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平市建阳区竹类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经营对策

2018-05-28葛义盛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可持续经营现状

葛义盛

摘 要:了解建阳区竹类资源及生态分布,对其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以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建阳区竹类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竹类资源;现状;可持续经营;建阳区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6-0003-03

竹类植物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竹林被称为“第二森林”,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效益好、周期短的独特优势。经济价值高的竹种毛竹从培育到利用的周期为5年,比一般速生树种成材时间少10~20年;竹林产材22000~30000kg/hm2,比杉木高1~2倍;速生丰产竹林可产竹材7500~30000kg/hm2,收益可达30000~45000元/hm2。竹林用途广泛,枝、根、叶、笋壳均可利用,在建筑、轻工、食品、家具、包装、运输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南平市建阳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介于北纬27°06′~27°43′,东经117°31′~118°38′,东邻松溪县、政和县,南接建瓯市、顺昌县,西连邵武市、光泽县,北倚武夷山市、浦城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竹类资源十分丰富,以“林海竹乡”著称于福建省,具有“中国竹子特色之乡”的称号。了解建阳区竹类资源及生态分布,对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以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都有着重要作用[1-8]。

1 建阳区竹类资源概况

1.1 自然分布与群系特征 根据有关调查,在南平市建阳区境内约有野生竹类资源11属近40种(含变种和变型)。占中国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总数的7%以上。属亚热带散生、混生竹林区,丛生竹类向散生竹类过渡分布地带,从海拔150~1500m以上均有天然竹林分布[1]。

1.1.1 竹类地理分布区类型 热带成分有4属,占本区总属数的36.3%,热带亚洲成分有寒竹属(Chimonobambnsa)、玉山竹属(Yushania)、箬竹属(Indocalamus)及泛热带成分的箣竹属(Bambusa)。目前已查明的竹种有寒竹、方竹、毛秆玉山竹、长鞘玉山竹、湖南玉山竹、武夷山玉山竹、撕裂玉山竹、华箬竹、箬叶竹、阔叶箬竹、孝顺竹、青皮竹、长毛木筛竹、硬头黄等。北温带东亚分布型(温带成分)有6属,占本区总属数的54.5%。以中国—日本分布类型为主,即倭竹属(Shibataea)、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苦竹属(Pleioblastus)、茶秆竹属(Pseudosasa)4属;此外还有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唐竹属(Sinobambusa)和刚竹属(Phyllostachys)2属。主要竹种有福建倭竹、南平倭竹、狭叶倭竹、鹅毛竹、肿节少穗竹、苦竹、仙居苦竹、巨县苦竹、油苦竹、宜兴苦竹、斑箨茶秆竹、薄箨茶秆竹、托竹、望山竹、刚竹、台湾桂竹、毛环竹、毛竹、罗汉竹、花毛竹、紫竹、水竹等。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中国特有成分仅1个属即酸竹属(Acidosasa),1个种,即福建酸竹[2]。

1.1.2 竹类群系分布特点 箣竹属中少数种如青皮竹、孝顺竹、硬头黄等丛生竹,主要分布低山、丘陵、河谷冲积土及零星生长于疏林、灌木丛中,但未能形成单优群落。散生、混生型竹类从冲积小平原、丘陵、低山、中山相互交错生长,形成各具独特的单优群落,常见的群系组有毛竹林、水竹林、苦竹林、方竹林、箬竹林、茶秆竹林、少穗肿节竹木林等。毛竹林多集中分布在海拔400~1200m的崇山峻岭中,是南平市最重要经济竹种。其他及少有竹类群系,海拔1500m以上的诸母岗和白塔山顶上发育着矮型竹林群系组,如与禾草混生的湖南玉山竹林,南方铁杉—台湾松林下生长的毛秆玉山竹林。海拔1000m左右泥洋、坳头一带的杉木—毛竹林下的罗汉竹林、寒竹林、紫竹林以及花毛竹林。海拔700m以下黄坑大坡河谷苦槠—毛竹林下的望山竹、五里口河谷常绿阔叶林下的茶秆竹林、托竹林、福建倭竹林、狭叶倭竹林以及鹅毛竹林等群系。

