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8-05-26俞鑫朱立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针刺效果

俞鑫 朱立宏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选取我院门诊治疗的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3.3%)低于对照组(1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采用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除湿胃苓汤;针刺;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亚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介于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的过渡阶段。湿疹的病因复杂,中医最早对本病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随着历代医学家对本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诸病源候论》中指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可见风、湿、热三邪为湿疹的病因。本次研究分析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选取我院门诊治疗的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19~74岁,平均(51.2±3.6)岁,病程3.2~26.5个月,平均(14.2±2.3)个月;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分布在18~71岁,平均(50.9±3.9)岁,病程3.4~25.9个月,平均(13.9±2.7)个月。根据病史、皮损形态及病程,湿疹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损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有渗出倾向,符合《湿疹中西医诊疗指南》中关于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大,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静脉滴注5%溴化钙、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溶液,1次/d,10次为一疗程。有感染的患者可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皮损情况应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外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除湿胃苓汤方剂为猪苓、防风、木通、苍术、白术、泽泻、陈皮、厚朴、山栀、赤茯苓、滑石各3g,甘草、薄桂各1g,每日1剂用水煎,饭前口服。疼痛明显可加郁金、乳香、丹参等,感染发热可加板蓝根、土茯苓等,湿气显著可加车前子、薏米仁等。针刺取穴为手阳明、足太阴、督脉经穴,针法为泻法。连续治疗10d,观察治疗效果。

1.3 判定标准 根据《湿疹中西医诊疗指南》本次治疗效果判定如下,显效:皮损面积减小≥90%,剧烈瘙痒的症状消失;有效:皮损面积减小50~89%,剧烈瘙痒的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皮损面积减小<50%,剧烈瘙痒的改善不明显。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对比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分析,版本为SPSS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c2检验计数资料“[n(%)]”。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结果见表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用药后,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照组出现5例复发,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观察组的复发率(3.3%)低于对照组(1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主要以湿疹多见,表现为红肿、糜烂、浸淫成片,瘙痒不堪,或伴有身热,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苔黄腻,脉弦数。治疗主要以清泄湿熱为主,对湿重者,佐以健脾化湿,并针刺治疗[1]。

除湿胃苓汤出自《外科正宗》卷四,主治因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所致皮肤红斑,水疱、渗液等症。辨证要点以红斑、水疱半纳呆为主。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利水的功效。方剂中含有的白术、泽泻、茯苓具有健脾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功效,加栀子、木通、滑石清热利湿,祛风胜湿[2]。患者湿疹处疼痛剧烈,针刺疗法能够在短期缓解症状,在针刺3~5次后,可明显看到变化。中医认为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病位在肌肤腠理,针刺对湿疹的治疗更能突显出中医的优势。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中药清热祛湿可祛除内应,针刺缓解症状,进而使患者体质达到平和[3]。本次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3.3%)低于对照组(1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侯慧先, 王莹, 蒋金艳,等.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 2016, 33(6):104-105.

张海瑞.血府逐瘀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7):3495-3496.

张颖, 符润娥, 罗方梅.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 25(6):117-118.

猜你喜欢

针刺效果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伪装效果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