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8-05-26吕范杰马晓欢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急性期

吕范杰 马晓欢

【摘 要】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均采用针灸治疗结合闪罐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实验组在发病7天内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发病8-30天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均具有显著疗效,实验组的痊愈率为70.0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7.5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情况下的临床效果显著,其中,急性期的效果更加突出,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2

周围性面瘫,主要是指人体脸部一侧的表情肌出现全部瘫痪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大。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嘴眼歪斜、眼睑难以闭合等,甚至会有患者出现味觉减退,听觉改变等情况[1]。就急性周围性面瘫来说,它病发突然,不分年龄,具有高发性。但是病发特点并不明显,病发时大多表现为基本的面部表情失控,这使得很多患者难以及时发现自身病情,常常导致病情恶化,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方面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2]。本文将以针灸治疗法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患者的不同患病时间展开对比研究,探究急性期的针灸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17人,患者年龄在45岁-79岁,平均年龄为(57.61±4.82)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22人,女性18人,患者年龄在43岁-77岁,平均年龄为(57.64±4.91)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可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的可能性,同时排除患者因为中枢系统疾病或是耳科疾病原因为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可能性。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患者病发7天内进行治疗,选取的穴位有:阳白、四百、头维、承浆、翳风、下關、牵正、丝竹空和双合谷等。采用面部穴位针刺轻浅进行,使用一次性针灸针。进针长度大约2-3mm,用平补平泻法进行。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则采取穴同前,其进针程度要比实验组的进针深,每个穴位稍深0.5-0.8mm,在进行针刺后接入电针,其电针强度要随着治疗时间逐渐加强,但还是要以患者的耐受度为准。其针灸位置与实验组相同。两组患者的针刺都需要留针30min,起针后,需要患者进行闪罐治疗,进行7-10次。每个疗程为10次,一个疗程之后需要休息两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3]。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两个疗程后结束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其中主要包括无效、有效、显效和痊愈四个项目内容,其中,无效:是指通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改善,或是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有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好转迹象。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的数据统计由SPSS19.8.0软件完成,涉及到的计数资料率用(%)表示,应用卡方检验法。p<0.05,存在差异性,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中治疗无效的有0人,有效的4人,显著的有8人,痊愈的有28人,其所对应的痊愈率为70.00%。对照组中,治疗无效的有0人,有效的有16人,显效的有9人,痊愈的有15人,对应的痊愈率为37.50%。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都为100%。实验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主要是指发病时间相对较短的面瘫患者,其在进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4]。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自身要注意多休息,保持相对良好的心态,促进自身的功能恢复,进行鼓气、张嘴、闭嘴和眨眼等训练,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这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痊愈的可能性[5]。促进治疗效果增强,减少患者的疼痛,同时避免面瘫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本研究以我院接受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发病7天内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发病8-30天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都为100%。其中,实验组中患者治疗的痊愈率为70.0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7.50%,实验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针对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情况下的临床效果显著,尤其针对急性期的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针灸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尤其针对急性期其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郭向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84-85.

陈粉扣.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4):10551.

谢东惠.灵龟八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

苟凤明.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08):119-120.

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王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2):347-348.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急性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