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新时代文化实践的指南
2018-05-28刘东超
刘东超
摘 要: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当代文化实践及相关领域提出的一系列治理原则和理念,包括道路论、焦点论、基础论、体制论、活力论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特征,其指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文化治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98X(2018)03-0005-07
文化治理无论是一个领域还是一种方式[1],无论它呈现出什么样的面孔[2],从主要的方面说,文化治理主要运用的是公共权力。着眼于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的主体力量来自党和政府。这深刻关联着我国当代改革的特点和政治架构的特点。
站在这样的视角上,准确深入地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文化治理思想实质上就是理解新时代文化实践的关键,也是全面系统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说明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由习近平创立的[3](P6),但也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4](P28)。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也是如此。故本文的文献既涉及习近平的诸多报告、讲话,也涉及党中央和国家层面上的诸多决议、规划等。本文试图从道路论、焦点论、基础论、体制论、活力论五个方面对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予以整体把握和梳理。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关于文化整体发展方向的根本性论述。这里强调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征,强调的是这一文化类型的政治属性和民族属性。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多种思潮激荡澎湃;在我国范围内,各种思想纷争冲突。对于文化发展方向,不同思潮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当代新儒学给出了复古主义的方案,一些自由主义者给出了自由主义的方案,也有人给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方案,还有人给出了“回到‘文革”的方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方向选择。这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文献中都有清晰表述。这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文化治理领域的明确宣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包含了较为复杂的理论内容。从主要的方面看,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人民本位和立足中国国情三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指引,自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具有体系化的关于世界、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是指导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正确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和重合面,因而较为容易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结合在一起。它指引下的文化建设表现出较强的现实性和辩证性,具有较强的历史眼光和奋斗精神,强调理想社会的引导和人民群体的力量。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具有根本的意义。
坚持人民本位思想是习近平多次强调的重要理念。在文化治理中贯彻人民本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的体现。习近平说:“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5]这是整个社会宏观的发展理念,也是文化治理和文化发展的理念。在文化治理和文化发展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的,让人民平等参与文化治理过程,依靠人民实现文化发展目的,让全体人民共同地获得、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立足中国国情包括着眼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代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6](P41)。这是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的重要原则,体现的便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特性和时代特性。这两个特性既来自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又来自于当今的实践和创造;既关注历史传统,更关注现实条件。正是由于关注前者,习近平特别强调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由于关注后者,习近平特别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文化治理实践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有极为开阔的空间和容量,可以包容非常多的文化成分、文化现象和文化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条道路没有边界和原则。习近平说:“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7]这里的黑色地带就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之外的内容,灰色地带则属于盘桓或游离于这条道路边界上的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看清反对这条道路的势力和内容,必须看清游离于这条道路的势力和内容,这样才能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才能在文化治理政策和实践中把握正确方向。
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在当代中国的条件下,文化治理的核心和焦点是意识形态工作。因为它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极为重视,他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8](P153)。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非常多,我们仅讨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9](P5-6)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工作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阐释和宣传,推动其在整个社会深入人心、进入实践,推動其增强力量、扩大影响,在思想界获得更为广泛和巨大的支持。或者说,在思想界高高树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压缩各类错误思潮的地盘,转化多种中间思潮的态度,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和强化正确的主流指导思想。
有必要指出的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发展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工作。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的是把经典作家的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大众需要相结合、与时代特点相结合。这些结合体现为多种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其最主要的体现是确保中国共产党主导意识形态,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的树立、强化和发展。这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性工作,自然也是文化治理中政治层面确立指导思想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高度重视正确舆论导向和传播手段创新。文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是舆论工作。这是因为輿论是意识形态最为主要的传播渠道和鼓动手段,是多种意识形态的竞争场域和冲突场地。在这一场域中,必须强化正确舆论导向,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为文化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反之,如果正确舆论导向被弱化,文化治理将会遇到多种困难和阻力。此外,现代舆论传播必须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否则将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要求在传播手段上大力创新。从二十余年舆论发展的历程来看,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传播手段的变革和高效,而且深深影响到舆论内容和信息功能,影响到舆论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和舆论作用的社会环境和受众构成。因此,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持续传播技术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治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必须借助的手段,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充分研究的问题。
第三,建立和优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今天,网络治理已经成为文化治理的主要工作,这是因为网络已经成为文化存在的重要空间。站在文化治理的角度上,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6](P42)何谓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孟建柱曾经指出:把网上治理和网下治理、法治手段与技术手段、专门力量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完善网络风险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水平[10]。应该说,这六个方面对网络治理的安排就构成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我国,这一体系已经建立了相当一段时间,在文化治理和意识形态工作中正在发挥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文化治理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一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优化,才能适应越来越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
第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指的是各级党委和相关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承担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制度。这里至少有两层含义,在日常工作中党委和党员干部要承担意识形态的工作职责,在发生问题时相关党员干部将会被追责或问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是作为领导班子“班长”的党委(党组)书记。有必要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能越过党委书记而落到宣传部门头上,宣传部门不具备承担起这一责任的能力。曾经多次在不同层次当过“班长”的徐守盛指出:“党委(党组)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指导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各自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治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责,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11]应该说,这是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如何落实的比较具体详细的理解。也正是由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行,使我国的文化治理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定盘针”。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方面,任何文化治理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环境中进行的,价值观环境会对文化治理带来深入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治理又会对价值观环境产生塑形作用,引导它向新的方向和形态演进。当前的文化治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育正在塑造健康、文明、积极的价值观环境。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容。
第一,大力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为各项事业提供稳定精神推力和持续心理能量。对此,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例如,2014年在江苏调研时,他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宣传教育、广泛探索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12]这里,习近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作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强调其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习近平还多次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某些具体文化领域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他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功能并从多角度予以强调。
