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方言副词“倒”的多功能性及其内在关联
2018-05-28宗守云
宗 守 云
张家口方言副词“倒”的多功能性及其内在关联
宗 守 云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张家口方言副词“倒”具有多功能性,作为语气副词,用来表示预期相反;作为时间副词,用来表示变化实现;作为关联副词,用来表示结果达成。“倒”的语气副词用法分别发展出时间副词和关联副词用法。在共同语和方言中,“倒”的功能差异形成偏侧关系,语义地图绘制可破解其偏侧关系。
张家口方言;晋语;倒;偏侧关系;语义地图
在共同语中,副词“倒”主要用来表达“反预期”意义,是语气副词的用法。在张家口方言中,副词“倒”还可以表达时间和结果意义,有时间副词和关联副词的用法。张家口方言属于晋语。前人关于晋语副词“倒”的研究不多见,迄今没有单篇的论文研究。武玉芳(2010)指出山西大同方言“倒”有时间副词的用法,相当于“已经”,例如:
1) 一赶我去了,老师倒去了。(武玉芳2010用例)
其实不止大同方言如此,张家口方言也有这种用法。
“倒”还有关联副词的用法。邢向东(2008)举过一个例子:
2) 这点点营生,一阵阵倒做完了。(邢向东2008用例)
这里的“倒”相当于“就”,是关联副词的用法。尽管邢向东相关著述都没有提及副词“倒”的特殊用法,但从所举例来看,陕北晋语肯定也有和张家口方言“倒”相同的关联副词的用法。
本文拟讨论张家口方言副词“倒”的多功能性问题,即“倒”有语气副词、时间副词和关联副词的用法,本文还就这些功能的内在关联做出分析。张家口方言为笔者母方言,本文张家口方言语料均根据笔者语感自拟,并经过发音合作人核实。
一 作为语气副词,“倒”用来表示预期相反
在共同语中,“倒”有相反、转折、让步、出乎意料、舒缓语气等意义或用法(吕叔湘主编1999)。张家口方言语气副词“倒”在表示转折、相反和出乎意料方面和共同语用法相同。此外,“倒”作为语气副词,在张家口方言中还有几种特殊用法。
(一)“倒”用于和行域预期相反
张家口方言语气副词“倒”可用于表示处置意义的句子,这里的处置是意义层面的,不是处置式这样的语法形式。一般地,在对方准备做出某种处置的时候,说话人决定做出另一种处置,这与对方行域的预期相反。例如:
3) A:剩饭倒了吧。 B:倒了干啥?我倒吃了它了。
4) A:我在你这里多住几天。 B:你倒回去了吧么,省得你娘结记。
有时候,对方不知道如何处置,说话人提出一种处置办法,这时反预期意义不甚明显。这是在预期相反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出来的用法。例如:
5) A:这个猪咋闹嘞? B:还咋闹?倒把它宰了。
6) A:葵花留点儿嘞不? B:不留,都倒卖了它了。
“倒”用于处置意义的句子,处置的施动者是说话人(“我”)或对方(“你”),不能是他者,如果是他者施动,必须由说话人或对方指令。例如:
7) A:老毛猴回家可要挨打嘞。 B:你让他倒别回家了么。
(二)“倒”用于和知域预期相反
“倒”有时用于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的句子中,这是和对方知域的预期相反。例如:
8) A:我本来想给你买礼物的。 B:你倒待说。(你没必要说)
9) A:你去看看他吧。 B:我倒想看得他不行。(我不想看他)
10) A:帮我修修车呀。 B:倒有那闲工夫。(没有闲工夫)
例8)-10)都是和对方知域预期相反,例8)对方认为应该向说话人说明情况,但说话人认为对方没必要说;例9)对方认为说话人应该去看看他,但说话人认为没必要;例10)对方认为说话人能帮他修车,但说话人认为不可以,因为自己没有闲工夫。
(三)“倒”用于和言域预期相反
在张家口方言中,有一种“倒X嘞”构式,意义相当于共同语“还X呢”。例如:
11) A:我难受了。 B:难受?倒北受嘞。
12) A:这是一块石头。 B:石头?倒木头嘞。
例11)“倒北受嘞”相当于共同语“还北受呢”,例12)“倒木头嘞”相当于共同语“还木头呢”。这两例都是说话人对引发话语的一种嗔怪,说话人认为对方引发话语不得体,这种不得体不一定是因为表达内容不正确,而是因为表达方式不妥当,于是在对方原有话语的基础上进行语音或语义的延伸,用“倒X嘞”表达嗔怪意义,这是和对方言域预期相反。
这里说话人的话语表面看来很简单,实际理解是极其复杂的。首先,说话人根据对方话语内容进行语音或语义的延伸,例11)是语音延伸,由“难受”先谐音为“南受”,再延伸到“北受”;例12)是语义延伸,由“石头”延伸到相关的“木头”。其次,说话人用一种比较复杂的推理来表达自己嗔怪的态度,例11)是“你说难受,我还说北受呢,我说北受是不得体的,你说难受就更不得体了”,例12)是“你说石头,我还说木头呢,我说木头是不得体的,你说石头就更不得体了”,这实际上是绕来绕去达到嗔怪的目的。
二 作为时间副词,“倒”用来表示变化实现
张家口方言“倒”用作时间副词,和“已经”或表示时间意义的“就”用法基本相同。“倒”可以表示“已经实现某种变化”,后接谓词成分或数量成分。例如:
