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析

2018-05-26杨小东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途径大学生

摘要: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铸魂工程,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科学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目标;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途径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一、科学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目标

爱国主义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内涵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首先,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是人们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域,受共同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的熏陶,在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天然对祖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爱国主义作为调整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从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再次,爱国主义是一种政治原则。爱国主义是阶级产生后的产物,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最后,爱国主义是一种法律规范。爱国是国家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法律要求,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只有明确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我们在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爱国者。爱国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和要求。其次,爱国主义的中级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奋斗目标。最后,爱国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正确认识世情和国情,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我们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文化多元化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紧紧抓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线,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

经济全球化弱化了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摒弃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主导的不良思想,积极维护和增进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从中国的历史实践出发,通过中国革命和改革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高校大学生愛国主义教育要始终不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线,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文化优势,激发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让爱国主义思想优先占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

三、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多样化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效能。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把爱国主义深深烙在大学生的心里。

(一)以课堂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课堂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历史类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育是高校最直接、最普通、最有效的教育方式。高校要以课堂教育为抓手,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类课程这一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热情,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思想和意识入学生头脑。爱国主义本身就是国民对自己国家的一种天然情感,加之大学课堂的渗透教育,爱国主义思想和意识必将深深扎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课堂教育有教材做指导,有老师面对面的讲解,通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和改革的成功实践激发大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

高校校园文化是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的重要依托,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深远。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和渲染功能,通过校训、院训、校歌等凝练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公益宣传栏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加深高校大学生对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和理解。

(三)以网络等新媒体为平台,承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与网络接触频繁,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抢占校园网络宣传阵地,以网络等新媒体为载体,不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网络具有信息储存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覆盖面广、对大学生吸引力强等优势,以网络等新媒体承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特点的选择。大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多数学生在空闲时间会选择上网浏览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和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容易走进大学生的视野,这对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网络等新媒体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高校应高度重视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郑志发.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论[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

[2]张爱平.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必要性[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4,(1).

[3]白加栋,姜家兴,常佩艳.浅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J].教育论坛.

[4]胡玉辉.探究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

[5]姜莎莎.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

[6]于运国,张澍军.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作者简介:杨小东,江西吉安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途径大学生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大学生就业趋势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