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情境作文命题:如何创设合宜的情境
2018-05-28胡根林
胡根林
我们提到,任务情境作文具有真实作文的特点,不仅让写作者有话可说,而且避免了作文的假大空、无厘头。因此,情境作文是沟通生活写作和课堂练笔的桥梁,让写作者在真实的写作中练习作文,还原了真实写作和写作的真实过程。这也是国外作文教学特别重视这种作文类型的原因所在。
任务情境作文命题的关键是创设合宜的情境,这里我们通过讲讲、做做、练练,让读者逐步了解情境创设的要诀。
一、任务情境是什么
(一)任务情境不是什么
首先,任务情境不是话题作文的材料。如 下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歌德说,我一生只是辛苦工作,我的年表就是最好的说明;康德说,人一生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就会有奇异的色彩;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注定终生吃苦,我们注定活得不轻松,但我们应该活得精彩。”
看了以上材料,你对“精彩”或许有新的认识,请以“精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这是一道提供材料的话题作文,只要围绕“精彩”这一话题写作即可,不必拘泥于材料本身,且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这无疑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写作空间,考生可挑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从大规模的选拔考试看,这种类型作文评测的区分度很难实现。
这一类话题作文中的材料是“引子”,作用是引出话题。
其次,任务情境也不是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如下例: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并根据要求作文。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天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要求: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本题材料是一首鸟儿们互相揭短的寓言诗,其寓意是要全面、辩证、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不要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考生以此寓意确定中心论点展开议论,符合此材料作文的要求。材料作文一般要求立足材料本身,并从最佳角度提炼主题,确定写作的中心,然后再联系实际,写成议论性的文章。这里的文体容易让写作者局限于材料本身,加之材料难易度不好把控,当材料偏难时,考查重心会不受控制地转移到阅读理解上去,从而偏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
这类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依据”,作用是帮助明确立意。
(二)任务情境是什么
比如,我们来写“生命在于运动”这类话题作文。一种方式是大而化之,大谈运动带来的种种好处;一种是创设一个任务情境,带着特定目的和特定读者来谈论运动的好处。
任务情境1:撰写一篇文章去说服高一年级的学弟学妹参与你所选择的某项体育活动。文章一定要包括原因和实例,它们将有助于你说服别人参加你所选择的活动;
任务情境2:你作为一名医生,撰写一篇文章去说服那些复健病人积极参与体育健身;
任务情境3:你作为体育局官员,在报刊发表一篇文章鼓动全民健身。
情境是带有写作任务的环境或背景。情境作文中的情境起到的作用是:引起话题(谈论什么);明确作者(以什么身份写);明确阅读对象(写给谁看);写作目的(解决什么问题);体式(以什么文体写)。合宜的写作任务情境能够激发写作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基于表达需要去完成写作任务。
二、任务情境有何作用
前面我们提到,所谓任务情境,主要包含作者、读者、目的、话题、文体等五大要素。任务情境意识的训练就是要强化:写一篇文章要明确写作者自己的角色;要明确阅读的对象;要实现一定目的;有一定话题;根据完成这个目的和话题的必要性选择恰当的文体。任务情境在日常作文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有助于转换视角进行课文读写结合 训练
如《项链》是法國作家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思想之博大,意蕴之精深,情节之曲折,构思之精妙,令人击节拍案。当我们读至玛蒂尔德发现项链是假的时候,思维会异常兴奋,在一刹那闪现出种种猜测、揣度。这里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三道读写结合训练题:
1.当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你描写出来。题目自拟,两百字左右。
2.假如玛蒂尔德的项链没有丢失的话,她以后的生活情景又会怎样呢?请你根据课文情境把它叙述出来。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玛蒂尔德的悲剧说明了什么?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短文,350字左右。
三道题三个视角,每个视角下写作者的身份角色都是不同的。第一道题中,写作者要把自己假想成玛蒂尔德,否则她的心理活动揣摩不出来;第二道题中,写作者是莫泊桑,要站在莫泊桑构思这篇小说的角度来猜想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的情景,否则,假设的生活情景中,玛蒂尔德很可能被曲解为你身边的一个女孩;第三道题中,写作者的身份是读者甚或评论者,需要结合课文进行小说主题分析与评价。
(二)有助于开展隐含性情境作文题审题 训练
很多情境作文题,其任务情境具有隐含性,需要通过分析把它挖掘出来,明确起来。这种训练显然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任务情境”意识。比如2011年6月的美国SAT作文试题:
当一个团体保持意见一致时,决策的效率更高。然而当团体鼓励成员提出不同意见时,尽管会带来某种冲突和混乱,却会使决策的质量更高,并且避免犯下大错。那么,鼓励畅所欲言是否更为 可取?
要讨论是否应当鼓励畅所欲言,势必要考虑一些具体的条件,比如,畅所欲言的内容是什么?是关系国家民生或团队关键利益,还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在一个什么范围内畅所欲言?是小团体还是大群体,决策成本有多大,等等。又如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也属于隐含性情境作文。因为要讨论什么事情更重要,一定需要具体情境,比如,健康和工作哪个更重要?当你健康时,工作似乎更重要;而当你患病时,显然健康是首选。没有快乐的人,快乐比金钱更重要;而生活赤贫者,也许金钱是获得快乐的基础。命题者就是要考生创设出一个个这样的情境来,立足于其中的一个现实(也可能是拟真)情境来完成自己认为的“更为重要的事”这样一个或思辨或体验的任务。
(三)有助于化“大”题目为“小”写训练
日常的作文训练经常出的是“大”题目,比如有志者事竟成,不要轻言放弃等。对于这种“大”题目,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把它变“小”,变具体,使这种作文也成为情境作文。如作文题“要学会自立”,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 情境:
一位女生从不干家务,生活能力一团糟,父亲看了急在心头,就写了一封信劝说她。如果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么劝服女儿?
