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园科学用药

2018-05-28

农业知识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抗药性化学农药药害

化学农药防治梨树病虫害是一种高效和速效的防治技术,但它存在副作用,如病虫易产生抗性、对人畜不安全、杀伤天敌等,因此,使用化学农药只能作为病虫害发生严重时的应急措施,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效果不明显时才采用的防治措施。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合理使用农药增效剂,适时打药,均匀喷药,轮换用药,安全施药。

一、正确选用农药

全面了解农药性能、保护对象、防治对象、施用范围。正确选用农药品种、浓度和用药量,避免盲目用药。

1.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二溴乙烷、杀虫脒、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砷类、铅类等18种农药,并规定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福美砷等农药不得在果树上使用。

2.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允许使用的杀虫杀螨剂有:Bt制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制剂、烟碱、苦参碱、阿维菌素、浏阳霉素、敌百虫、辛硫磷、螨死净、吡虫啉、啶虫脒、灭幼脲3号、抑太保、杀铃脲、扑虱灵、卡死克、加德士敌死虫、马拉硫磷、尼索朗等;允许使用的杀菌剂有:中生菌素、多氧霉素、农用链霉素、波尔多液、石硫合剂、菌毒清、腐必清、农抗120、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扑海因(异菌脲)、粉锈宁、代森锰锌类(大生M-45、喷克)、百菌清、氟硅唑、乙磷铝、易保、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

3.限制使用的中等毒性农药。品种有: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哒螨灵、抗蚜威、毒死蜱(乐斯本)、杀螟硫磷等。限制使用的农药每品种每年最多使用1次,与其他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30天以上。

二、适时用药

正确选择用药时机可以既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又不杀伤或少杀伤天敌。梨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如下:

1.病虫害发生初期。化学防治应在病虫害初发阶段或尚未蔓延流行之前;害虫发生量小,尚未开始大量取食危害之前。此时防治对压低病虫基数,提高防治效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病虫生命活动最弱期。3龄前的害虫处于幼龄阶段,虫体小、体壁薄、食量小、活动比较集中、抗药性差。如防治介壳虫,可在幼虫分泌蜡质前防治。于芽鳞片内越冬的梨黑星病菌,随鳞片开张而散发进行初侵染。

3.害虫隐蔽危害前。在一些钻蛀性害虫尚未钻蛀之前进行防治。如卷叶蛾类害虫应在卷叶之前;食心虫类应在入果之前;蛀干害虫应在蛀干之前或刚蛀干时为最佳防治期等。

4.树体抗药性较强期。梨树在花期、萌芽期、幼果期最易产生药害,应尽量不施药或少施药。而在生长停止期和休眠期防治,尤其是病虫越冬期,其潜伏场所比较集中,虫龄也比较一致,有利于集中消灭,且树体抗药性强。

5.避开天敌高峰期。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是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喷药时,应尽量避开天敌发生高峰期,以免伤害害虫天敌。

6.选好天气和时间。防治病虫害,不宜在大风天气喷药,也不能在雨天喷药,以免影响药效。同时也不应在晴天中午用药,以免温度过高产生药害、灼伤叶片。

三、用药方法

1.使用浓度。用液剂喷雾时,往往需用水将药剂配成或稀释成适当的浓度,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有些非可湿性的或难于湿润的粉剂,应先加入少许水,将药粉调成糊状,然后再加水配制。

2.喷药时间。喷药的时间过早会造成浪费或降低防效,过迟则大量病原物已经侵入寄主,即使喷内吸治疗剂,也收获不大,应根据发病规律和或短期预测及时在没有发病或刚刚发病时就喷药保护。

3.喷药次数。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果园病虫害数量来确定,如果一次用药后显著减轻了危害水平,可以继续监测,15天内不再进行防治,应考虑成本,尽量节约用药。

4.喷药质量。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及高效喷药器械,防止跑冒滴漏,提高雾化效果,实行精准施药,从高容量、大雾滴喷洒改为低容量、细雾滴喷洒,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防止药剂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5.药害问题。梨树不同品种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不同发育阶段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幼果和花期容易产生药害。另外与气象条件也有关系,高温、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容易引起药害。如果施药浓度过高造成药害,可喷清水,以冲去残留在叶片表面的农药;喷高锰酸钾6000倍液能有效地缓解药害;结合浇水,补施一些速效化肥,同时中耕松土,能有效地促进果树尽快恢复生长发育。在药害未完全解除之前,尽量减少使用农药次数。

6.抗药性问题。抗药性是指由于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导致病虫具有耐受一定农药剂量的能力。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一是在防治过程中采取综合防治,不要单纯依靠化学农药,应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使其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降低对害虫的选择压力。二是要科学地使用农药,首先加强预测预报工作,选好对口农药,抓住关键时期用药。同时采取隐蔽施药、局部施药、挑治等施药方式,保护天敌和小量敏感害虫,使抗性种群不易形成。三是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轮换用药,避免单一药剂连续使用。四是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合使用,或现混现用,或加工成制剂使用。另外注意增效剂的利用。

猜你喜欢

抗药性化学农药药害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避免植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常见方法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全国农药减量控害与抗药性监测治理技术培训班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作物药害如何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