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8-05-28梁婉珍傅美芹骆连妹
梁婉珍 傅美芹 骆连妹
(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东 江门 529030)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且其分离率与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现状及其趋势,本研究对2013—2016年我院分离的185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所有菌株均来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病人送检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引流液、血液等,对于同一病人相同部位标本中反复分离到的相同菌株,当其耐药谱一致时只计算首株检出菌的药敏情况。
1.2 菌种鉴定
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的鉴定试剂。
1.3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结果以2012年美国CLSI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南》进行折点判断。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
1.4 数据分析
采用微生物统计软件WHONET 5.6进行统计。
2 结 果
2.1 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
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占总送检标本的84.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尿液,分别为8.1%和3.4%。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标本分离率
2.2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科室分离情况
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主要来自ICU和呼吸内科,其中ICU菌株的分离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从2013 年的42.2%上升到了2016年的52.1%。数据见表2。
表2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科室分离情况[n(%)]
2.3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比较
近4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的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除含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维持稳定的耐药率外)均呈上升趋势,尤以2016年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最为严重。2013—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2013—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n(%)]
注:同一份标本多次送检,按首株计算。
3 讨 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发酵且不分解糖类、无芽孢、无鞭毛、氧化酶试验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因其有着这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故对紫外线及多种化学消毒剂不太敏感。近年来,由于我国滥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严重及各种创伤性检查与治疗的增多,使得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情况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有着复杂的耐药机制,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广谱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的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泛耐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1-2],使得临床上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治疗面临极大的困难。本次监测结果发现,我院近4年来临床分离的185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以痰标本分离率最高共1567株,占84.5% ,其他标本如尿液、伤口分泌物、血液等无菌体液的分离率不足20%。临床科室分布情况看主要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尤其是ICU,其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从2013年的42.2%上升到2016年的52.1%。究其原因可能是ICU的患者免疫力低,基础疾病严重,气管插管、呼吸机、尿管等创伤性治疗多,均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逐年增多,已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灭活酶的产生、抗生素靶位的改变、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及对药物的外排系统的存在等[4],使得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都较强。本次监测结果显示,近4年本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上13种常用抗菌药物(除米诺环素外)均呈现出较高耐药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最为明显,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3年的41.9%上升至2016年的54.5%,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从2013年的40.5%上升至2016年的52.2%,与CHINET报道基本一致[5-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明显可能与我院医生对病情危重患者,在治疗上往往经验性选用甚至过度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就意味着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也较低,临床可选用的有效抗菌药物将明显减少,应引起各临床科室及院感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次耐药监测还显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定耐药率已大于65%,四代头孢头孢吡肟耐药率也已超60%,比相关文献高[9]。这与我院门诊及住院抗生素输液率高和我院危重病人较多密切相关,故应引起临床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输注。鲍曼不动杆菌对含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稳定占38%~45%,与含酶可抑制剂如他唑巴坦、舒巴坦等可杀灭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有关,可作为泛耐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经验药物[10]。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已超65%,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拓扑异构酶的改变和外排系统过表达有关[10]。
综上所述,近4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和耐药率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多重耐药和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也在逐年增加[11],应引起我院临床医护人员、微生物工作者及院感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及奖惩制度,尽量遏制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及本地区的传播和流行。同时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连续、规范的耐药监测活动,了解其在本院及本地区的耐药变迁及流行菌株的分布,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月,史伟峰,周军.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研究[J]. 检验医学,2013,28(11):1008-1011.
[2] 赵付菊,刘华勇,周丽芳,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同源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3,28(3):194-198.
[3] 裴欢欢,程君,叶英. 2010—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3):208-212.
[4] 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3-8.
[5] 张辉,张小江,徐春英,等.2012年中国CHIENT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92-397.
[6]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13(5):321-330 .
[7]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4.
[8]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4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5):401-410.
[9] 林倍州,肖书念,卓超.广东2012年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5(5):321-325.
[10] 白国强,李昂,段美丽.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4):87-90.
[11] 张广慧,曹雪萍,俞静,等.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与耐药机制研究[J].检验医学,2015,1(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