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
2018-05-28朱富春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
(朱富春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
目前,食用菌栽培进入专业化、周年化、设施化、产业化,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是,随着培养基质中速效营养成分的增加,环境条件的改善,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病虫害发生的数量和严重度也在同步增加。在一些老产区、老菇房内病虫害程度相当严重,导致菌丝无法生长或者无法出菇,甚至绝收。食用菌病虫害防控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采取生态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把食用菌病虫害消灭在发生危害前,确保其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的目的。以下主要介绍生态调控、物理调控、化学防治。
一、生态调控
1.木腐菌与草腐菌宜分场所制种和种植。因草腐菌需要培养料发酵处理,在发酵期间,病菌和蚊蝇大量繁殖,如果与木腐菌相互在同一环境下,病虫害易于交叉感染。
2.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对于发生过严重性病害和虫害的栽培房不应连续种植相同的品种,以防相同的病虫暴发。
3.选用抗病虫性强、培育生命力强、高纯度的菌种。抗性强的品种体现出品种的遗传优势,而菌种的生活力和纯度则由供种单位的技术和条件所决定。种植者在引进优良菌种的同时选择适宜于出菇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侵染的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
4.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制种发菌场提高菌种成品率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整个制种场所清洁、干燥、无污染菌袋、无积水、排水沟通畅,空气、水源清新、干净。空气中杂菌指数低,接种和发菌期间感染的机会也随之降低。
5.同一菇房同一品种,同期播种、出菇,便于管理。在能保证正常出菇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菇房内的湿度,增加通气量,将有助于减少病菌的生存条件。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断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洁,极大程度地降低病虫滋生场所。
二、物理控制
1.强化基质灭菌或消毒处理,保证熟化菌袋的纯无菌程度。灭菌期间常压100℃维持8~10小时,高压121℃维持2.5~3小时,杀灭基质内的一切微生物菌体和芽孢。使用的菌袋韧性要强,无微孔,封口要严,装袋时操作要细致,防止破袋。
2.菌种生产要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纯度高、活力强的菌种。有条件的菌种场,灭菌灶应安排进袋口和出袋口门,中部隔断,出袋口处连接种室,经冷却后,在超镜工作台内接种。操作人员要穿戴好工作服,确保接种室的高度无菌。
3.安全发菌,防止杂菌、害虫侵入菌袋。菌种或菌袋发菌室应具备恒温条件,温度控制在20~26℃,防止温差过大而引起菌袋出现水汽,杂菌入侵而污染。同时,遮光培养,减少蚊蝇成虫飞入产卵危害。
三、化学防治
1.培养料药剂处理。在生产规模较大的栽培场,长期的生产菌种和出菇袋,其场内的空气中杂菌浓度较高,污染途径也较多。因此,很有必要在培养料中加入微量的杀菌剂,以有效地抑制竞争性杂菌的萌发和发展速度,提高菌袋成品率。如:50%的多菌灵在500倍液时有效地抑制绿霉的发菌速度,而多菇丰1000~1500倍液也能有效抑制木霉、根霉、曲霉的发菌速度,而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
2.覆土材料前处理。土壤能保湿吸水,刺激菇体形成,但土壤也是许多病菌和害虫卵、蛹的栖息场所。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物理方式和化学药剂进行杀菌灭虫处理后才能使用。如:在蘑菇等草腐菌上的覆土材料宜选择河泥砻糠土,因河泥在嫌气状况下,好气性致病菌少,且保湿性好,在覆土后2~3潮菇内基本不用浇水即能保持土壤的湿度。对于取用旱地土和水田土的材料,撒上5%的石灰,再在太阳下暴晒几天,在使用前5~7天,再喷上800倍液的多菇丰和1000倍液的菇虫净,建堆前用薄膜盖上闷5天后,搬入菇房使用。
3.覆土和开袋前的消毒处理。在高温季节病虫活动期,应着重于开袋前和覆土前预处理工作。如:蘑菇菌丝发满后和覆土前,用多菇丰、菇虫净各1000倍液喷施于菇床上,能有效地杀灭菌丝内的幼虫和杂菌。平菇在开袋后,在袋口和周围喷1000倍液的菇虫净,防止菇蚊、蚤蝇产卵危害。
4.抓住出菇间隙期防虫治病。在出菇期间遭遇病虫危害时,应在采菇后进行及时用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