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进程探究
2018-05-26杨丽红
摘 要:现代化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直在实践、探索、完善,从中国现代化的目的追求来看大体经历了“器物”追求——制度的追求——理想的追求三个阶段,从中国现代化角色的转变过程来看,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一个落后者转变为一个追赶着,今天成为一个成功者。不论是从追求的目的来看,还是从扮演的角色来看,我国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已经有了适合自己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也愈加完善。
关键词:现代化 道路设计 进程
现代化可以说是我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共同的追求,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进行了不懈的中国现代化探索,这当中有失败,也有迷茫,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现代化之路开启了新的篇章,经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经过不断的道路设计,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立了中国模式。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的初探索:四个现代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稳定的局面和和平的环境,“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给我们的深刻教训,经过战火洗礼的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更是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富民强国是人民的希望,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经过战火破坏的环境中,我们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四个现代化应运而生。
最初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工业化,或者说现代化的主要方面就是工业化。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就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虽然毛泽东说的是“工业化”,但“现代化”的主题意识已经在他的思想中逐渐显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代的设计者们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理论上基本与工业化等同,毛泽东说“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没有新式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新中国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国家,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国家各个方面的重建,我们是“穷怕了”,人民极渴望站起来、强起来,因此,优先发展工业,努力提升钢铁产量成为全国上下一致的想法,似乎“工业化”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强大的首要路径,这也确实是当时中国首要考虑的问题,国家的建设发展是以国家独立安全的基础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把现代化目标基本等同于“工业化”过于粗浅和片面,但也是情有可原。
从“四个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时困难重重,不断的在摸索前进,由于我们对现代化认识不足和理解片面,简单的将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过于追求钢产量,其次,由于我们受苏联影响较大,现代化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苏联的印记,并且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时赶超情绪浓烈。但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我们进行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了头并指明了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了初步探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物质基础。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的再具体:小康社会
“文革十年”浩劫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现代化理论名存实亡。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停止了已“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理论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又重新将我国的现代化之路引向正轨。
小康社会和 “三步走”战略将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具体化和科学的量化,使得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法步骤,有了明晰的前进道路,从此不在茫然徘徊,共同齐心协力向着小康社会前进;其次,随着不断的现代化实践和探索,我国的现代化理论也逐步成熟,对现代化的认识不在是简单的等同于“工业化”或是对钢铁产量的追求,现代化是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发展,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最后,我国的小康社会是渐进式和“台阶式”的,它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它冷却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热,打破了之前的追赶模式,使得全国上下静下心来稳步提高,它也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社会是对我国现代化的重新回归,也是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的新认识和再具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明晰了方向和步骤。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的新境界:五位一体
我国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已经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生活质量也得到大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人民不仅渴望富裕的生活,更加向往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我国已经进入新征程,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正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回应,是对现代化内容的丰富,更是实现新征程的重要支撑。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的新提法,开创了新境界。首先,将生态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当中来,是吸取国内外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生态建设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生态建设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是顺应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脱离生态环境,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立足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是全球的追求。其次, “五位一体总”总布局是对我国新征程的重要支撑,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才能实现“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的目标。最后, “五位一体”是对人民需求的回应,是对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回应,美丽中国是人民的向往,生态文明是人民的需求,“五位一体”充分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
“五位一体”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设计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首先,它完善了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它是对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设计以来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设计更加完善和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方法。最后,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我们在“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的指导下继续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全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恩来选集》下卷[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人民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第132页,第412頁,第439页,第479页.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 人民出版社1977年, 第404 页.
[3]潘顺利,关于“四个现代化”概念形成时间的探讨——与韩亚光先生商榷[J].学术界,2008(129):113-11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237-315页.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25.
作者简介
杨丽红(1993-),女,汉族,云南楚雄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化研究。