1.2 小径竹引种 20世纪中期就有引种,如箣竹属的车角竹、佛肚竹、凤尾竹等,车角竹、佛肚竹因引种失败,已绝。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引种浙江的雷竹、早竹、角竹、哺鸡竹、以及闽江下游黄甜竹、绿竹、广东汕头的麻竹等。总面积约1400hm2,除雷竹、黄甜竹和部分麻竹取得栽培成功外,约有70%~80%以上林地基本报废。

2 经营现状与问题

2.1 资源发展与经营现状 建国后的1956年,据福建省林业勘测队对森林覆盖10%以上林地调查统计,建阳市竹林面积为1.35万hm2,到1972年森林资源普查竹林面积约1.65万hm2,增长22.2%。1981—1983年开展林业“三定”,推行责任制经营,1986年第一次二类森林资源清查,竹林面积增加到2.03万hm2,又增长23.1%。1989—1991年实施各需建省委、省政府“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建阳市提前1年消灭荒山任务后,即进入实施以竹业开发为重点的林业发展战略。到1993年,垦复竹山8484.07hm2,新种毛竹473.5hm2,到20世纪末,竹林面积为2.79万hm2,增长46.3%。本世纪开世之年,闽北竹业又以“擂台赛”形式登场,据有关调查统计,建阳市3年内建毛竹、小径竹丰产林示范片189片,1894.3hm2,主管部门和上级补助的深翻抚育2259.8hm2、竹山施肥2328.4hm2、修建竹山道路418.3km、竹山蓄水喷灌16处、灌溉面积260hm2。现有竹类资源面积4.0万hm2,其中毛竹林3.8万hm2,小径竹2083hm2。毛竹林中约92%为人工经营,8%左右属不可及天然混交林,资源面积比20世纪末增长6.8%。通过创业竞赛,还多渠道吸引外地资金、技术,改造、嫁接、扩建、新建竹加工企业。笋竹加工企业由上世纪末的130家增加到141家,投资总规模增长30%左右。毛竹年采伐量由不到300万根增加到500万根以上,工业产值由1.05亿元增加到4.6亿元,竹林集約化经营和竹产业深度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2.2 存在问题 一是南平市建阳区竹业经济属政府推动型经济,产业化程度低,以市场为导向,农户为主体自愿组织的合作经济尚未形成,农村竹产业建设和深度发展对政府依赖性大。二是小户经营,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集体林产权改革后,全部集体竹山实行分户经营,一般小户经营面积不到1hm2,最多的不超过20hm2(含租赁竹山),一般农户每年从事竹山管理30d左右,少数大户忙时雇用季节工,每年最多也不超过3个月,没有任何管理机制和经验可循,组织专业化生产基础条件不具备。三是毛竹丰产林建设没有按福建省地方标准实施,指标落实不好,从调查分析,丰产林比一般竹林增产20%~35%,生产力水平偏低。四是投资投劳不足,“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经营观念没有根本性转变。抓丰产林建设主要以政府专项资金补贴推动,农村信贷机制没有形成。

3 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建议

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竹业可持续发展都必须遵循在获得取当代人利益的同时,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需求与发展的原则。在开展科学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竹类资源和生态多样性不受破坏,单位面积资源总量持续增加、产业经济和竹农收入持续增长的目标[3]。