13) 天倒下起雨来了。 14) 这会儿倒11点了。
这里“倒”都是“已经”的意思,但和“已经”的意义不完全对应,“已经”不一定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但“倒”包含着出乎意料的意思,例13)、14)用“倒”不但表达时间意义,也表达出乎说话人或听话人意料的意义。
“倒”不是“都”的音变形式,“倒”“都”在张家口方言中同时存在,读音不同,意义有别,“都”有夸张的意味,“倒”表意外的情态。另外,“都”“倒”可以并用,成为“都倒VP了”这样的格式。如:
15) 我都倒50岁了。
“都”和“倒”并用,既有夸张意味,也有意外的意思,二者是兼容的,不是对立的。
“倒”和“已经”一样,是“不定时时间副词”(马真2003),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倒”作为时间副词,可以表示“已经实现某种变化”,也可以表示“即将实现某种变化”,因此可以概括为“变化实现”。前者和“了”共现,后者和“也”共现。例如:
16) 再过三年我倒毕业了。 17) 火车倒开也,你别靠得太近了。
例16)尽管是将来时间,但仍然表示“已经实现”,即三年之后毕业这一事件已经实现了。例17)是近将来,表示火车开动这一事件即将实现。
“倒”作为时间副词,可单独用来进行反问回应。例如:
18) A:几点了? B:11点了。 A:倒?
在共同语中,例18)不能只用“已经”回应,因为“已经”是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的副词(陆俭明1982)。
三 作为关联副词,“倒”用来表示结果达成
张家口方言“倒”用作关联副词,和“就”用法基本相同。“倒”用于结果小句,表示在某种原因或条件下,某种结果达成。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用于虚拟的结果
虚拟分过去虚拟和将来虚拟。过去虚拟是“必然不实现”,将来虚拟是“可能会实现”。例如:
19) 二诸葛要是不讲迷信,庄稼倒旱不死了。 20) 你明天不去的话,我倒让别人去了。
例19)是过去虚拟,其事件为,二诸葛因为讲迷信没有给庄稼浇水,结果庄稼都旱死了,说话人提出一个相反的假设,如果当初不讲迷信,庄稼就不会旱死,这是“必然不实现”。例20)是将来虚拟,如果你明天不去,我就让别人去,“你明天不去”是或然事件,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
(二)用于条件的结果
条件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共同语中,充分条件用“就”来关联结果,必要条件用“才”来关联结果。张家口方言充分条件句可以用“倒”来关联结果。例如:
21) 只要挣下钱,盖房倒不成问题了。 22) 这么点儿病算啥?吃点药倒好了。
(三)用于原因的结果
因果关系分为说明性因果和推论性因果两种,在共同语中,前者典型的标记形式是“因为X,所以Y”,后者典型的标记形式是“既然X,那么Y”。推论性因果也可以用“既然X,就Y”的形式。在张家口方言中,推论性因果可以用“倒”来关联结果。例如:
23) 既然天气还早,倒不用着急往家里走了。 24) 路不远,倒别坐车了。
在张家口方言中,推论性因果句的结果句有否定的倾向。一般的推论性因果句,其结果句并没有肯定或否定的倾向。例如:
25) 既然领导决定了,我就完全服从。 26) 既然领导决定了,我就不说了。
在张家口方言中,例25)“就”不能用“倒”替换,例26)“就”可以用“倒”替换,替换后意义不变。由此可见,在推论性因果句中,“倒”所关联的结果句,极其倾向于否定句,肯定句则非常受限。
前小句无标记的情况下,“倒”到底关联什么结果,有时是有歧义的,但其歧义和肯定否定有关。如:
27) 你去,我倒不去了。 28) 你不去,我倒去了。
例27)“你去”有三种意义:虚拟意义、条件意义、原因意义;例28)只有两个意义,即虚拟意义和条件意义,不可能是原因意义,这是因为“倒”所关联的推论性因果句的结果小句倾向于否定导致的。
(四)“一X倒Y了”格式
“一X倒Y了”是紧缩句形式,相当于“一X就Y”,“一X就Y”后面不一定出现“了”,“一X倒Y了”必须出现“了”,因此该格式为“一X倒Y了”。
“一X倒Y了”有时表顺承,X和Y先后发生,没有其他逻辑关系;有时表条件-结果意义。如:
29) 刚一出门倒碰着二狗油了。(刚一出门就遇见二狗油了) 30) 明天一回家倒看见孩子了。
例29)是顺承关系,“出门”和“碰着二狗油”是接连发生的两个行为,没有内在逻辑关系;例30)是条件关系,是“只要一回家就能看见孩子”。
“一X倒Y了”可用于已然事件、未然事件和惯常事件。已然事件是现实事件,X和Y两个行为是先后发生的顺承关系,如例29);未然事件和惯常事件是非现实事件,X和Y两个行为是条件-结果关系,只要发生X行为,就会发生Y行为。例30)是未然事件,再举一个惯常事件的例子:
31) 他老是那样,一着急倒说不上来话了。
