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差异识别评价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2018-05-28汪超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旅游业区域

汪超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作为内涵、旅游作为载体,体育提供资源、旅游带来市场的业态,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交叉产业。它作为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以体育赛事观赏、运动体验、户外休闲等显著特点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体育旅游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要求。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在“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主要任务中又一次明确指出:“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落实五大任务,即引领健身休闲旅游发展、培育赛事活动旅游市场、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提升体育旅游装备制造水平、加强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所以,加快区域体育旅游业的规划和发展,对指导意见提出的五大任务完成起到促进作用。正确认识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差异,对于了解陕西体育旅游业在推动本省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区域间合作与共赢,促进区域体育旅游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的内涵及基础理论研究

所谓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是指,某一地区立足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激烈的旅游目的地竞争中,在体育旅游业市场中保持客源争夺和市场开发竞争优势并实现最大综合效益的能力。在分析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内涵时,需要明确研究的区域范围、要有一种比较的概念、要分清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和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区别和联系。基于上述分析,对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内涵研究包括以下。

1.1 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

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表现在旅游产业内部的体育旅游产品设计、体育旅游企业发展以及旅游服务功能的发挥。其中,体育旅游企业具有关键作用,体育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主要看能否提供比对手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利润。所以体育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乃至整个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的大小。

1.2 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强弱表现在体育旅游环境的优劣上

现阶段,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不在全部依赖于和局限于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资源,创造高效的旅游发展运行环境来提高其竞争力是有效途径之一。体育旅游业发展环境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自然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是基础,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诸如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条件。

1.3 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主体是区域

区域体育旅游业要突出其个性,突出区域体育旅游业的个性是为其提高竞争力寻找准确的切入点,考虑区域体育旅游业的个性就是要明确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的主体在于区域。

1.4 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1.4.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是解释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对于某区域体育旅游业的资源禀赋确实对体育旅游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挥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的初级起步阶段。所以,研究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应考虑到比较优势原理。

1.4.2 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体现的是一种集约化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和一种高层次的人才、资金、技术等高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的理念。旅游竞争力的增强除资源本身优势外,其它要素组合与优化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配合是关键。所以,对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分析,特别是对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结构分析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

1.4.3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关注经济活动地理区位的理论,着重研究空间布局对争夺市场的影响,其活动空间规律和区位布局的选择形成了特有的旅游区位现象。区位内的诸多因素如资源、环境、人口等,以及区位所处的各种位置如地理位置、旅游网络位置等构成了旅游地的总体状况,这种总体状况表现出的区位优势与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息息相关。

1.4.4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构成。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所以,整体性是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把研究的对象看成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功能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为体育旅游业区域合作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合作可以提升系统的等级和“整合功能”,推动区域内体育旅游产业的日趋增强和发展。

2. 体育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的选取

2.1 体育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评价从区域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区域经济实力和区域旅游发展活力的多角度综合考虑构建了3个子系统、6个方向、21个指标的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三个子系统体现在旅游资源、产业、市场竞争力方面,六个方向涉及到资源实力、旅游基础、环境实力、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市场实力方面。

2.2 评价方法的选取

2.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为一种决策思维,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各个因素,将这些因素按照支配关系组成有序递进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方法。AHP结合定量于定性的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处理。本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各指标的内容及其权重。

2.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本研究选取了体育产业经济、旅游专业的教授共8人作为专家组,进行三轮问卷调查。第一轮向专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独立赋值,回收整理问卷将专家支持率最高的指标权重作为第二轮参考标准,进行第二轮指标权重的赋值并回收问卷,筛选指标进行第三次问卷调查,第三次专家们对于体育旅游指标权重的意见更趋于一致,由此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表1)。

3. 陕西省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差异评价结果与解释

3.1 体育旅游业竞争力评价过程

3.1.1 样本选取

选取陕西省10个地市作为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首先从研究条件考虑,其次,陕西省10个地市旅游产业发展各有特点,它们代表了陕西省体育旅游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它们之间的竞争力状况能够反映体育旅游竞争力状况和实力,相互之间体育旅游既有可比性,又具有竞争关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研究意义。10个市区包括:陕南地区,商洛、安康、汉中,关中地区,铜川、渭南、咸阳、宝鸡、西安,陕北地区延安、榆林。

3.2 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结果与解释

将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和陕西省内体育旅游资源竞争力指数、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数、旅游市场竞争力指数分别带入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可得到各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值。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A=0.45B1+0.25B2+0.3B3

3.2.1 体育旅游业资源、产业、市场竞争力指数分析

表2 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资源、产业、市场竞争力指数及排序

通过表1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和表2省内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人均旅游收入指数、市场投资环境指数,带入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可分别得到省内旅游资源竞争力指数、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数、旅游市场竞争力指数。其中不难发现,西安在旅游资源、产业和市场方面竞争力指数较强,其中在旅游产业和市场方面明显高于其它地区,说明西安具有较成熟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和前景。

3.2.2 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表3看,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西安、宝鸡、汉中是综合竞争力前三的区域,咸阳、延安、安康、商洛综合竞争力次之,铜川、渭南、榆林是综合竞争力较差的区域。在对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评价过程中观测了区域体育旅游业六个方面的实力指数,分别为资源实力、旅游基础、环境实力、发展活力、市场实力指数。其中,西安在六个观测指标方面有5个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这说明西安在体育旅游资源、产业、市场评价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是目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

