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8-05-28闫盛霆,仇慧清
山东省、滨州市召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的会后,滨州市农业局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研究,结合省委书记刘家义和市委书记张光峰在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确定了加快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具体工作措施。
培育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主体:
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增大,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年内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二是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组织开展“农金对接”、经贸洽谈、培训考察等活动,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壮大。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700家,总数达到6800家,新增家庭农场230家,总数突破1000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对接。
挖掘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潜力: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粮食产业适当调减籽粒玉米面积,增加大豆、杂粮、饲草面积。棉花产业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整建制打造良好棉花示范市,同时实施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蔬菜产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推进绿色、有机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提高设施栽培的面积和水平,年内设施蔬菜达到2万公顷以上。二是做大品牌农业。委托专家高标准设计滨州农业品牌标识,开展滨州市农业品牌推介,扩大滨州市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筛选、推荐本市农业企业参加全省品牌申报。组织开展市级农业品牌评选活动,年内认定10个企业产品品牌和5个区域品牌。三是支持规模化经营。通过科学顶层设计、制定奖励扶持政策、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年底全市土地承包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四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年内市级成立粮棉菜等5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各县区组建农技推广联盟,集中力量攻克困扰全市农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农技推广智能云平台,实现农技推广服务进村入户。
拓展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一是推进“三链重构”。调整农业产业链条,把农产品加工业定位为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关键的业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流通链条,尽快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农产品展示、配送中心。全年订单供应京津优质粮40万吨、瓜蔬30万吨,提高农业经营的市场化水平。二是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拓展农业新功能,挖掘农业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助力全市全域旅游战略。三是加快推进沿黄生态高效示范区建设。沿黄示范区今年已被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滨州市加快启动实施沿黄农业“新六产”建设工程,年内完成投融资7亿元,把沿黄示范区打造成为机制灵活、科技领先、产业融合、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夯实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基础:
一是夯实农业人才基础。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年内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推荐评选省市级乡村之星15人以上。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强化农技服务职责。二是夯实农业政策基础。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做到面积核实准确,补贴发放及时。大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力争年内农业保险投保率达到65%以上,确保受灾农民减产不减收。三是夯实农业生态基础。坚持“减增消”原则,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年内新增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3333公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1.3万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四是夯实农业安全基础。构建农药监管、监测和诚信三大体系,形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农药监管网络;严格落实农药生产经营许可、生产记录和经营销售记录三项制度,抓好剧毒高毒农药的全程监管;指导老百姓科学选药、合理用药,同时大力推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侵害农民利益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