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产”火了山东农村经济
2018-05-28
45岁的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高旺村村民杨国强半年前来到位于村口的山东鲁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蘑菇采摘工,平均一天可收入70元。这要“比自己出去找活干强多了,不用风里来雨里去,自家地里的活也不耽误”,杨国强笑着说。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长期处于全国前列,而一、二、三产业融合而成的“新六产”使得山东农业生产经营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在“新六产”的带动下,很多过去和杨国强一样曾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单个农户,在规模化和机械化“耕、播、管”一体化作业中,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既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又增加了收入。
发生可喜转变的不仅是农户,一批新型农业企业也成为山东农村快速成长的新星。曾经做了多年物流生意的石学君回到邹平县老家,从当地流转200公顷土地,产出的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直供企业,种植瓜果蔬菜的家庭农场成为百姓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山东鲁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崔林介绍,公司现有48个大棚,种了平菇、灵芝、杏鲍菇等品种,有的直销超市,有的卖给医药企业作为原料。“过去需要跑市场找客户,现在和下游企业的订单都是一年一签,从不为销路发愁”。
流转了周边6县2万多农户耕地的山东元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如今这家公司经营着1.13万公顷土地。公司副总经理宋明波说,已与几家种子科研机构、粮油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同,每年的小麦、玉米收获后直接供应给下游企业。
在订单农业的引导下,这家公司还专门种植可用于面包等高端面食的小麦品种,以及出油率高的玉米品种,价格比市场价贵不少。
据山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于永德介绍,发展“新六产”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高度一致。“新六产”是对传统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构和提升,对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1月,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业“新六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显著提高,全省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0个,培育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600家,为山东省农业由大到强转变、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于永德说,近年来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不断壮大。截至今年年初,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5万家,农民合作社18.6万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600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户均增收2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