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再体验
2018-05-28万运华
万运华
《语文课程标准》殷切地呼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新的定位,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心灵的牧师、阅读的导游、写作实践的共舞者、审美品位的提升者、矢志不渝的坚守者。笔者努力践行着这种新理念,探索着作文教学的新方法。现将个中新体验“抛砖”如下,以期引来大家的“玉音”。
一、添油加醋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语言形象生动,能给读者过目不忘的印象”。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且看下述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一个演示实验。请两位同学各拿一枚硬币到讲台前面来,依次向空中抛,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小硬币运行的形貌和状态。而后,请把大屏幕上的简略句扩展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句子。
生:有枚小硬币,被高高抛起,在灯下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接着落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师:有了色彩和声响。请问,“清脆”是怎样的声响呢?
生:有枚小硬笔,抛到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随着“哐当”一声响,落到了地上。
师:用上“哐当”一词,声音就更具体形象了。
生:有枚小硬币,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了下来。在地上颤抖了好几下,才慢慢停歇下来。
师:补充了落地后的情况——“颤抖”,多么形象呀!大家刚才改写的句子具体、细腻、形象、生动。请分析一下,这些句子,由原来的简约变得丰满,是因为增补了哪些内容呢?
(生交流讨论)
师:改写后的句子增补了下列内容——小硬币从哪里落地?怎样落的?落地前后的响声、情况如何?这种逐步扩充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儿,叫“步步追问法”。上面追问的实际情况如何,我们是通过演示实验获得的,但在实际写作中,我们不可能凡事都去亲自演示一番,那该怎么办呢?
生(齐):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
师:对!要通过合情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其具体翔实,这个过程,我们也给它取了个名儿,叫“想象延伸法”。而写人时,要使文章具体形象感人,仅有上面两种方法,还不够细腻深入。比如,描写人物肖像,还得对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描细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局部细雕法”。因此,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达出来:具体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细雕。
二、呐喊助威者
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作文的每一个亮点,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要以激励尊重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作文,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刻舟求剑”。为此,我们要多途径地“发表”学生的作文,这里的“发表”概念有着广泛的外延。作文在报刊上登载,叫发表;在电台、广播播报,叫发表;在学校文学刊物上刊载,叫发表;在墙报上张贴,叫发表;在学生间互传互阅互评,叫发表;作为范文由教师朗读出来,也叫发表……可以这样说,学生作文一旦完成,便拥有了读者,也就意味着发表。作者特别关心、特别欣赏来自读者的肯定,那么,写作时就会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这就是教师作为学生作文呐喊助威者的最大功劳、最大效应。
三、自身的解放者
语文教师苦,语文教师累,语文教师伤,这是大家的共识。这份儿苦,很大程度上来自作文指导——有心无力或劳而无功;这份儿累,很大程度上来自作文批改——劳力又劳心,赢来的却是学生的白眼(反感)或打入“冷宫”(抽屉),看也不看;这份儿伤主要来自——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一题作文,却被学生写成发蔫了的几根儿“萝卜菜”(几行),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帮老奶奶推车上坡”(老掉牙的材料),无病呻吟的呐喊(空抒情)。我们要解放自己、放飞自我,该怎么办呢?
第一,在作文指导上,简单也是一种美丽。朱自清的散文《春》也只有几幅简单的风景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简单,却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春天初至时生机勃勃、芳香馥郁的景象;简单,却抒发了对春的真挚热爱与赞美;简单,却成就了它在初中语文教材上“永垂不朽”的地位。可见,文学性作品,只要作者简简单单地选几个角度或几个点、几个面,再简简单单地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优美的乐章。简单就是自然;简单就不会矫揉造作;简单,才会有真情实感;简单,才会有动人心魄的魅力。一句话,简单也美丽,但前提条件是,你一定要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二,作文命题上,自主命题,自主作文。《社戏》中的“我”为什么偏觉得那夜的罗汉豆最好吃?就因为“豆是自己采的、自己煮的。”要学生爱写作文、乐写作文,就要努力实现新课程倡导的“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目标。因此,在命题时应尽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出范围,学生命题目,也可以是教师定要求,学生自主命题作文;可以是学生集体讨论,共同出题,也可以是学生单独出题再择优录用。在命题过程中,学生要尽量结合自身的知识、兴趣和生活实践。当然,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和选择,无论何种形式,无论学生的自主性有多大,都必须服从既定的作文教学目标和训练序列,否则就是放任自流,置目标于不顾。学生自主命题的最大好处是能避免出现一些“空题”“老题”“死题”“怪题”,使作文更贴近学生,从而使训练更富有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与教师命题相比更能凸显学生的个性。
第三,作文批改上,自主批改,自主评价,自主升格。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让学生做一样,学生始终是被动的。”确实,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不仅浪费了教师精力,延长了每次作文的周期,而且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批判的被动地位,极大地缩小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束缚了学生个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完成后,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自主批改,自主评析,自主升格。就批改评价形式而言,可以是自批自评,可以是同桌互批互评,可以是三五人一小组同批同评……就升格内容而言,可以是全面翻新的整体升格,可以是选材、章法、艺术手段、拟题的单项局部升格,可以是段落、句子、词语、汉字、标点的细微调整与规范性升格。提倡有偿性升格,即每升格成功一处扣分点就偿还该得分点扣除的分;更提倡奖励性的升格,即每添加一个恰切的修辞句,或合理引用一个名言、俗语、谚语、古诗文名言,就奖励1分。(襄阳市中考作文评卷的亮点)
教师还应把评析升格课上成开放式的,让更多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批评与反批评,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要时,还可以就某一篇习作的优劣,用多媒体展示在课堂上让大家展开辩论,把评析课上成辩论课。即使学生本次作文不成功,也可给机会,让他根据师生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再次修改,再次升格,直至成功。
第四,改革評价方式。为了扭转学生平时课外阅读和作文训练的薄弱现状,更为了使各层次的学生作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认为下列评价方式值得提倡。
1.综合评价。学生的学期作文成绩按期末考试作文分(占50%),平时作文分(占30%),课外阅读质量,即取每生每月课外阅读总分的平均值(占20%)进行综合评价。
2.分层评价。即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势必会影响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上进心。如果用“主旨突出、富于创新、个性鲜明”去评判优生,凭“主旨突出、个性明显、有所创新”来评价中等生,以“有主旨、有个性”去评估学困生,就会让人人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当某层次的某位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变化时,教师就该对他的组别做相应调整,否则会影响下阶段分层评价的效果,使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不同步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