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中文系”这么读书

2018-05-28夏千惠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文系观点领域

阅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从小爱看书,漫画、小说、报章杂志等,只要符合我的兴趣,一定会买来,书架上堆满了书,令我非常有成就感。童年时候,很多书读不懂,囫囵吞枣,书本翻完只留下模糊印象,笔记停留在摘抄本上,鲜有拾起再看。曾以为,这是极其糟糕的习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脑海里经常浮现书中模糊的只言片语,那些艰深晦涩的道理顿然领悟,仿佛脑瓜开窍。现在,我很庆幸小时候看了很多书,让在象牙塔里的我有过一些奇思妙想,做过太多美丽的梦。这是长大以后很少再有的事情了。

机缘巧合,我本科入读了厦门大学中文系,主攻文学专业。这四年可以说是我读书最密集的时候,每年图书馆的借阅量都在百位数以上。阅读既是爱好,也是我的每日功课。其他系的同学总说羡慕我,说我的功课就是看小说,多么幸福!殊不知这其实是一项浩瀚而艰巨的工作,中文系学生想要交出一篇优秀的课程报告,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的。我们像探寻珍宝般在书籍中穿越古今中外,寻找智慧的光辉,与他们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在这四年,我接受了正统的阅读训练,包括文学研究方法、多种文史哲方面的理论和批判视角、书籍甄选能力等。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对阅读是大有裨益的。

坦白讲,经过这四年我才算在文学领域入了门,这和作为习惯的散漫阅读大相径庭。从以兴趣为主、随意挑选,到有目的性地选书、主动阅读,这是根本性的变化。当我有了一个想法,我会去搜集相关书籍、研究该领域的学者。“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开始在广阔无垠的书海里,选取我要的那一瓢。我发现,这是阅读能力质的提升,这种带有主动性的阅读,让我在阅读时更加专注。我会为找到某个观点而欣喜不已,甚至于过目不忘。当然,这种阅读方式还是属于文本分析,更深层的阅读,还需要一点点去训练。

在心理层面上,我慢慢从感性体验走向寻求身心灵魂的共鸣,以前只看得懂文字表面意思和故事情节,现在能够慢慢体悟到文字背后的意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社会背景等。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收获的多少和阅读积累、个人经历、独立思考能力及阅读方法等维度的训练密不可分。而这些维度,我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感触很深,尤其是接触到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之后,对社会认识更加深刻,也试着去理解为什么这本书的作者会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基于什么样的遭遇与社会历史背景提出的。从此,我多了份对他人观点的尊重与换位思考,不再简单武断地批判某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看到差异时,我会更加谨慎地审视自我的观点,并不断反思。由此,在阅读中,我开始认识到与社会接触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一个节点,人与社会的关联贯穿一生。你的思想扎根于时代,来源于生活,更有甚者,思想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洞察百态众生。

学生时期的阅读与思维方式,在我工作后继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我的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包括香港政商学界、内地不同省份的公职人员、社会多个领域的朋友等。我发现不同领域的人身上都带着不同的色彩,太有意思了!工作之初,我对他们所在的领域感到十分陌生,例如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能、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等等。我积极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相关知识,在对他们有了基本的理解后,我才敢和他们有更深的接触与交流,否则作为职场晚辈,实难避免出现不敬之举。

工作之余,我开始涉猎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社会调查、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后现代文化等领域的书,其中的一些让我触动很大,甚至是颠覆了我的价值观……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注意力作为当下的稀缺资源越来越珍贵。手机里爆炸式的垃圾资讯、短而快的视像讯息、碎片化且带有娱乐倾向的内容向我们扑面而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被偷走,我们越来越依赖电子科技和视觉冲击效果,心绪在消费主义和快节奏生活中摇摆而日益焦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说自己很久都没看书了,纸质阅读习惯也逐渐改变。科技,让我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知识,阅读多样化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未尝不是一种补充,但我还是怀念搂着一摞书、在书中勾勾画画做笔记的日子。摸着发黄的纸张,闻着书本在岁月洗礼后散发出的味道,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夏千惠 推荐

对于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想推荐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它是一本工具书,告诉我们如何阅读。在书中,作者提出了四个层次的阅讀,并且对每一种阅读层次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简直是阅读能力修养的“武功秘籍”!认真学习后,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我们提升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中文系观点领域
中文系何为?
领域·对峙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观点
黄振东作品
业内观点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新锐观点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