有时,“一X倒Y了”孤立地看是有歧义的,理解为已然事件,是顺承关系;理解为未然事件,是条件-结果关系。例如:
32) 他一看倒明白了。
例32)没有语境的情况下不能确定是已然事件还是未然事件,事件性质不同,X和Y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已然事件是顺承关系,未然事件是条件-结果关系。
四 “倒”多功能用法的内在关联
“倒”,本义是“倒下”,《说文》云“倒,仆也”。根据杨荣祥(2005),副词“倒”来源于“倒”的动词义“颠倒”,“颠倒”表示与“正、顺”相反,因而引申虚化为表示对不合常情的性质状态或事件的强调,义近“反而”。“倒”在六朝时即发展出“不合常情”的用法,但意义还比较实在,到《敦煌变文集》中已经是严格意义的语气副词了,但仅限于修饰动词。到《朱子语类》,语气副词“倒”除了修饰动词,还可以修饰句子,这说明“倒”已经由概念功能扩展到语篇功能,起语篇连接作用。到《金瓶梅词话》,语气副词“倒”更进一步扩展延伸到修饰形容词。应该说,最晚在明代,语气副词“倒”的用法已经相当成熟了。
共同语中,“倒”只有语气副词的用法。方言中“倒”有时间副词和关联副词的用法,它们都是从语气副词发展来的,其发展呈放射式,一方面是从语气副词到时间副词,一方面是从语气副词到关联副词。
(一)从语气副词到时间副词
“倒”作为语气副词,主要用法是“反预期”,即对预期事实进行“反转”:预期如此,实际并不如此。反预期有时和交际者相关,表现为与说话人预期相反和与受话人预期相反;有时和社会固有模式相关,表现为与社会固有模式相反。例如:
33) 本来以为没雨,没承想倒下起雨来了。(与说话人预期相反)
34) 他当我好欺负,我倒要看看他能把我怎么样。(与听话人预期相反)
35) 人不大,脾气倒不小。(与社会固有模式相反)
“倒”向时间副词发展,需要一定的句法或语义条件,主要是语义条件,表现为语义专化,即由基础的反转句专化为与说话人预期相反的反转句。这有点像语法化中的相邻句位,只不过相邻句位是句法条件,而语义专化是语义条件而已。如果说话人以为没有发生某件事,而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某件事,“倒”就具有了时间副词的性质。例如:
36) 我以为他还没来呢,没想到他倒来了。
例36)“倒”仍然可以理解为“反而”,是语气副词;但也可以理解为“已经”,是时间副词。这时“倒”介于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依违两可之间,具有过渡性质。当对比的性质不明显甚至脱落以后,“倒”就只能理解为时间副词了。例如:
37) 他倒来了,你给他沏一杯茶。
例36)“倒”理解为时间副词,是语境赋予的,在特定语境中,“倒”具有时间副词的意义。随着“倒”所在反转句的发展,“倒”逐渐吸收了表达时间的语境意义,于是出现了时间副词的用法,如例37),这是“语境吸收”(absorption of context)机制作用的结果。
“倒”发展为时间副词,一方面保留了“反转”的意义,即时间意义和反转意义并存,但时间意义凸显而反转意义抑制;另一方面继续扩展延伸,由已经实现类推扩展到即将实现,这时“倒”的时间副词意义就非常成熟了。例如:
38) 他倒来也,你给他沏一杯茶。(他已经快来了,你给他沏一杯茶)
综上,“倒”从语气副词发展为时间副词,经历了语义专化、语境吸收、类推扩展三个过程,从而成为成熟的时间副词。
(二)从语气副词到关联副词
“倒”的基本用法是语气副词,而不是关联副词。李焱、孟繁杰(2011)对副词“倒”的语法化历程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正确的,但把“倒”定性为关联副词,是不正确的。正如张谊生(2000)所说:“关联副词是从句法功能、逻辑功能、篇章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副词小类。而且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每一个关联副词都是一个兼属其他小类甚至大类的兼类副词,纯粹意义的关联副词是不存在的。”因此,“倒”作为关联副词,是不具有独立性的,是在语气副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倒”作为语气副词,主要用于行域,用于知域和言域的都是特殊情形。行域属于现实世界域,语言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真实状况。“倒”作为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对预期事实的“反转”。如果“倒”只反映现实世界的“反转”,不是说话人的认定、推理、言语行为,就属于行域。例如:
39) 说起他来,我倒想起一件事来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用例)
例39)是“说起他来,(没想到)想起了一件事”,这不是说话人有意为之的,而是客观上自然出现的事实,是符合现实世界情形的,属于行域。
