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心理理论的起源

2018-05-26熊小红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红帽信念状态

熊小红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幼儿心理理论的起源,然后阐明幼儿心理理论的含义,对儿童而言,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可促进儿童诸多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是他们与同伴、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陌生人相处所必需的。

关键词:心理理论的起源;心理理论的含义

1.幼儿心理理论的起源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他们开始理解自己所思考的、知道的、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许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并开始了解到人们的许多行为是由他们自己的知识和信念引起或推动的。儿童的这种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心理理论是Premack & Woodruff通过对黑猩猩的研究于1978年在《行为与大脑科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们认为:如果个体能够将心理状态归于自己或他人,那么他就具有了心理理论。自从Premack &Woodruff;提出这一概念后,国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也因而使心理理论成为目前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最丰产的领域之一。虽然,对于心理理论的概念日前尚存争议,但一般认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具有的有关自己或他人的心理世界的知识,包括愿望、信念、意图、情绪、虚构表征等,也被称为常识心理学或朴素心理理论。

1983年Wimmer和Perner开始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所谓心理理论意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愿望、意图、感知、知识、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研究者较为一致地把达到对“错误信念”的理解作为幼儿拥有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 所谓错误信念是指他人或自己的一些与现实不一致的信念。幼儿获得错误信念理解的前提是能了解他人对同一事物的信念可能与自己的不一致。大量研究表明,3-4岁与4-5岁儿童的心理理论测验成绩存在显著差异,Flavell等人发现,3岁儿童只能理解事物的一种解释或表征,还不能同时理解对同一物体相互矛盾的两种表征。只有到4岁以后,儿童才能明白物体既可以用其外表来描述,也可以用其本质来表征,从而具备有区分外表与真实的认知能力。一般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在4-5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标志是成功地完成“错误信念”任务。许多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均表明,4岁以前儿童还不能认识到他人会有错误信念,即尚不具备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阶段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另一些研究发现3岁和4岁儿童没有显著差异。Leekam对2-5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指出3岁儿童能够理解他人看到的世界不同于自己看到的;理解想象客体不同于真实物体,人的行为决定于他们的愿望、意图和思想;理解知觉活动(如看) 以某种方式与“知道”的概念相联系。4-5岁儿童能够认识到不同知觉和观察角度会使人对相同客体或事件有不同的解释;能理解知觉(看或听)获得知识与知识因果性的关系(有人知道某事,因为他们看或听见过它),理解知识和信念与行为因果性的关系(信念导致人以一定的方式活动);形成关于情境的错误信念,所以能够理解人对情境的错误表征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幼儿在4岁时才能达到对错误信念的理解。早期对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集中在信念与现实的理解上,研究对象的年龄限于3~5岁。如果幼儿能认识到他人将会基于自己的错误信念來行动的话,我们就会得出结论:幼儿能把信念归于他人,也就是具有了心理理论。

2.幼儿心理理论的含义

何谓心理理论,20年过去了,理论家们并未在统一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相反,心理理论常被用于不同场合:①是指发展心理学关于儿童对心理的认识这一研究领域的统称,这是个最宽泛的用法;②是“理论”一词的本义,指知识的组织结构;③是特指推知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④则给予术语以更正式、更具体的定义,意指儿童的认识具有理论化的性质,认为“儿童对心理常识的认识,本质上具有理论性,具有科学理论一样的作用”;⑤认为心理理论是一种常识心理学(folk psychology),而不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理论。

一般地认为,所谓的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对自我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借助于这种认识,可对自我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对自我心理状态和他人心理状态认识两个方面。另外,幼儿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发展的研究是当前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心理理论是指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个体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理论的获得也会促进儿童的同伴互动和人际交往,进而为其后社会化奠定基础。

3.幼儿拥有“心理理论”意味着什么?

心理理论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拥有发展良好的心理理论,就能使个体更好地操作与控制日常的社会环境,较准确地预测他人和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状态,并协调相互间的关系。

对儿童而言,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可促进儿童诸多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是他们与同伴、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陌生人相处所必需的。例如,儿童若提高了对相互矛盾的心理表征的认识水平,就可以理解看法、偏见、信念、欺骗、争执、印象、反语、讽刺、错误观念和解释等概念的含义,并且认识到,由于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持有不同的认知表征,因此每个人自己也就可能出现错误信念,即自己关于某事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他们在认识到外表与真实有差异后,就可把这种认识应用于对关系的认识上,比如意识到“他们表现得好像彼此喜欢,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喜欢对方……”此外,心理理论能力在儿童的理解及叙述的产生上很可能扮演一个中心的角色。实际上,在学前儿童的故事书里有大量与角色的愿望和信念有关的内容。例如,小红帽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小红帽有一个错误信念,即认为狼是她的外婆。作为读者(包括幼儿),我们都知道狼是在欺骗小红帽。但为了理解和欣赏这个故事,幼儿必须能够超越现状,理解到小红帽是不知道我们所知的,否则,这个故事的许多意蕴就丧失了。

参考文献:

[1]儿童别称命名能力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D]. 西南师范大学, 2004:36

[2]宋明霞.2-5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实验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4:45~59

猜你喜欢

小红帽信念状态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智珠二则
围墙的信念
信念而非执念
把小红帽吐出来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小红帽
寻找小红帽
信念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