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

2018-05-28张宇茂

关键词:间歇肺泡早产儿

张宇茂 陈 健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患儿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以及肺结构不成熟所引起的,因此又称之为肺透膜病,患儿出生后在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呻吟、发绀、三凹征等,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出现呼吸衰竭[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的治疗下,患儿的病期改善显著,病死率降低明显,但是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极易诱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2],因此,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气道损伤发生率是必要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而NIPPV的治疗效果仍处于摸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经鼻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4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胎龄<34周,均为早产儿,且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儿出生后即出现紫绀、呻吟、三凹征、呼吸急促等呼吸窘迫症状,病情严重的出现呼吸衰竭,肺部X线检查出现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白肺等典型表现,排除严重先天性畸形,重症呼吸性酸中毒,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其中男39例,女31例,胎龄27~33周,平均胎龄(29.99±2.08)周,剖宫产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B组,每组35例,具体分组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性别、胎龄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表1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经鼻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起始治疗时间记为0点,设备:纽邦E360婴儿呼吸机,选取适宜患儿的Hudson prongs鼻塞,设定参数:PIP(吸气峰压):20~25 cmH2O,PEEP(呼气末压):5~6 cmH2O,吸气时间:0.5~1 s,FiO2(吸入氧浓度):30%~50%,RR(呼吸机频率):25~30次/min,参数依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调节,确保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3%;撤机标准:呼吸机参数PIP≤10 cmH2O,PEEP≤3 cmH2O,RR≤10次/min,FiO2≤25%,临床表现显著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正常[4]。

B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起始治疗时间记为0点,设备:INFANT FLOW SYSTEM 呼吸机,选取适宜患儿的Hudson prongs鼻塞,设定参数:CPAP(持续正压通气):5~8 cmH2O,FiO2(吸入氧浓度):30%~50%,参数依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调节,确保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3%;撤机标准:呼吸机参数CPAP≤3 cmH2O,FiO2≤25%,临床表现显著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正常。

两组患儿通气时维持PaO2(动脉氧分压): 50~80 mmHg ,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0~55 mmHg,pH :7.25~7.40。若患儿出现以下状况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出现II 型呼吸衰竭,X摄片检查无好转,临床症状加重,肺出血、张力性气胸,FiO2>60%[5]。两组患儿均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生产厂家: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128)气管内插管一次性注入剂量70~100 mg/kg,首剂推荐100 mg/kg。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成功: 无创正压通气后患儿呼吸困难症状显著改善,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发绀等临床症状消失,并撤离呼吸机,无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6]。

观察指标:记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成功率、病死率、辅助通气时间、肺漏气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血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患儿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检验,指标包括PaO2,PaCO2,P/F(氧合指数)= PaO2/FiO2,并比较两组患儿RI(呼吸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氧合功能及呼吸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P/F、RI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两组患儿PaO2、RI显著提高,PaCO2、P/F显著降低,且A组患儿PaO2、PaCO2、P/F、RI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及呼吸指数比较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A、B组患儿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8.57%、65.71%,A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辅助通气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儿腹胀、CO2潴留发生率较B组患儿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漏气、鼻损伤、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所导致的呼吸困难,是临床上早产儿常见的呼吸危重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和进展急,预后差,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早产儿一旦怀疑呼吸窘迫综合征要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7]。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用的方法是机械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但是机械通气极易诱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因此,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新生儿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近年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CPAP对自主呼吸的患儿整个呼吸周期提供一定的正压,维持气道的扩张状态,避免肺泡出现萎缩,改善通气血流比值,促进氧合改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患儿若出现频繁呼吸暂停、严重CO2潴留时就需要重新气管插管,损伤患儿的气道[8],因此多年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既能降低机械通气诱发的并发症,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辅助通气方法。

经鼻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仍处于摸索阶段,作为无创辅助通气的主要模式,是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呼吸系统危重疾病的新进展,可显著降低患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9],NIPPV一方面是患儿初始呼吸的支持模式,另一方面促使新生儿成功拔管撤机,NIPPV在NCPAP基础上发展而来,在通气过程中增加了一定频率的间歇正压,潮气量、通气量增加,促使平均气道压、肺容量提高,支持肺泡扩张,促进肺泡气体交换,呼吸支持作用更强,并且NIPPV治疗成功撤机降低机械通气、肺损伤、氧的依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的作用显著[10]。

本研究显示,NIPPV治疗的患儿PaO2、PaCO2、P/F、RI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为88.57%,而NCPAP治疗的患儿治疗成功率仅为65.71%,NIPPV治疗的患儿病死率显著降低,辅助通气时间显著缩短,且腹胀、CO2潴留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给患儿提供稳定的压力,促使小气道扩张,避免肺泡萎缩,既维持有效的呼吸支持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后NIPPV给予患儿有效的呼吸支持,以非侵入的方式给予稳定的吸入压和呼出压,尽可能降低患儿肺泡萎缩的发生。NIPPV 方式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通过非侵入性途径给患儿提供了稳定的压力,可防止肺泡萎缩,充分扩张小气道,减少呼吸功。在维持有效呼吸支持的同时减少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在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选择NIPPV进行辅助通气与NCPAP 相比能更有效地对患儿进行呼吸支持。患儿自主呼吸的吸气负压可触发呼吸机给予同步正压通气,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提供了稳定的PIP、PEEP,从而更有效地防止肺泡萎陷[11]。

综上所述,经鼻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辅助通气时间,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仕芳,赵锦宁,沈洁,等.经鼻间歇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 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4):255-263.

[2] 张馨丹,郑军,王晓鹏,等.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4):387-390.

[3] 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9-420.

[4] Garland JS,Nelson DB,Rice T,et al.Increased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s in neonates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with either face mask or nasal prongs[J]. Pediatrics,2012,76(3):406-410.

[5] Ali N,Claure N,Aligria X,et al.Effects of 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NI-PSV)on ventilation and respiratory effort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Pediatr Pulmonol,2014,42(8):704-710.

[6] Sai Sunil Kishore M,Dutta S, Kumar P. Early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versus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Acta Paediatr, 2013,98(9):1412-1415.

[7] Ramanathan R,Sekar KC,Rasmussen M,et al.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fter surfactant treatment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term infants <30 weeks gest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Perinatol,2012,32(5):336-343.

[8] Speer CP.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eonatology, 2011,99(4):316-319.

[9] Pape KE,Armstrong DL,Fitzhardinge PM.Central nervous system patholgoy associated with mask ventilation in the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a new etiology for intracerebellar hemorrhages[J].Pediatrics,2014,58(4):473-483.

[10] 陈佳,高薇薇,聂川,等.经鼻间歇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2):111-116.

[11] 陈雅,何素娟,王海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法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2013,11(7):122-123.

猜你喜欢

间歇肺泡早产儿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