“倒”的关联副词用法属于言域用法。言域属于言语行为域,反映了说话人“以言行事”的行为,言域有可能符合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形,也有可能只是说话人的主观言说,未必符合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形。沈家煊(2011)认为,有些虚词的词义引申是由虚词进入言域引发的。“倒”从语气副词发展为关联副词,也是从行域到言域的引申。
“倒”向言域引申,是在与受话人预期相反的基础上实现的。具体为:
A.受话人说出一个事实;
B.说话人首先认同这一事实,因为这一事实属于行域;
C.说话人接着再添加一个前提;
D.说话人说加上这个前提,事实就反转了。
行域是“我陈述”,言域是“我言说”。当说话人说“添加一个前提,事实就得以反转”时,“倒”就完成了从行域向言域的转变,成为关联副词了。例如:
40) A:三瞎毛的病治不好。 B:找个好医院倒治好了。
例40)受话人A陈述一个事实,说话人B首先承认这个事实,但又添加一个前提“找个好医院”,那么原有的事实就发生了反转,病就可以治好了。说话人的详细话语过程是这样的:三瞎毛的病治不好,对;可是我说,只要找个好医院,病就可以治好了。“我说”是言域,由于“我说”,语气副词“倒”实现了关联化,成为关联副词。
例29)“刚一出门倒碰着二狗油了”是顺承关系,不是事理逻辑关系,但仍然遵循着言域引申的原则。例29)最有可能的引发是,对方问“你没有碰着二狗油吧?”这是半信半疑的疑问,希望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即“你没有碰着二狗油”;说话人先认同这一事实,“如果不出门,是碰不着二狗油的”,然后添加一个前提“出门”,于是事情出现反转,“一出门倒碰着二狗油了”。因此,不论是顺承关系,还是事理逻辑关系,都符合从行域引申到言域的基本原则。
综上,副词“倒”的演化途径可图示如下:
(三)偏侧关系及语义地图
共同语副词“倒”和张家口方言副词“倒”在意义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偏侧关系”(skewed,赵元任1970,李小凡2015)。李小凡(2015)指出:“语义地图是破解偏侧关系的理想工具”。
语义地图是和语言类型学相关的研究工具。“其基本操作方式并不复杂。首先由最简单的问题出发,即若某个形式X在某个具体语言里具有X1、X2、X3三种不同的意义/用法,那么,语义地图模型可帮助我们通过比较弄清这三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并将其表征在一个几何空间上。”(张敏2010)在张家口方言中,副词“倒”有三种意义/用法:X1=语气副词,X2=时间副词,X3=关联副词。根据语义地图的原理我们可以预测副词“倒”在共同语和方言的各种情形,方言我们以晋语为例。具体可分四种情形。
第一种,X1。即只有语气副词的用法。包括共同语、晋语吕梁片和志延片。
第二种,X1、X2并存。晋语邯新片这种情形比较多见,有河北邯郸涉县、河南新乡等。
第三种,X1、X3并存。晋语上党片这种情形比较多见,有山西长治等。
第四种,X1、X2、X3并存。晋语并州片、五台片、张呼片、大包片大都是这种情形。
根据语义地图,我们不但可以预测共同语和晋语的情形,还可以预测其他方言的情形。根据前人材料,我们发现,安徽巢县话也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形。根据黄伯荣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类编》(1996),安徽巢县话(安徽巢县已经并入巢湖市,现为居巢区,为保持文献来源的一致性我们仍然称为巢县话)有一个时间副词“到”,相当于“已经”,但又多着一层意思:已出现的状况、已发生的事态出于说话人之所料。我们认为,这个时间副词“到”应该就是“倒”。首先,从理论说,词的用法应该具有语义基础和历时联系,没有语义基础和历时联系的只能具有“记音”性质。“到”表“到达”意义,没有反预期意义,因此巢县话的这个时间副词“到”是很可疑的。“倒”具有反预期意义,而且在语义专化、语境吸收、类推扩展的情况下能够发展出时间副词的意义,因此这里的“到”应该就是“倒”。其次,从事实上,巢县话的“倒”在意义和用法上和张家口方言时间副词“倒”几乎完全相同。
五 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张家口方言“倒”的多功能性及其内在关联,通过最简的一维语义地图预测并验证了“倒”在共同语和方言中的分布。
关于“倒”的时间副词和关联副词的用法,在方言中并不只限于张家口方言。在我们初步的调查中,赣方言、西南官话、广西闽南话的一些被调查者也提供了一些类似的材料,认为“倒”在某些地方也有时间副词和关联副词的用法。比如,江苏盐城“倒”有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的用法,云南曲靖陆良“倒”有语气副词、时间副词和关联副词的用法。如果我们对“倒”的用法作进一步的细化,把语义地图绘制得更加详细,并得到其他方言调查的佐证,研究当更有价值,不但能够丰富汉语方言的研究,还能够为语言类型学提供材料。
