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问题浅析

2018-05-26徐佳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成因对策

摘要:当前校园欺凌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校园欺凌的类型及成因,从法律、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的角度探讨可行的对策措施,为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建言献策。

关键词:校园欺凌;成因;对策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年纪,每一个青葱少年都应徜徉在阳光的拥抱下。但是,随着媒体对校园欺凌案例的频频曝光,校园欺凌问题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情节之恶劣不禁令人深思。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菁菁校园,为何会欺凌事件频发,是什么让青少年变得如此暴戾?

1.校园欺凌概述

1.1 概念。校园欺凌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由一个或多个学生集中持续地故意伤害或破坏某个或某些学生的财物、身体和心理等,造成受欺凌学生肉体上和精神上痛苦的行为。校园欺凌不但会对受欺凌的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同时对欺凌者甚至是旁观者也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

1.2 欺凌的类型。比较常见的校园欺凌方式有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身体欺凌与言语欺凌属于直接欺凌,社交欺凌与网络欺凌属于间接欺凌。间接欺凌平时不易被察觉,但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伤害更严重、持久。当前网络欺凌逐渐兴起,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播速度更广更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一些青少年利用 QQ、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发送恶意诋毁、侮辱、威胁他人的文字与图片,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与精神伤害。

2.产生原因

对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进行成因分析,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校园欺凌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

2.1 法律缺失。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但在很多领域仍留有空白。如当学生、教师遭受校园欺凌时,没有相关法律规范可依循,而《教育法》、《民法通则》中的相关条款又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针对校园欺凌的相关立法工作亟待建立健全。

2.2 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出现欺凌他人的行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一些家长过分宠溺孩子,让孩子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惯性。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关心和照顾,易产生性格缺陷,滋生心理问题。当耐挫能力差的孩子遭遇不顺意的事情,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加上缺乏与人沟通的协商能力,所以简单粗暴的欺凌就成为他们“解决”反对意见的方式。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睦,特别是父母采取的简单粗暴的冲突处理方式,如辱骂打架或冷战对立的方式都会被孩子所模仿。同时,若父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轻视法律,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守法意识,也会造成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

2.3 社会原因。从社会方面看,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泛滥的网络媒体是校园欺凌产生的重大社会因素。青少年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社会媒介可以轻易接触到大量的语言与肢体暴力信息,例如暴力书刊、影片、电子游戏等。这种暴力文化使青少年容易将虚拟世界中的感受转变为现实中的暴力,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欺凌和暴力行为,逐渐形成欺凌他人的现象。

2.4 学校原因。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仍然有着“重智轻德”的倾向,把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缺乏有效的校园欺凌处理机制,如事前预防、事后心理援助与惩戒等,致使无法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欺凌的出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异常行為,也让校园欺凌有了可乘之机。

2.5 学生个人原因。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大多控制欲强、情绪控制能力差,普遍缺乏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会将一些自卑、怯弱、不灵敏的孩子作为“出气筒”。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大多性格懦弱、内向、自卑,敏感多虑,种种这些使他们表现得与他人明显不同,易成为被欺凌的目标,而他们自身又缺乏反抗能力,当他们遭受欺凌后保持沉默,不敢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校园欺凌的隐蔽性,助长了霸凌行为的气焰。

3.应对措施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校园欺凌关乎学生安全,政府应对该问题予以重视,尽快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从法律的高度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相关法律文件应明确校园欺凌的性质,明确处理机制、责任主体,为欺凌事件的依法处理提供有力依据。同时,还要健全惩戒机制,让欺凌者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对欺凌者实施应有的惩罚和处置,才能鼓励那些受到欺凌的孩子保护自己。

3.2 完善家庭教育。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措施中,不仅需要政府发挥其职能,家庭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父母不仅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更应该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安全、温暖、稳定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用文明的方式解决冲突矛盾,帮助孩子完善性格,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当得知孩子被欺凌时,给予孩子支持,传授孩子应对技巧,减轻孩子的恐惧情绪,并及时与学校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3.3 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通过德育活动创造一个宽容与尊重的大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和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宣传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学校发生的每一起欺凌事件都严肃处理,对欺凌者进行说服教育和适当的惩罚,并对被欺凌者予以心理援助。在校园中营造反欺凌氛围,对欺凌者具有教育意义,对旁观者具有警示作用。同时,建立专门的校园欺凌援助机构,及时给受欺凌者提供心理援助。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培训,以便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开展定期的学生心理测评,了解发现学生的心理冲突,防范于未然。

3.4 构建良好社会氛围。大众媒体利用舆论引导和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预防和应对方法,积极传播正能量,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建立援助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程度的欺凌,多层面、多方位给予受害学生及时的综合救助,对施暴学生予以心理辅导和正确引导。

3.5 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面对校园欺凌,青少年学生要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打破沉默,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取得帮助和支持。青少年学生要学会接受他人的不同,学会宽容、理解,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控制情绪。同时,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不自暴自弃,多给自己积极的鼓励,自信积极地面对问题。

防胜于治,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各方协调努力,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欺凌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赵记辉.校园暴力系统性预防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8(2)

[2]朗文曦.浅析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问题[J].综合论坛.2018(2)

作者简介:徐佳,女,汉,浙江金华人,本科,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财经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经类。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成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