3.1 毛竹林生产力等级区区划及其分类经营

3.1.1 毛竹林生产力等级区区划 毛竹是南平市建阳区最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人工经营面积仅次于杉木和马尾松,居第3位。根据《中国毛竹生态经济区划与发展战略研究》,建阳属全国毛竹生长最适宜区50个代表县(市)之一。毛竹生长环境和生态指标均高于一般适宜区。但建阳市境内,东部和西部存在着地理、气候、土壤、竹类自然分布、林分经营水平等的差异。进行分类区划将有利于毛竹生态经济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按照毛竹生态经济区划地域分异原则,生态因子综合效应和主导因子制约性原则,初步区划建阳市毛竹林为最适宜区Ⅰ1、Ⅰ2 2个生产力等级区。

3.1.1.1 西北—西南Ⅰ1生产力等级区 由于自然和地理原因,境内竹林西北与西南呈不连续分布。西北部以黄坑镇为主,包括麻沙的溪头、杜潭、墩头、交溪等,总面积1.42万hm2。西南部以莒口镇的华家山、金山为主,包括书坊乡的花园岭、贵溪,徐市镇的南槎、五峰等。面积1.58万hm2,西北和西南竹林面积共3.0万hm2,立竹密度2175~3000株/hm2,平均胸径>10cm。Ⅰ1生产力等级区经营面积333.3hm2以上村(场)共19个,面积1.2万hm2,占本区竹林面积的60%以上,其中毛竹专业场(华家山竹木采育场和黄坑林场)2个,竹林面积4736hm2,占23.7%。重点村人均竹林面积0.54hm2,户均经营竹山约2hm2,竹山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左右。Ⅰ1生产力等级区竹林特点:竹林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多400~1200m,属中山丘陵地貌,年降雨量1700~2300mm,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母质(花岗岩、变粒岩、麻岩和火山岩)硅化作用强烈,角岩化,蚀变风化作用显著,土粒粗松,透气性好,硅元素含量相对较高;林分优势明显,竹株高大,径粗、壁厚,竹材加工性能好,出材率高。宜培育材用林、材笋两用林,笋以立春前冬笋为主,退笋次之。

3.1.1.2 东—中部Ⅰ2生产力等级区 东部以小湖镇贵元、井后,漳墩镇的姜地、外屯为主,包括水吉镇的陈地,回龙乡的白洋等。总面积0.75万hm2。中部以童游镇的水尾为主包括将口镇的山尾,崇雒乡的上社等,总面积0.23万hm2,东、中部计0.98万hm2,立竹密度1800~2475株/hm2,平均胸径<9cm。竹林面积333.3hm2以上重点村共6个,面积1975hm2,占本区竹林面积20.2%,人均约0.28hm2,竹业收入约占家庭总收入15%。Ⅰ2生产力等级区竹林特点:竹林分布海拔相对较低,多250~700m,低山丘陵地貌,年降雨量1400~1700mm;土壤以酸性岩红壤和酸性岩粗骨性红壤为主,土层深厚,但较粘重,透气性较差。土壤pH值4.5~5.5,微酸至偏酸,土壤改良是使竹林高產的重要条件之一;林分生产力相对较低,竹株较矮小,且壁薄。宜培育笋用林、笋竹两用林。

3.1.2 毛竹分类经营 对Ⅰ1、Ⅰ2不同生产力等级区竹林,开展专业调查,并分3个层次,制定经营方案,第一层次是根据不同生产力区位特点提出经营目标、方针和发展重点,包括重点材用林基地,笋用林基地,重点村建设等。第二层次是按高集约、集约、一般3种经营类型设置分区经营指标体系,技术措施。指标体系中要把生态指标作为重要指标列入经营内容。第三层次是分区作业,分区作业内容要列入年工作历安排。适宜开展竹林生态旅游的专业场、村,要开展景区景点调查,溪流源头保护,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和景区建设,先开发、后开放。分类经营要打破独户单干分割,用规划和经营制度统筹分户经营[4]。