目前,基于语言成分偏侧关系的语义地图绘制,逐渐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内容,方言研究应该积极借鉴,运用于方言研究中,从而促进汉语方言研究的不断深化。
本文发音合作人
郭晓燕(山西长治,晋语),纪润梅(河北尚义县,晋语),李诗頔(江西南昌,赣方言),林文月(广西桂林平乐县二塘镇,闽南语),马梦婕(河南新乡,晋语),尚静(山西太原,晋语),王瑜(四川成都,西南官话),熊红丽(河北涉县,晋语),张联平(河北平山县,晋语),张曼琳(江苏盐城,江淮方言),周春林(云南曲靖陆良,西南官话)。
黄伯荣主编 199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出版社。
李小凡 2015 语义地图和虚词比较的“偏侧关系”,载李小凡、张敏、郭锐等著《汉语多功能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商务印书馆。
李焱、孟繁杰 2011 关联副词“倒”的演变研究,《古汉语研究》第3期。
陆俭明 1982 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吕叔湘主编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马真 2003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 2011 《语法六讲》,商务印书馆。
武玉芳 2010 《山西大同县东南部方言及其变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邢向东 2008 论晋语中句子后部的隐含与句中虚词的语气词化,载邵敬敏主编《21世纪汉语方言语法新探索——第三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
杨荣祥 2005 《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
张敏 2010 “语义地图模型”:原理、操作及在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研究中的运用,《语言学论丛》第42辑。
张谊生 2000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赵元任 1970 国语统一中方言对比的各方面,载《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宗守云 2015 晋方言情态动词“待”及其否定关联和意外性质,《中国语文》第4期。
宗守云 2016 “还X呢”: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On Multi-functional Adverb(倒) in Zhangjiakou(张家口) Dialect
ZONG Shou-yun
(Language Institut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倒) is a multi-functional adverb in Zhangjiakou(张家口) dialect. It can express mood, and its meaning is anti-expectation; as a temporal adverb, variation achieved shows with it; and it also used to connected result clause either.(倒) is from mood expression to temporal adverb, and also to relative adverb. In mandarin and dialects, some differences of(倒) have skewed, which can be analysis with semantic maps.
Zhangjiakou(张家口) Dialect; Jin(晋) Dialect;(倒); Skewed; Semantic Maps
H172
A
1000-1263(2018)01-0036-07
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资助项目“中国语言文学”(A-0230-15-003004)
宗守云,男,1968 年生,河北涿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