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新模式
2018-05-28孙兆军
孙兆军
摘要:2017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细化任务,夯实责任,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农村“三变”改革“1234”的宝鸡模式,为全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新动能。
关键词:农村“三变”;宝鸡模式;脱贫攻坚
2017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细化任务,夯实责任,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农村“三变”改革“1234”的宝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确定的284个村基本完成了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任务,259个村完成了股权量化工作,202个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开始运行,为全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新动能。
一、做好总体设计,让思路更清晰
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开展,宝鸡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金融办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县区成立了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分管副县区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夯实工作责任,推进改革落实。全市改革试点工作实行上下联动,层层负责。市级层面,重点负责政策指导、督导检查和统筹协调工作;县级层面,重点负责工作推进、试点推广和经验总结;镇村是改革试点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改革任务落实。各县区还抽调了懂政策、懂业务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试点村,与村两委、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一起,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全市形成了市政府领导负责,部门主抓,县区、镇、村、组四级实施,各职能部门综合保障的工作机制。
在全省率先印发《宝鸡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确定陇县和岐山县为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市共计确定试点村284个(包括陇县158个村、岐山县101个村,其余县区25个村)。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和省上要求,研究制定出台了《宝鸡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宝鸡市农村“三变”改革助力脱贫实施方案》,确定了2个省级示范村和5个市级试点村,把全市639个贫困村纳入“三变”改革实施范围,利用两年时间,分批梯次推进,确保“三变”改革有序推进。并提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将股份制融入农业农村经济,激活沉睡资源,盘活闲散资金,用足人力资本,实现农民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企社分红利、进园务工领薪金的发展理念,为助力脱贫攻坚、壮大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指明路径。
二、明确六个重点,让成效更显著
“三变”改革,内涵是“股”,关键是“变”,重点是“业”,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把握好“六个重点”:一是把明晰产权作为基本前提。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底数,对各类资产进行确权登记,科学确定可变资產,理清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责任,明确集体成员资格和收益分配对象。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等工作,为“三变”改革打好基础。目前,全市284个试点村已完成了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工作。二是把选好产业作为重要基础。深入分析评估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时制宜,对接全市产业布局,选择发展有基础、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项目,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全市以村级种养为基础的矮砧苹果、猕猴桃、奶山羊和中蜂产业不断壮大发展。三是把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联合抱团、引进企业、新建自营等方式,发展新型经营组织,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4户、农民合作社3183个、家庭农场1071个,为“三变”改革提供支撑。四是把共建共享作为改革方向。全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聚焦主导产业深挖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用股权量化的方式,照顾贫困群众、弱势群体,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使贫困群众在“三变”改革中真正获利,实现经营主体有收益、贫困群众有分红的共赢局面。目前,全市已有158个村退出贫困村序列。五是把资金支持作为坚实保障。以县为主体,统筹整合各类资金,以股金形式投入到“三变”项目中。如陇县整合涉农财政资金3403万元,为深度贫困村注入50万元,其余贫困村按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注入20—4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放大财政资金效应,2017年农业产业总投资达26.3亿元。
三、探索“1234”工作模式,让操作更精准
面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这个新事物,宝鸡市不等不靠,深入调研,认真提炼总结典型模式,形成了指导改革的新方法。一是围绕“一个核心”。紧紧围绕“还权赋能”这个核心,制定了《宝鸡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指导意见》和《成员身份认定工作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程序规范、民主公开、公平合理、科学改制”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清产核资、股东界定、股权设置、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赋予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二是抓好“两个清查”。始终把清产核资、清人分类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的相关规定,由村民代表组成清产核资小组,采取“清、查、访、测、议”(清,即对村集体资产、资金、债权、债务进行核实清理;查,即对照管理档案清查资产底子;访,即采取进村入户调查和召开会议,听取群众意见;测,即实地查看集体资产状况;议,即公布清查结果,由村民评议审核)五步工作法,并选派年长、有威信、底子清的党员群众代表全程监督,确保工作透明公开。严格按照《改革方案》确定的条件和标准,确定截止日期,逐户逐人摸排登记,户主签字认可,由村集体资产股份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无误后,交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并张榜公示。三是坚持“三不原则”。对集体资产管理坚持“分权不分产、运营不经营、分红不分利”的原则,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静态管理。确定村级集体合作社要以效益为中心,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采取独资经营、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形式经营管理,由合作社收取租金。对集体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和福利费,剩余部分按照股份分红给村民,使村民的现实利益得以实现,保证了集体资产存量和收益的稳定性,为农村积极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四是狠抓四个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全市各县区及时成立农村“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改革任务。并建立了层级包抓工作责任制,与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宣传引导到位,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分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培训,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利益联结到位,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118个,稳定嵌入产业链贫困户5.4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90%,通过“三变”真正把农民与园区、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联结起来,实现联心、联利、联动,实现股份化改造、公司化运营、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督导考核到位,建立市级包抓县区、县区包抓镇(街)、镇(街)包抓村(组)制度,实行业务部门包抓指导、工作组巡回检查、督察组跟进督查的督查工作机制。实行“月督查、季抽检、年底验收评比”的工作制度,及时总结提炼改革试点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地解决问题,确保农村“三变”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四、总结推广七种模式,让效应更显现
按照追赶超越和脱贫攻坚统一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党组织+村集体+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和脱贫攻坚有力抓手,实现壮大集体经济,村富民强,长期稳定增收的治本之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业园区、全域旅游、新型经营主体促“三变”六种形式,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市“三变”改革梯次推进。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陇县温水镇火烧寨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引领”模式、岐山县雍川镇宣旗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特色产业+贫困户”模式、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麟游县九成宫镇铁炉沟村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贫困户”模式、高新区马营镇永清村“企业+园区+农户”模式、金台区卧龙寺街道办代家湾村的“城中村改造”等模式,为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和产业脱贫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农业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