3.2 政策措施和资金保障

3.2.1 加强森林环境和竹类资源多样性保护 竹类植物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等方面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区系地理分布多样性、天然竹林群系多样性、生态景观多样性、种质资源多样性和竹文化多样性。基础性保护工作,应立足于种质资源和种群生态多样性保护。主要措施:一是竹业开发收紧向面上展开的力度,转为向深层次高集约、集约经营发展,压缩毛竹边缘扩张速度,即在人工经营的毛竹林边缘留常绿阔叶林保护带,不主张毁林种竹或毁竹种竹。二是由主管部门发布珍稀、濒危竹种保护布告。三是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竹类种群生态和景观多样性调查,对有科考、经济性利用和自然保护价值的竹类群落、种群景观和珍稀、濒危竹种的生态系统,立界保护,或列入自然保护小区保护。保护竹类种质资源和种群生态多样性,也是维护竹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2.2 以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市场为导向,加强竹区建设 竹林相对集中分布,竹业产值比重20%以上的乡镇或村均可列为竹区。竹区建设要以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分类指导,多功能经营。通过试点、示范分期分批地抓基础建设和产业化经营;通过政策导向和恰当的制度安排,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关系;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竹业产业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竹区建设的重点是发展竹类生物资源,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产业素质,加强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5]。

3.2.3 多渠道融资,建设重点示范工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林业原始积累不足,是多渠道融资,建设重点示范工程的技术取向。重点建设工程是指高效益竹林丰产示范工程[6]。全市东、西部择便于中心幅射的重点村安排4~6个点实施。并逐步基地化,标准化。融资形式:一是政策性贷款支持,以项目实施范围内竹林为担保,按预算中的一定比例不间断的投入(不是一次性贷款),取得效益后按比例返还。二是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主要用于科研、培训、技术引进和推广,专项调查规划设计等。三是建立社会集资或合资经营,企业与竹农联营等融资机制,利用社会资本,发展竹业。农村林业存在的融资信用不足问题,主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实施部门或单位的技术保障,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加以解决,并提高诚信,扩大社会效应[7]。

3.3 加强竹产业组织建设、规范农村竹商品市场 根据现行的农林业体制和发展趋势,农村产业组织主要以协会—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相互关联的合作经济形式整合农村散乱无章的个体经济[8]。县(市)一级协会,如竹协(竹产业协会简称)具有双重职能,既是一级服务经济组织,又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产业经济组织与竹农的桥梁和纽带。在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对政府和社会负责,在指导、协调、管理产业经济方面对合作社和农户负责。主要任务,一是把稳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凝聚全行业力量开拓市场,推动产业发展;二是规范产业行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各种服务(包括规范合作社基本经营制度,组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提高产业素质,维护行业利益,提出产业政策为政府决策参考。三是接受委托承担实施政府和部门批准资助的开发、建设项目,及科研、试验项目。四是选拔人才抓好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和经济实体的运作。农村合作社组织,应按主导产业设立,一般次要产业不介入,次要产业中经营大户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同行协会。有2个主导产业的村可以同时并列2个合作社。竹业合作社只能在竹业重点村成立,全市约25~30个。农村竹商品市场的规范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课题,必须组织专业人员调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眼下的重点似应规范分户竹林的经营,打击部分竹区笋季霸市现象。同时加强竹协机构建设,把有名无实的竹协变为有名有权的竹协,并对竹类资源可持续经营提出协会级可持续指标体系和市场化制度。

参考文献

[1]福建植被编写组.福建植物志[M].第6卷.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5.

[2]吴征益.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3]辉朝茂,胡冀珍,张国学,等.中国竹类多样性及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4(1):51-55.

[4]林业部林业区划辦.中国毛竹生态经济区划与发展战略的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5]何方.加快山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J].经济林研究,2003(1):8-11.

[6]林海青.福建永安竹类资源及可持续利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31(3):45-51.

[7]董文渊.21世纪中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1):42-45.

[8]龚文君,张新平.从生态多元化方向推进竹产业高效发展[J].江西林业科技,2011,27(2):42-4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可持续经营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探究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南华森林抚育的技术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