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中学 乐中画

2018-05-26胡菊英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胡菊英

摘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在玩中获得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我园的玩美童画课程就是在尊重孩子爱玩天性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让孩子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玩”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与体验,使自身的艺术能力获得相应的提升与发展。那如何让美术活动“玩”起来?教师该如何指导幼儿玩?

本文将通过玩美童画课程的开展,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玩”的过程,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玩”,促使大班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玩美童画;快乐玩;趣味玩;多样玩;个性玩

玩美童画课程是我园的园本文化特色课程,它将幼儿的“玩”与美术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充分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并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表现与创造,从而让每个孩子得到美的熏陶与培养,发展其艺术潜能。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因此,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艺术表现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发展艺术潜能,在“玩”中表现与创造艺术,从而获得自身艺术表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图形组合——快乐玩

图形的组合与呈现能丰富幼儿的画面,表达幼儿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借助图形的组合拼搭让幼儿进行“玩”画,在玩一玩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造型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绘画体验。

1.平面组合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图形组合经验,有些幼儿已经达到了形状组合阶段,因此,利用各种图形让幼儿进行组合创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快乐的“玩”画。

例:在《下雪啦》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图形进行平面拼搭,然后洒上面粉来表现下雪后的美景。孩子们个个兴奋极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在黑色的卡纸上进行摆拼,“房子、树、人、小路”等等图形在孩子们的画面上出现,然后撒上白白的面粉,最后当拿掉摆拼的图形后,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呈现在大家面前,孩子们开心的笑着、看着……

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玩”画的过程,不同于以往孩子们单一的用笔进行绘画,我们让孩子用“玩”的形式表现,再也没有听到或者看到那些我不会的画面了,孩子们个个参与其中快乐“玩”画。

2.立体组合

图形的立体造型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他们更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活动,借用立体图形的组合让他们“玩”画,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的表现与创造。

例:在《百变小人》活动中,孩子们用纸盒进行小人造型,根据纸盒的大小及外形特征来设计小人的头、身体以及四肢,孩子们兴趣浓厚,有个别选择纸盒造型的、也有和同伴一起造型的、还有四五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大型小人造型的,造型完成后再给小人添画上头发、五官及漂亮的服饰,百变小人就完成来。当孩子们完成作品后,他们迫不及待地邀请同伴、老师来看自己的作品,非常开心。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看到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合作或不合作,整个“玩”画过程是非常快乐、自主的,对于自己最后呈现的作品孩子们是非常满意的,在快乐中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二、借形想象——趣味玩

物体的外形是幼儿进行想象的基础,他们通过对物体外形特征的观察想象出各种有趣的事物,从而进行表达与创造。在玩美童画活动开展过程中,借形想象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玩”画活动形式,孩子们在这其中不受约束,可以自由“玩”畫,然后根据自己“玩”出的画面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1.基本形想象

大班幼儿对于基本形想象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让幼儿根据基本形状(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进行想象然后创作,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例:在《泡泡乐》活动中,孩子们在纸上吹出一个一个泡泡,然后根据吹出的泡泡外形进行想象,“圆形可以变成什么?”“椭圆形可以变出什么?”孩子们边想边添画,‘鱼、瓢虫、蜗牛、孔雀、雨滴、花等等各种有趣的形象在孩子们的画面中出现,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兴趣很浓厚、创作欲望很强烈,用吹出的泡泡表现出生活中各种有趣的画面,利用图形表现生活画面,提升生活感知能力,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及幼儿的想象力。

2.不规则形想象

不规则的外形能给幼儿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这些形状不同角度的观察,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这些想象不受约束,更能激发幼儿自身创作的热情、丰富幼儿的想象,使“玩”画的趣味性更强。

