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稻施用硅肥效果试验初报
2018-05-28徐济春
徐济春
摘 要:该文以早籼稻嘉早311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了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加穗总粒数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和生产效益,能够增强病害抗性,提高茎秆节间的抗折力,增加抗倒伏能力,对水稻群体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早籼稻;硅肥;效果;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6-0057-03
硅对水稻是一种典型的有益元素,水稻一生需吸收大量的硅酸,在水稻植株中硅素的含量超过了氮、磷、钾等元素的总和[1]。研究表明,水稻须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硅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通常茎叶中含硅量(以SiO2计)达10%~20%,水稻体内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所以被称为硅酸植物的代表性作物。硅对水稻还具有缓解重金属毒害,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虫性等作用,王应铨[2]等报道水稻施用硅肥后纹枯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低于不施用硅肥水稻。
我國水稻土中存在硅素供应失调问题较为常见[3]。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水稻田缺硅约占50%左右。庐江县是水稻种植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1.5万hm2,在施肥结构上,仍以施氮、磷、钾大量元素为主,极少施用中微量元素,目前我县还没有施用硅肥的相关试验研究和报道。本研究以早籼稻品种嘉早31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增施硅肥,旨在探讨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茎秆性状及其抗性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施用硅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施土壤 试验地选在庐江县泥河镇大岭村黄墩组农户承包田内,土壤为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马肝田土属马肝田土种,属潴育型水稻土。试验翻耕前取土化验,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25.14g/kg、全N 1.57g/kg、碱解N 144.3mg/kg、有效P 5.3mg/kg、速效K 64mg/kg、缓效K 90mg/kg、有效硅88.3mg/kg,pH值4.79。
1.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嘉早311,为早籼稻品种,由浙江嘉兴农业科学院选育,2008年审定,在庐江县引进种植试验成功,适宜本地区栽培,为庐江县双季稻区的主推品种之一。
1.1.3 供试肥料 基肥用复合肥45%(15-15-15),追肥均为为单质氮肥和单质钾肥,单质氮肥为尿素,N含量为46%,单质钾肥为氯化钾,K2O含量60%,硅肥为高效硅肥,由深州市中科启润生物有机肥料厂生产,化学式为Na2HSiO2,是二硅酸钠和便硅酸钠的混合物,其水溶性 SiO2含量≥55%。
1.2 试验方法
1.2.1 施肥 在施N(纯氮)198kg/hm2、P2O5(五氧化二磷)79.5kg/hm2、K2O(氧化钾)117kg/hm2基础上,硅肥作基肥施用,设3个处理,其中:处理1施硅肥30kg/hm2、处理2施硅肥60kg/hm2、处理3不施硅肥;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m2。小区间作埂分隔,埂高25cm,埂宽20cm,并用薄膜包埂,独立排灌,防止肥水混窜。
1.2.2 移栽 3月29日播种,4月27日移栽,移栽规格为16.7cm×13.3cm,每小区栽50行,每行24穴,每穴栽基本苗4~5个,平均基本苗189万/hm2。
1.2.3 观察记载和测定
1.2.3.1 叶龄茎蘖动态记载 移栽时取部分大小相近秧苗,在同一区组内,分别在3个小区定点移栽,每个点10穴,每穴中有1株种子苗用红色印泥作标记,记载叶龄茎蘖动态。出叶速度(叶龄)每5d记载一次,至主茎叶片全部抽出;茎蘖动态5d记载一次,分蘖高峰期每3d记载一次。
1.2.3.2 生育进程记载 主要包括播种期、移栽期、分蘖期、最高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拔节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
1.2.3.3 测产结果记载 收割前,每区调查20穴,计数有效穗,取10穴均样考察产量结构、经济性状等;分小区收获,分区单打单收,计量实产(标准水分13.5%)。
1.2.3.4 抗性调查记载 调查纹枯病的病级、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及防效;成熟期考察倒伏情况。
1.2.3.5 茎秆性状测定 每穴趁鲜取主茎3个,测定茎秆性状。按濑古秀生的方法[7]测定基部第1~3伸长节间(含叶鞘)中间部位的抗折力。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硅肥处理的叶龄茎蘖动态 从表1可以看出,硅肥区与对照区的叶龄发育进程没有明显变化,但分蘖数略有提高。
2.2 不同硅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2个施硅区均比对照区产量高,分别增产6.23kg/hm2和11.87kg/hm2,增幅为2.37%和4.60%。说明施硅能提高水稻产量,且差异显著,这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是一致的。
2.3 不同硅肥处理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2个施硅区均比对照区产量高,株高、穗长、有效穗、千粒重差异较小,成穗率、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增幅较大的为处理2,成穗率比对照增加4.75%,穗总粒数平均增加13.09粒,实粒数增加5.59粒,结实率提高2.36%。说明施硅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群体的总颖花数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
2.4 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施硅区分蘖期提前1d,最高分蘖期推迟2~3d,始穗期迟后1d,总生育期不变,均为108d,说明施硅对水稻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但最高分蘖期略有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规律,待作进一步研究。
2.5 不同硅肥处理对茎秆性状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2个施硅区均比对照区施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茎秆节间的抗折力,分别增加11.54%和14.26%。对不同硅肥施用量处理的节间抗折力进行方差分析,嘉早311在抽穗后10天第二个伸长节间茎秆抗折力在不同硅肥施用量处理下的差异比较明显,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施硅处理1和处理2水平下对的茎秆抗折力都有影响。
2.6 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抗病性的影响 在纹枯病发病初期第1次用药,间隔10d再用药1次,第2次用药后10d进行防病效果调查。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查25丛,统计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通过表6可以看出,硅肥区防治效果要好于对照区,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施硅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抗性,提高抗病能力,施硅与用药能够产生共同作用,有互作效应。
2.7 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过表7施用硅肥的水稻经济效益比较,按照本地早稻价格2.5元/kg,硅肥价格10元/kg计算,处理1和处理2与对照比较,分别增值29.09元/hm2和56.32元/hm2,产投比分别为1.45∶1和1.41∶1,可见硅肥施用获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3 小结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在庐江县水稻栽培上,施用硅肥增加穗总粒数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和生产效益,能够增强病害抗性,提高茎秆节间的抗折力,增加抗倒伏能能力,且对水稻群体也产生一定影响。
(2)由于本地区土壤差异较大,施硅的增产效果有所不同,有必要在缺硅田块开展研究,以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的土壤上施硅的效果,制定科学的缺硅指标和供硅指标,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3)本试验硅肥仅作水稻基肥施用,可以继续探讨分期施硅的效果,在分蘖肥、拔节肥、保花肥作追肥施用,加强硅肥效应的综合研究。
(4)本试验中,有些相关指标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可能与施用硅肥处理数量偏少有关系,需增加处理数量再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群英,李孝良.安徽省水稻土有效硅状况及硅肥效果[J].土壤,1999,3:164-166.
[2]王应铨,减惠林.早稻和单季晚稻施用硅肥与窑灰钾肥的效应研究[J].土壤肥料,1987(5):17-19.
[3]马同生.我国水稻土中硅素丰缺原因[J].土壤通报,1997,28(4):169-171.
[4]濑古秀生(日本).水稻の倒伏に关する研究[J].九州农试汇报,1962,17:419-495.
(責编:夏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