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无关学科专业,无关性别年龄
2018-05-28于晓贺
平日里时常捧着一本书一看就是一整天的我,真要一本正经地聊聊“阅读”,发现竟然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而后倒也释然,阅读带给人的改变便是这样悄无声息、无处察觉。
儿时跟所有的孩子一样,我常常也是坐不住的,总是忍不住跑到外边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或者打开家里的电脑玩一会儿游戏,别想让我静下心来看书学习。直到一年暑假,母亲想了一个办法,拿着一本《宋词精选集》对我说:“你每天必须背五首宋词才能玩电脑。”
母亲在我眼里威严得很,于是我只好开始每天背诵五首宋词的生活,从开始的撒娇耍赖到之后的顺畅流利,我对古诗词的储备就在这时候形成了。以至于之后的初中高中,我看着课文里那些熟悉的古诗词都觉得分外亲切,虽然那时的我根本就不懂是什么意思。
直到现在,即将开启我的博士生活,我依然记得自己背诵的第一首宋词,就是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其中“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四句,至今朗朗上口,未曾忘却。
所以我想,孩提时代不明所以的古诗词背诵算是我阅读的开端。
我一直是个喜欢较真的人,上了初中,看见鲁迅先生文章里的一句话“我家的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我觉得这句话莫名其妙,他怎么不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呢?结果我在跟老师据理力争之后,明白了鲁迅先生的这种写法是为了表现一种单调无聊的气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民众心态。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了自己涉猎的不足,于是开始对中外名著进行“恶补”,放假在家就是捧着一本书窝在沙发里看一整天。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还有席慕容的诗集和张爱玲的小说,陪我度過了无数个周末的清晨和午后。
我高中就读于衢州第二中学的理科班,我的本科母校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偏重理工科的高校,我读的专业也是交通运输工程这种典型的工科专业,所以身边有些朋友会觉得很奇怪,说你平时在豆瓣和微博上码字,还是自由摄影师,一个典型的工科生怎么会这样?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更加奇怪地反问他们:“我怎么就不能这样了?”
就我的认知而言,对阅读、对文学的喜爱,或者说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无关学科专业,无关性别年龄。我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美好或自己灵光一现的思想,用摄影去定格生活中的影像或一段经历,得到的都是人生最宝贵的阅历和财富。而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已经深入骨髓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要了解这个世界,你需要走更多的路,去往更多的地方,见不同的人。而为了了解自己,你需要获取更广的思想见识,让自己的思维在阅读中激荡,让你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不是经历过高中三年苦熬就走到了终点,也不是在大学时无忧无虑就到达了乐土,一切的苦尽甘来都是暂时的,人生并没有永恒的苦与甜。越成长就越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于晓贺 推荐
《白夜行》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白夜行》是日本悬疑推理大师东野圭吾的经典之作,书中无论是缜密的逻辑推理还是对人物感情的刻画描写都属上乘,让人意犹未尽。书中的主角“亮司”和“雪穗”那段感情更是让无数读者叹惜。这是充满细腻情感的一部悬疑推理小说,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