如作文题“不要轻言放弃”,我们也可创设这样的情境:
你的一个男同学考试失利,父母离异,心情异常苦闷,产生了轻生念头,请你写一篇文章去劝导安慰他重建生活的信心,用上一些有说服力的事例。
如作文题“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我们学校要举办校运会,如果校长要取消今年校运会,你会怎么说服校长?请你说说举办校运会的必要性。
三、如何创设合宜的任务情境
(一)导向要明确
初稿:
(情境创设)高二学生小陈最近和母亲闹了点矛盾:小陈平时不太爱出门,做完作业就会上网和同学朋友聊天打游戏,平时也不爱和父母亲友等交流。母亲认为小陈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利于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觉得网络疏远了她和孩子的关系;而小陈则认为在网上他结交了很多来自各地志趣相投的朋友,网络帮他拉近了人际关系。你觉得:网络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拉近还是疏远呢?
(写作任务与要求)1.紧扣核心话题:“如何看待网络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确定自己的具体观点;2.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充分的理由,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并列出提纲;3.课后查阅、组织、充实论据,完成一篇800字议论文。
修改稿:
(情境创设)高二学生小陈最近和母親闹了点矛盾:小陈平时不太爱出门,做完作业就会上网和同学朋友聊天打游戏,平时也不爱和父母亲友等交流。母亲认为小陈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利于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觉得网络疏远了她和孩子的关系;而小陈则认为在网上他结交了很多来自各地志趣相投的朋友,网络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小陈的同学,你觉得小陈的想法存在明显的偏颇,甚至错误,长此以往,将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写作任务与要求)请你以小陈同学的身份,针对小陈这样类型的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的经验分析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路径和方法,认清网络世界的虚拟特点,揭示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局限性;2.针对小陈可能出现的想法给予反驳,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新的理由。3.多方面查阅资料,充实多种类型的论据,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情境中“网络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拉近还是疏远呢?”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不需要讨论,要明确是非,确保“正能量”导向。小陈同学的观点肯定是片面的,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绝对是有害的,因此,修改稿直接明确,“小陈的想法存在明显的偏颇甚至错误,长此以往,将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任务部分初稿中有两个方面不合要求:1.写作任务与写作要求混在一起,导向不明确。2.不清楚写作者的身份,也不清楚读者身份。
(二)话题要集中
初稿:
(情境创设)最近小王同学有点心事。开学以来班上已经陆陆续续有六位同学申请离校,转赴异国,继续求学深造。小王有点心动,也想出去读书,他认为出国读书可能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可是小王的父母却认为国内的基础教育水准并不低,甚至可能高于其他国家,小王应该在国内接受基础 教育。
出国读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有什么看法呢?你会更倾向于小王还是他父母的意见?
(写作任务与要求)假设你是小王的好友,请你选择小王或小王父母一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来劝说另一方,帮助澄清对方认识中存在的失误。要求:
1.观点鲜明;2.理由充分,有说服力;3.语言得体。
修改稿:
(情境创设)高中学生小王有点心事。开学以来班上已经陆陆续续有六位同学申请离校,转赴异国求学深造。小王有点心动,也想出去读书,他认为出国读书可能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可是小王的父母却认为小王应该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
高中生出国读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有什么看法呢?你会更倾向于小王还是他父母的 意见?
(写作任务与要求)假设你是小王的好友,请你选择小王或小王父母一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来劝说另一方,帮助澄清对方认识中存在的失误。要求:1.分条阐释,运用真实的论据加以分析论证;2.适当现身说法,力求令人信服;3.语言 得体。
初稿中的情境杂糅,有点绕,一是小王打算出国,涉及出国利弊的问题;二是小王父母认为国内基础教育水准不低,甚至要高于其他国家,评论的是基础教育问题。两个话题尽管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个话题,横生枝节,不如集中谈谈要不要出国。另外,出国利弊的问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情况不一样,情境中高中学生这个年龄相对明显,不如把话题集中到谈“高中生出国读书利弊”,这样关乎写作者自身的实际,容易打开 思路。
(三)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任务情境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比如前面提到的网络交友的问题、高中生出国读书利弊的问题等,都发生在学生周围,或者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任务情境能激发学生写作动机,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四、拓展训练:点评下列情境创设
练习1:
(情境创设)为促进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某校某班级开设一堂名为“感恩遇见”的主题班会。会后一名同学私下坦言:“这类主题班会开过不少,多是煽情,我们班的日常得分不高,同学们也不够优秀,像我这样的普通学生实在难以感恩遇见大家。”请以“感恩遇见”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阐述你的看法,启发该同学。
(写作任务与要求)1. 以“感恩遇见”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阐述你的看法,启发该同学;2.使用举例论证或对比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3.结构清晰、完整。
练习2:
(情境创设)很多中学,尤其是寄宿制中学(比如浦外),都有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这样的规定引起越来越大的争议。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正方观点:寄宿制中学应该禁止学生使用 手机。
反方观点:寄宿制中学不应该禁止学生使用 手机。
(写作任务与要求)请选择以上争议中的某一方,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要求:分条阐述,尽可能全面地说明你的理由;字数8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