵”,观众都起立鼓掌。“我们党员干部更要修政德,这是老百姓的期待。”

2018 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要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关键在于每一位领导干部,在于每一位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同时,基础非常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基层就是党支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要有千千万万优秀基层骨干,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新时代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既讲法治又讲德治,将自律与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一支立德立行、高素质复合型的干部队伍。

党员干部需立政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政德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尤其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辛鸣说。

“立政德”,有着十分具体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受访专家都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政德的内涵进行了层次分明的阐述,其意深远。

大德,即理想信念、宗旨主义信仰。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理想信念问题,是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总开关的问题,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陈志刚说。

“‘大德是政治品德的根本和灵魂,关系到政治方向。”辛鸣说道,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追求目标,坚定政治方向。

公德,是领导干部在治国理政的具体过程中品德的体现。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辛鸣认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手中所握权力是于私还是于公,是为了少数人还是为了大多数人,檢验的正是其公德。

私德,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底线。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

“私德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做人的品德、日常生活方式,如果私底下、无人处守不住细节、小节,就会导致出现一系列‘滑坡。”辛鸣分析说,一些领导干部大德、公德出现问题,往往是从不能严守私德开始的。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党员领导干部要“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三者缺一不可。

“政德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修养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符宣朝谈到,“这要求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公与私之间,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人民的期盼之间,领导干部要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来处理好公与私,工作与生活等的关系。”

陈志刚认为,党员领导干部立政德,要以抓好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抓好党性教育为核心,以抓好道德建设为基础,更要在实践中砥砺意志品质。

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

3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在辛鸣看来,政德和政绩是相互联系的。政绩是政德在具体执政实践中的客观体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离不开政德的保障和支撑。离开政德去讲政绩,就有可能出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烂尾工程”等现象,制造华而不实的、虚假的政绩,脱离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而政德良好与否,体现在能否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好的政德,能带来好的政绩;货真价实的政绩背后,更离不开良好的政德。

今年,各级政府、人大、政协相继完成换届,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政德的具体实践在于党员领导干部。选贤任能、选人用人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祝捷教授谈到,这首先就表现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明确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在破除“四唯”、防止“带病提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权威部

门获悉,下一步,巩固和发展好选人用人成果,中央将部署完善预防、监督、查处、追责并重的制度链条,强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研究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举措。

以“对党忠诚”选忠诚于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以“扎实作风”选作风过硬的人,是新时代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其中,首要要求是突出政治标准,把好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

“选人用人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陈志刚说,这意味着在政治忠诚上把关,选那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人;在政治定力上把关,选那些坚定“四个自信”的人;在政治担当上把关,选那些勇于同不正之风斗争,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人;在政治能力上把关,选那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的人;在政治自律上把关,选那些尊崇党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

受访专家还谈到,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要坚决调整下来。同时,受访专家建议,要全面准确把握干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履职尽责、勤政廉政等情况,把“一时”与“一贯”、“台上”与“台下”、“人前”与“人后”结合起来。

打造复合型干部队伍

在重庆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对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大家都得掌握、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做到术业有专攻。干部培训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改革。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培养复合型干部是新时代新挑战新目标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选配事业发展急需、既具有领导才干又具有专业本领的干部,仍然感到有难度。因此,加强复合型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解决能力不足、本领不够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面临着复杂艰巨的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只具备一方面的能力或本领,是远远不够的。”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辛鸣认为,十九大报告对干部提出增强八种“执政本领”的要求,正是对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的“复合型”的要求。

“新时代复合型干部,首先是要有‘德,具备高素质。”陈志刚说,“高素质”首先体现为政治素质高,“专业化”同样首先表现为政治过硬。“我们看干部,首先看政治素质,然后是专业化;我们培养干部,首要的是提高政治素养、政治能力,同时提高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

“新时代干部队伍的匹配,要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用人导向,重点选拔政治上过硬、有丰富领导经验、能驾驭全局并且清正廉洁的干部到领导岗位,确保‘用好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祝捷说。

受访专家认为,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发,看哪些干部更优秀、更合适,使班子专业素养整体适应一个地方发展需要、一个单位要务职能、一个企业主营业务。

“在干部配备上,要注意岗位对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要求,坚持以事选人,发挥干部长处,做到人事相宜。”陈志刚说。这样有利于形成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引导干部努力提高专业本领。

祝捷则谈到,打造新时代复合型干部隊伍还要注重队伍的层次和组合。十九大报告要求,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对于年轻干部,重在政治历练和实践磨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历年“两会时间”的高频词。不仅今年在重庆代表团讲,前几年在江西、吉林、辽宁、四川等代表团都讲过。

此次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受访专家都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政治要求”“迫切需要”“重要保障”,凸显了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政治“含金量”和对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因此,锤炼党的好干部,既要在“选”上下功夫,更要在“管”上做文章。在受访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四个“要”,将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路径阐释得入木三分。

首先,净化政治生态,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 ”。

辛鸣认为,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个渐进的过程,“关键少数”必须要自觉担当两个“责任”,做到三个“摆进去”,上行下效、以身作则,带头形成“头雁效应”。

第二,净化政治生态,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

“法治镶嵌在政治生态的内涵中,至关重要。”辛鸣说,党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各种事务,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

“法治兴则风气正,法治强则纲纪明,领导干部牢记法纪戒尺,把它作为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这样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有了坚实基础。”陈志刚说。

第三,净化政治生态,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要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重要位置,以此为纲,使党的各种纪律和规矩“纲举目张”。

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取得卓著成效。通过开展个人有关事項报告和抽查核实、提醒函询诫勉、专项整治、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等措施,“严管”领导干部。

按照中央部署,下一步干部管理要形成日常严管、约束的新机制,管理监督要做到内容有新要求,举措形成整体效应,责任进一步落实。

例如,把管政治、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统一起来,突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把履行干部管理监督情况,作为述责述廉、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党政同审核全覆盖……

“只有把规矩纪律挺在前面,明确干部言行举止的底线边界,达到自律和他律相统一,才能实现防患未然、禁邪于未萌、治病救人的目的。这既是严管也是厚爱,既是激励也是约束。”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李俊伟教授说。

第四,净化政治生态,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受访专家认为,治党治国之要,在于“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既要搭得高,也要守得住。

从干部自身修养出发,多位受访者指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积尺寸之功”的要求,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在小事小节中加强修养、严以修身,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他律最终要落脚到‘立政德的自律层面。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政治生态才能由内到外真正地做到风清气正。”辛鸣说。

同时,严管不能忘了厚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容错纠错机制等制度机制,让敢于担当者放心,让能够成事者安心,确保广大干部在清新明朗环境中成就一番大事业。”祝捷说。

猜你喜欢

政德私德总书记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私德教育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