从劣势的角度看,榆林、渭南、铜川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倒数1-3位。在资源实力中榆林、铜川、延安倒数1-3位;榆林、铜川、延安在旅游基础倒数1-3位;环境实力倒数1-3为的是榆林、汉中、安康;经济实力倒数1-3为的是榆林、汉中、渭南和咸阳并列;发展活力倒数1-3位的是商洛、榆林、铜川;市场实力倒数1-3位的是商洛、榆林、铜川。从中发现,榆林在体育旅游资源发展上具有明显的劣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旅游环境较差。其中,自然环境表现在基础差,社会环境表现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差,同时配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所能提供的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条件差。

3.3 提升陕西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3.3.1 编制区域内统一的体育旅游规划

体育旅游规划是从区域整体高度考虑区域体育旅游开发的情况,具备安排各种对区域范围内各地区、各部门具有较强的整合功能,编制统一的体育旅游规划,对各地、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开发活动进行法律规范,是保证体育旅游区域开发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障体育旅游区域开发的科学性、可行性,规划应该由政府牵头,聘请专家编制。规划应在区域内各地域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内体育旅游的条件和基础做出评价,制订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定开发的目标和内容,明确重点项目,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表3 陕西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分析及排名

数据来源:结合评价指标权重和表1计算得到

3.3.2 体育旅游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

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引进是促进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人才来设计开发具有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一是要打开人才的流动与配置窗口,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对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快区域内体育旅游人才交流政策的制定。创造可以自由流动的人才环境,二是要统一制定陕西体育旅游行业标准,三是加快陕西体育旅游人才市场、学校体育人才市场、社会体育人才市场、体育行政管理等人才市场的建设。

3.3.3 体育旅游市场一体化建设

实现体育旅游市场一体化建设要解放思想。让旅游业和体育业的结合向高层次转型升级。首要就是破除从单一的观光城市向特色体验旅游地转型。宏观层面可以通过区间的政府协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对各地区体育旅游要素进行科学布控、重组和优化,增强区域内体育旅游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微观层面各地区要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特色,真正建立起以特色体验旅游为中心诉求的营销体系,发挥地缘和资源互补的可利用优势。

3.3.4 重新进行体育旅游区域功能分工

在更高层次上重新进行体育旅游功能分区,使各区的体育旅游功能更为合理。突破各地行政界限的限制,通过重新的区域体育旅游功能分工,邻近的同质体育旅游区能扩大规模提高档次;邻近的异质体育旅游区相互补充,增加游览内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吸引更多的消费,避免近距离重复,出现产品雷同,资源开发深度广度不够的现象。新的区域体育旅游功能分区为区域体育旅游协调发展指明了开发的侧重方向,保证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在同质性中突出各自的异质性。可以考虑将陕南打造成为以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为契机,发展亲近自然型体育旅游业;关中地区以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赛事资源为契机;陕北地区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契机,发展红色体验体育旅游业。

3.3.5 建设区域体育旅游带

陕南打造成为以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为契机,发展亲近自然型体育旅游业。具体操作上可将安康市打造成以“龙舟”和“漂流”高端主题形象的水上运动度假区,将汉中打造成“自然”、“生态”项目为核心的自然景观运动休闲区,将商洛打造成“秦岭最美是商洛”为主的秦岭生态运动观光区。关中地区以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赛事资源为契机,将铜川打造成“冰雪”特色的运动体验区,宝鸡打造成“民俗”体育旅游体验区,西安打造成“人文”特色为主的体育旅游区,咸阳打造成为“水上”体育休闲区,渭南打造成“赛事”资源的观战体育旅游区。陕北地区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契机,发展红色体育旅游业;延安打造成“红色”主题的体育旅游教育基地,榆林打造成“沙地”为主体的探险体验旅游区。通过对各地区资源的进一步合理配置与开发,形成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带。

3.3.6 完善区域竞争机制

在共生理论下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应主动采取竞合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各旅游地之间建立共生、互助的合作关系,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协同发展。竞合模式的实质是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共同建立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在区域竞合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多层次的区域旅游协作网络,完善城市游客密集区、 区域旅游集散地、重要交通节点和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拓宽区域旅游协作的内容和层面,建设旅游信息网络平台,为旅游者提供公益性、基础性资讯服务。推动区域体育旅游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

:

[1] 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研究[J].体育学刊,2016(4):55-62.

[2]http://www.cnta.gov.cn/zwgk/tzggnew/201612/t20161222_810129.shtml《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6年 12月22日.

[3] 苏建军.山西旅游经济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4] 王丽霞,任志远.陕西省各地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差异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5(4):210-214.

[5] 李琪,唐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核心竞争力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9(15).95-96.

[6] 吴晓春,孙根年,马耀峰.陕西十地市旅游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6):73-77.

[7] 王瑞静,沙磊,魏丕勇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滨体育旅游业区域整合及协同发展研究[J].海洋经济,2013(3):31-37.

[8] 鲁小波,丁玉娟,郭迪.辽宁区域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4):67-75.

猜你喜欢

竞争力旅游业区域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分割区域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区域发展篇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