例:在《抹布拖画》活动中,用一块抹布“玩”画,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听着音乐拿着蘸上颜料的抹布在黑色的卡纸上“刷、刷、刷”就拖出来一块有颜色的区域,“真有趣”、“真好玩”“我的和你的不一样”,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边玩边交谈着,拖画完成了。接下来根据拖画上颜色的区域勾画外形,最后进行添画想象,孩子们脑洞大开,创作出了一幅幅非常有趣的作品。

从上面的活动中,我们看到孩子们是非常兴奋的,原来保育老师擦桌子用的抹布也可以用来画画,拓展了幼儿的认知,在添画过程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三、丰富材料——多样玩

丰富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多样的“玩”画体验,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探索来“玩”画,不仅提升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更使幼儿探索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展现自我。

1.操作材料丰富

平时的绘画活动中,油画棒、水彩笔、勾线笔等都是幼儿的作画材料,大班幼儿对于这些材料已经有一定的操作经验,缺乏趣味性。因此,在玩美童画活动中,我们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多样“玩”画,激发孩子创作的热情。

例:在《油水分离画》活动中,孩子们三四个一起合作在一张全K的素描纸上作画,一个小朋友躺在纸上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另一个小朋友用油画棒勾勒出躺在纸上小朋友的外形,然后大家一起给纸上的造型涂上漂亮的颜色,最后刷上颜料,根据油、水不相容的特性让油画棒绘画的小人凸显在纸上。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平时熟悉的作画材料变的有趣了,同样的作画材料却能“玩”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得到了激发,创作欲望得到了提升,“玩”出了花样。

2.废旧材料提供

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此,在玩美童画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有效的选择与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消毒、处理,让幼儿进行创造、体验,促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发展。

例:在《瓶盖变变变》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用收集到的瓶盖进行“玩”画,拼贴出有趣的、不受约制的造型,有的孩子在已经勾画好的形态中进行拼贴、有的孩子随意拼贴、还有的孩子创意拼贴,然后根据自己的造型拓展想象,用同一种材料玩出不同的造型,让画面充满创意。

在这个活动中,“玩”变得更加精彩,同一种材料不同的玩法,可以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孩子们想象无限延展,生活经验得到提炼,创意无限。

四、多种形式——个性玩

不同的“玩”画形式可以带领幼儿感受不同的作画乐趣,玩美童画活动的开展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及教学方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我,从而使自身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1.活动模式多

活动模式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选择相应的“玩”画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挖掘自身的潜能,发展个性。

例:平时的美术活动我们有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区域活动等活动模式,而在每周四的下午我们更有水粉坊、纸泥坊、水墨坊、彩绘坊、泥工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活动模式进行“玩”、进行创作。

在这些活动模式下,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在活动中幼儿“玩”的热情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自身的个性更加得到凸显,“玩”出自我、“玩”出个性。

2.教学方法多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提升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热情,帮助幼儿获得自身相应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玩美童画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挖掘“玩”的方法,凸显幼儿“玩”的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张扬个性。

例:在《线条变变变》活动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學法,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手握画笔在画纸上随意“跳舞”,音乐停幼儿寻找各种图形添画,变出各种有趣的动物、人物等;在《泡泡乐》中,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幼儿进入吹泡泡的游戏中;在《下雪啦》活动中,教师运动生活感知法,引导幼儿观察雪景描述雪景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然后用生活中的粉袋进行撒雪等等……

在上述各活动中,教师充分挖掘了可激发幼儿创作热情的教学方法,从幼儿角度出发,让玩美童画中的“玩”字真正渗透到幼儿的绘画过程中,变绘画为“玩”画,让幼儿的画面充满创意与个性。

玩美童画玩出童年的精彩,我园玩美童画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仅挖掘了幼儿自身的潜能更使幼儿的创作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画面表现更加丰富、有趣。与此同时,教师个人的美术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引导幼儿“玩”的同时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天性,培养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瑞祥.《回归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8)

[2]黄丽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6)

[3]陈佳琦.《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J].美术大观,2011,(2)

[4]吴双.《试论美术教育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艺术科技,2015,(1)

[5]李红梅.《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J].才智,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