第二,着重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和稳固的历史来源。如果放弃自己的历史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3]。在此,习近平特别强调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提出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文化治理中居于基础地位,文化治理可以为核心价值观提供引导力量。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有着深入细致的思考,无论是宏观原则还是具体工作,他都提出过明确要求。在宏观原则上,他提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14]在各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中,他提出了许多要求。比如,他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和家风建设结合:“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5]他要求年轻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下养成功夫:“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4]这些具体的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领域中的落实,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具体展开。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关涉到整个社会,需要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多项内容的共同配合。这一工作任务的推动需要具体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更需要润物无声、久久为功的坚持。
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建构
习近平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他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16](P548),“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6](P549)文化治理制度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拓展向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出300多项改革措施,重点难点改革实现突破,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17](P43)。
第一,注重文化体制改革的协同性。体制改革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應。因此,注重改革的协同性是非常必要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外协同性。对内注意处理好政府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市场制度、文化企业运行机制、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之间的配合和衔接;对外注意处理好文化体制与其他制度的配合和衔接。对此,有的同志在谈到中央深改组通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时说:“文化体制改革是‘五位一体全方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的目标思路上,注重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统筹协同,比如与经济体制改革衔接要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衔接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与社会体制改革衔接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等等。”[18]文化体制改革的协同性是国家治理最为基本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得失。
第二,明确文化治理体制改革的顶层原则。文化治理体制的内容非常丰富复杂,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体制、企业的运行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等等,其改革也头绪繁多、错综复杂。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社会整体改革配合的宏观视野来看,文化治理体制改革必须有顶层设计理念。“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19]这就是我国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有必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强调“党委领导”,无疑和文化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关;之所以强调“行业自律”,无疑和加强行业组织的建设、强化其对企业的行业管理有关。
第三,注重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健全文化体制。在现代国家,最为稳固的体制力量是法律。通过法律形式推动的文化体制改革是最有效力、最为持久的体制建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20]还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从现实工作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博物馆条例》也发布实施。这是在国家法律的层面上推动文化产业体制和文化事业体制的建构。
五、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6](P4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也明确提出,“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6](P533)。可以说,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从现实来看,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文化治理要实现的目的之一,也是文化生产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文化治理激发不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反倒造成文化生产的平淡、萧条,这种文化治理就是失败的。文化体制改革本身即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学术艺术民主和对外文化开放也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有力方式。
第一,学术艺术民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文化治理思想,但由于一些历史条件的影响长期未能得到很好执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于“双百”方针的落实采取了多种措施,极大地推进了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经从多个角度强调这一问题。谈到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时,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21]应该说,这是党的领导人对学术民主最为清晰的阐述,对一些关键的具体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强调了“双百”方针的艺术民主,提出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蕴藏于群众中的文艺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推动文艺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22]。
第二,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一个国家的文化活力既来自内在因素和力量的激发,又来自外在因素和力量的激发。外来力量既能提供各种异质文化的激荡,又能提供有效的市场需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条件和方式。习近平指出,“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23](P507)“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外文化开放安排了“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两项工作。前者的工作是“推动政府合作和民间交流互促共进,增进文化互信和人文交流。推进国际汉学交流。完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运营机制。支持海外侨胞开展中外人文交流。鼓励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先进文化经营管理理念,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和服务外包。维护国家文化安全”[19]。后者的工作是“拓展海外传播网络,丰富传播渠道和手段。打造旗舰媒体,推进合作传播,加强与国际大型传媒集团的合资合作,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打造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别特征、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运用生动多样的表达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19]。这两项工作既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又要借助企业的力量;既要推动官方的合作交流,又要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通过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走向世界,既可以为人类共同体的建设作出贡献,又可以极大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还包括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等。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呈现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特征。这些内容针对的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代条件的变化,这些内容也将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宏观框架和基本原则将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彦伟,赵雅萍.文化治理:一个治理领域抑或一种治 理方式[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3):15-22.
[2] 吴理财.文化治理的三张面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4,(1):58-68.
[3] 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A].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7.
[4] 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 社,2017.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02).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 cpc.people.com.cn/n1/2016/0501/c64094-28317481.html.
[8] 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A].习近平谈治国 理政[C].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 孟建柱.完善网络风险综合治理体系[EB/OL].http:// www.chinanews.com/gn/2017/09-20/8336189.shtml.
[11] 徐守盛.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N].人民 日报,2015-11-18(07).
[12] 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讲话[EB/OL].http://www.cssn.cn/zt/ zt_zh/xwzt/ddqmxk/xjpxglszb/201503/t20150311_ 1541887.shtml,2014-12-13.
[1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 固本的基础工程[EB/OL].http://www.gov.cn/ldhd/2014- 02/25/content_2621669.htm.
[1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15]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7/c_1114401712. htm.
[16]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上来(上)[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014.
[17] 刘奇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A].党的十九大 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 聚焦:文化体制改革明晰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312/ c40531-24609190.html.
[19]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 201603/P020160318573830195512.pdf.
[2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29/c64387- 25927606.html.
[2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 民日报,2016-05-19(02).
[22]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9/c_ 1116871619.htm.
[23]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A].习近平谈治国 理政(第二卷)[C].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